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鹏欠钱成“老赖”,理想主义者的人生值不值得一过? 这两天,一条信息平地起惊雷:李亚鹏居然欠债4000万,成了故意拖欠不还的老赖,还被人告到法院,在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上,赫然标记着他是“被执行人”。 后来法院鉴于已还1000万,于是就扣押他的房子和其他物品,这才能够将4000万赔付完毕。这是不是有点尴尬?李亚鹏还要法院亲自动手扣押房屋和物品才能还账?这不是典型的老赖么?真是难以置信。 曾经帅气逼人的当红小生,现在功成名就的企业家和慈善家,怎么突然就成了老赖呢? 我不相信,于是搜了半天,才发现,居然连当事人都证实了欠债是事实。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李亚鹏毅然决然放弃了演员这个更挣钱的行业,从了近20年的商之后,反而倒退到还不如做一个演员挣得多? 相信我们都有同一个问题:钱都去哪里了? 让我们来看看李亚鹏从商走过的路、吃过的亏、赔过的钱: 1998年,开创了一个专门为婚礼服务的网站——“喜宴”,因为扩张过度,3个月后就失败了; 1999年,创办杂志《婚礼》,因为刊号出了问题,杂志的收购被迫中止,又失败了; 2000年,和哥哥合作创办北京美丽春天文化传播公司,结果公司被人实名举报,公司经纪人涉嫌违规; 2004年,再次成立影视文化公司,5年后公司注销; 2010年,筹建乡村书院,到2016年建成,6年花了5000万,只出不进,搭上自己的积蓄还不够,还要去借钱; 2007年,成立丽江旅游有限公司,结果之后的10年来,除了投资的一部电影保本,其他的电影全部赔惨; 后来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开酒吧,结果这些酒吧涉黄的涉黄,倒闭的倒闭,没有一个存活超过3年; 2013年涉足房地产,投资了35个亿给“丽江艺术小镇”,结果不仅没挣到钱,还欠了别人4000万,于是就出现了开头一幕。 我们可以看到,他在房地产、影视、饮食、旅游方面都有投资和涉足,但是全部失败了,这就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的真实写照啊。 这20年的创业,李亚鹏几乎没有取得什么大的结果。相比之下,任泉也是从演员改行做商业,人家都已经跑去纽交所敲钟了,赚得盆满钵满。 为什么,演员改行从商,到李亚鹏这里就输得一败涂地呢? 很显然,李亚鹏是个理想主义者。 他办嫣然天使基金,是因为她的女儿天生兔唇,他想为同样承受痛苦的家庭做点什么。 他办“COART”艺术嘉年华,是为了他过去20年曾经的艺术生活的延续。他说,“毕竟在这个行业20年,还是有一些对于艺术的看法和理解,还是有一些想去表达的东西。” 他还办理了“书院中国”,声称,“这是我为自己去做的一件事”。 简单来说一句话:李亚鹏做事从心,不在乎钱。 经济学中有一个理论可以解释李亚鹏的心理和做法,这就是边际效应。 当我们钱少的时候,钱的重要性和带来的幸福感很强。 但是当钱多到一定程度,那钱就不是钱了,只是个数字。是个工具,是个交换资源的媒介。 所以富豪往往不在乎钱,他们只在乎钱能做的事情和带来的成就感。 也就是说,李亚鹏的钱只是为了满足他的文艺理想,而任泉是十足的商业头脑,目的就是用钱滚雪球,赚更多的钱。 所以在赚钱这件事上,任泉成功了,而李亚鹏失败了。 不是理想主义不好 但谈理想之前必须先谈钱 关于理想主义这件事,我最有发言权了。 我还记得自己参加学校的模拟面试时,面试官问我:“我们公司的职位是你非常喜欢的,但是工资很低,而且经常加班,你还愿意来我们这里么?” 当时的我义不容辞地回答道:“我愿意,挣钱不是我的目的,这份工作就是我的理想。” 后来不用我说,你们就知道打脸的感觉有多疼了。 曾经的理想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每天加班到凌晨的时候,一想起没有加班费,老板的要求又奇葩得要命,立马就想撂摊子不干。 后来,有一个大学同学给我我分享了他的面试经验之后,我就知道自己被秒杀了。 面试官问他对于工作有什么要求,他回答:“我不接受月薪低于4000元,也不接受长时间无效加班。” 我惊呆了:怎么敢这么跟公司开口? 他一脸自信:“跟领导谈钱不是什么坏事,不然,你拿什么保证自己的生活啊?而且你谈钱,领导就会觉得你有明确要求,是思考了之后的答案——靠谱,有责任感。” 在社会上经受过一些打磨的我们,都深知一个道理:好领导谈钱,坏领导空谈理想。 谈钱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谈钱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希望想用钱实现更大的事业,实现一个良性循环。 冯唐在一篇文章中,总结了他眼中“油腻青年”的10 个特点,其中有一条是:“逐利——只有对钱的热忱却没有理想。” 我认为,这里面的“只”字相当重要。我们可以不“仅仅为了钱”去工作,但是工作的过程必须要逐利。 我以前曾经所在的一个公司,老板因为拿了一轮融资,做广告投放真的是眼都不眨。 动员大会开三次,每次都说:不惜成本,我们有钱! 于是,整个项目组的姿态就是:我们有钱!无论投放的渠道是否合适,运营效率是否够高,ROI(投资回报率)是否足够多,都一个劲地投出去。 结果,广告费哗啦啦地流出了500多万,还是没有赚回来200万,整个项目就是铁板钉钉的亏损状态。 不用说,这个团队不久之后就养不下去,老板也心灰意冷,最终的结果就是解散收场。 人人都说,能带你打胜仗的才是好将军。连钱都赚不到,军粮都发不出,带着泱泱大军打错误的败仗,算什么将军?士兵又拿什么去实现和捍卫梦想? 过分理想主义、完全不在乎钱的结果,只能是越来越没钱。 在投资这件事上, 多巴胺往往是失败的加速器 我们分析一下李亚鹏这次所栽倒的丽江雪山小镇项目。 这个项目建筑面积为20万平方米,包括酒店、名人艺术风情别院、亚洲青年客栈区、亚洲青年艺术创作社区。而最重要的无疑是COART艺术小镇与雪山书院酒店。 李亚鹏要做的事情,是试图将COART打造为一个艺术乌托邦,衍生出中国最大的青年艺术家作品线上交易平台。 想法是特别宏大的,事实却是特别残酷。 持续走低的销售单价,不景气的销售量,和庞大的资金压力接踵而来。 雪山艺术小镇从15年到18年,销售单价腰斩一半以上。李亚鹏不得不到处找投资方,最终项目始终没有盈利,至今是被投资方告上了法庭。 在这个过程中,李亚鹏投身自己不擅长的房地产,还一下子弄了35个亿这么大的投资额,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财商思维。 任何合理的投资,一定都是从熟悉到陌生,从试验到all in,从小金额到大手笔。 我记得知乎有一个经典的提问: “大三学生手头有6000元,有什么好的理财投资建议?” 点赞最高的回答是: “买比特币,保存好钱包文件,然后忘掉你有过6000元这回事。五年后再看看。” 然而,事实上这个回答得到高赞是因为,今天是个地球人都知道,比特币曾经翻了数百倍。 如果站在2011年那会看,我相信那个学生,无论是否掏出6000元买比特币,都不一定有错。 这里面根本的原因是: 一,学生不懂比特币,他不投自己不懂的东西总归没错; 二,学生持有的只有6000元,而不是6万,60万。 小额试错是可以允许的,但大额放大之前,必须问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底气。 像李亚鹏这样,连当地房地产走势都看不清楚却豪掷上亿资金,这不叫投资,这叫被忽悠。 我们都知道,投资有风险。对待钱这件事,多巴胺有时候只是失败的加速器。 写在最后 李亚鹏很少出绯闻,也没有用王菲和周迅炒过绯闻,更没有用她们的钱解决财务危机。其实对于他的为人,我是颇为欣赏的。 但是对于他的财商,我只能说:值得我们普通人多反思。 我们都知道的,钱是通往理想的敲门砖。因为没钱的时候,理想也不值钱。 所以,谈理想可以,但只谈理想不谈钱是蒙昧; 只谈盲目冲动而不着实际的钱,是注定了准备血本无归。(维小维生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