上映前半个月,冯小刚新片《芳华》终于完成终剪版本,并在北京举行两场试片。面对大学生们的点赞,冯小刚认为时代变了,“人性的感动不会变”。他还透露综合多位导演看片意见后,忍痛剪掉的部分内容。 友人曾担心《芳华》无法感动年轻人 上周末在北京,刚获得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的冯小刚,安排曾共事过的文工团战友、院线工作人员,还有北大1500名大学生,分两场观看了影片。令冯小刚欣慰的是,影片设定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工团青春故事,年轻的大学生接受起来并无障碍,现场的大学生朋友们表示与影片中的青春很有共鸣:“原来大家的青春都是如此的相似,那些暧昧的情感、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每个时代的人都有不同的特点,但不变的是,每个人的青春都是充满热血的。” 冯小刚表示,确实有朋友担心他拍《芳华》这样的题材,年轻人不爱看,但他并不这么看,“有时候大家想当然地对年轻观众有误读,以为他们是什么样的,其实不是。这就让我想起了《集结号》。当初很多人跟我说,打仗的电影女性观众不喜欢看。实际上,我们后来的统计数据显示,《集结号》的观众群体里,女性是占主导的。我觉得时代会变,科技的进步也日新月异,人性的感动不会变,再过五百年也不会变。我也相信《芳华》会赢得除了我的同龄人之外的,别的年龄段观众内心的感动。” 冯小刚感叹自己拍每一部电影都是认真的,“只是这部电影对我有特殊的感情,一直揪着我的心。然后我对那段生活的整体印象就俩字,美好。所以我把这两个字拍出来。” 葛优等第一批观众提修剪建议 对应集体生活的美好,是黄轩演出的战争戏份,其中一段六分钟的长镜头戏份,黄轩高度紧张、频临生死边缘的急促呼吸,让人犹如沉浸在现场。冯小刚说他希望在自己的电影里客观表达出战争残酷,还表达了对一些“抗日神剧”、“手撕鬼子”情节的不满,“一个民兵可以干掉几十个鬼子,那为什么要打8年呢?这种游戏化的拍法,你以为是在丑化鬼子,实际上是对自己、对灾难的不尊重”。 当然,也有人对影片提出质疑。在战友试映会上,有观众指出,片中很多情节和人物的转折都来得太快。冯小刚解释说,因为现实就是这样的突如其来。“突然宁静就被打破了,突然上个礼拜还一块喝酒的朋友就没了。时代的变化有时候让你觉得措手不及,突然之间一切全都变了。我们的电影只有这样的时长,如果是电视剧的话可以慢慢来,而且现在大家不都是要追求快吗?” 事实上9月14日中午,冯小刚就发微博透露,何平、葛优、陆川、赵薇以及李晨等人,受他邀请做《芳华》第一批观众,“几圈酒下来开始谈不足,哪儿抻了,哪儿长了,哪儿拖了,哪些部分导演们觉得好观众未必买账,葛大爷又从演员角度提了修剪的建议”,他最后一口气剪掉了“12分30秒”的戏份。至于剪掉的片段有哪些,冯小刚透露,赵立新扮演的文工团政委的戏份没有了。他解释说,片中在对待男主角刘峰(黄轩饰)作风问题的处理上,政委是非常反感摄影干事的小报告的,他希望文工团内部的事情在内部解决;对何小萍问题的处理上,也有很多戏展现政委对各方面的考量……这些最终都因为限于片长未能在成片中呈现出来。 冯小刚表示,电影里文工团里的成员虽然各有个性,互相也有一些矛盾,但大家的战友情是真挚的。“这部电影里,没有一个坏人。” 《芳华》9月30日上映当天,有超过10部新片同场竞技,冯小刚自信地说,《芳华》题材独树一帜,几乎没有“撞车”可能,还调侃自己跌出了导演票房前十排行榜,“现在排票房TOP10的导演,肯定没有我,TOP100都未必有。我估计我这些年攒下来的死忠观众有一千万吧,就是不管你拍得怎么样他都会去看;如果拍的好,估计又能来一千万。” 冯小刚认为,《芳华》的优势是会吸引大量大“非存量”观众,就是平时不进电影院的观众,包括一些年纪比较大的观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