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盘降价被约谈,降价也不行?

[复制链接]
查看: 6626|回复: 0

78

主题

4

回帖

55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57
发表于 2018-11-9 08: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安徽合肥近日传出,某楼盘降价6000元/平米,房产局长亲自前往调研,不久,房价便又回涨。

无独有偶。砀山某楼盘降价后,当地政府组织召开了一次“降价未遂事件”约谈会,停办相关楼盘预售许可证,同时对4家合作银行予以处罚。

楼盘降价被约谈,降价也不行?

前段时间,万科上演了一出“活下去”大戏,打响了楼市降价第一枪,令地产界震惊。那时不少人还以为这是为了抓眼球的哗众取宠之取。事实证明,万科果然是冬江水凉鸭先知。

万科率先开启降价潮。厦门万科白鹭郡在国庆前调整了价格,推出百余套特价房,原价一套500万元,优惠后一套是300万元左右。算下来,相当于6折大甩卖。为了防止降价引发老业主闹事,对每套先前已售房退款百万。退款力度之大空前。

作为风向标的北京房价,“下滑”也早已成为共识。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北京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354.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2.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为266.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7%。

三四线城市则更是躲不过。比如在今年拿下过全国房价增速第一名的岳阳,降价便已成趋势,某央企开发的楼盘价位下降近20%。

知情人表示,目前市场上大部分中介都处于亏损状态。成交量大幅下降,即使传统的金九银十也没有好转。

房企们盼望的金九银十没有如约到来,反而是11月,各大主流城市房价打折的消息接二连三。买房送宝马、送卡宴,更是有地产界的双十一活动,各种噱头层出不穷。

谁还记得不久之前售楼处门庭若市,万人摇号买房的场景呢?

“房子卖不动,我们走进售楼部终于也有笑脸相迎了”,看房看了一年多的张先生如是说。8月开始,置业顾问们就纷纷打电话邀请看房,还有免费班车接送。这待遇让刚需们受宠若惊。

房价即将大降,很多没有买房的人纷纷对房价下降表示欢迎。一名在都市打拼十年的青年表示,等到房价降到合理价位,我会及时出手。为了买房我熬了太久,现在终于等到这一刻了。

今年6月,中国房地产协会会长胡志刚警告,现在的形势,只会让能活的活好,濒死的死掉;万科郁亮也大声疾呼,如果6300亿回款目标没有达成,我们所有的业务都可以停。

9月份,某房企在降价后成功卖出近600万平米的房子,合约销售金额630亿元,环比分别上涨56.5%和57%,创下今年单月销售额新高。但回款虽快,割肉也疼。有跟投项目的地产企业员工说,跟投三年,如今一开盘就是亏,套在里面出不来。

买了房的也闹心。降价6000元/平米,自家房子一夜间跌价一百万,再有钱的房主都坐不住。售楼部、政府办公楼前拉横幅的队伍里随即就多了不少财务自由人士与中产一族。不乏冲动者,直接砸掉售楼处。

而维权事件不断、信访问题突出,政府维稳压力不免增大,各地住建部门也忙于应付。某区房产局局长说,业主维权事件中95%是基于合理诉求的;开发商违规的情况屡见不鲜,如虚假宣传、过度宣传、恶意炒作、非法中介、捆绑销售、虚假承诺、精装修问题等等。现实却是政府一应背锅。

问题如此之多,开发商却想着降价促销、卖完走人?想想就生气,而且生气的后果很严重。于是链条构成---约谈了,调研了,价格涨回去了。

有地产企业人士表示,前两年高价拿地的项目,现在限地价、限房价,还有各种限制政策;加上水泥、河砂、钢筋等建材涨价,人工费上升,形势好的时候就是不让涨价。形势坏了,又不让降价,拿地不得不谨慎。

过去几年,各地调控房价的主要方式,就是限购、限贷、限售等打压房子流动性溢价的做法。没有哪个行业有这么多的调控。

房子本身就不是流动性太好的资产。股票你可以今天买进明天抛出,但是房子无论是买进还是卖出,都需要很长的周期。如果算上贷款、还贷,一个买卖周期下来,多则需要半年多,少也得几十天。人们常说炒房,但房子其实是相对比较长期的投资。

这个流动性并不算太好的资产,经受连番打压流动性溢价,流动性更加不好。流动性不好,对市场信号的反应就不那么及时,价格更加难以稳定,在特定情况下,跌幅可能出乎人们的意料。

可能没房的人觉得,房价持续下跌,刚需可以捡漏了。货币、经济前景、人口前景等等,在决定着房价。在供给没有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房价下跌,说明人们的未来预期不是那么好,这个时候,面对一项流动性不太好的资产,刚需马上就变得不那么刚需。

中等收入阶层的大部分财富都放在房子上。房子的流动性溢价降低,其实对中等收入阶层的财富稳定性影响很大。如果真的出现房价持续下跌,那将超出很多人的风险承受能力,这对于经济稳定也是不利的。

而一提到房地产行业拐点,业界和学术界往往会爆发较为激烈的争论,一方认为城镇化长期利好下,房价涨势未尽;另一方则认为房价非理性上涨,消耗民众财富,挤压其他产业生存空间。

上述争论产生的根源,在于忽略了一个产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在高速成长期,“野蛮生长”正常不过,只不过房地产行业和民生关联更大,加之金融属性太甚,加剧了财富分配两极化,所以政府对其调控比对其他行业调控更多。

房地产行业步入成熟期后,快速成长期面临的一些“野蛮”问题将逐渐消失,但并不会像一些悲观者所认为的“冬天来了”。“活下去”更多的是对资金链的考验,是对前几年野蛮扩张模式的矫正。

成熟期的到来虽然不是冬天,但是对房企来说,拍地后“躺在土地上挣钱”的舒服日子结束了,而对于高负债和低效率企业来说,则更痛苦。

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率速度放缓,成熟期的房企要主动转向高质量发展。未来的房地产企业将越来越像一个制造企业,真正开始回归正常企业所应该有的属性:雕琢产品、深耕市场、客户至上。

在产品竞争时代,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会有不同的发展战略,但经营重心都将逐渐后移,效率和利润远比速度和规模更重要,因为做强比做大更难,而活下去也比冲规模更关键。

至于未来,如何既逐步摆脱土地财政,又稳定地方政府财源、确保地方运转、维持房地产市场稳定,还需要一场大变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