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围绕遛狗不栓狗绳的问题 引发了不少争议 最近发生的一件事 更是引发网友热议 根据余杭公安发布 11月3日晚 杭州余杭区一位妈妈 带着两个孩子在小区散步时 遭到了未栓绳的小狗追赶 出于保护孩子的本能 这位妈妈作势用脚驱赶小狗 却遭到狗主人疯狂殴打 导致全身多处受伤 目前,警方正在对这起事件 正在进行进一步侦办 在推搡过程中 两个孩子被推倒在汽车上 3岁的小女孩被 被吓到狂跳脚、哇哇大哭 儿子也被惊吓的束手无策 亲眼目睹妈妈被打 给孩子们带来了 难以估计的心理伤害 这位妈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这两天里,我6岁的儿子闭口不谈那天的事情,情绪非常不稳定,晚上睡觉做梦还哭出声来,大喊着不要打我妈妈。老师说他这一天上课一直在发呆,精神状态完全跟以往不一样。 以往都是活泼好动的样子,这两天连笑都很少见到,吃完饭就坐在那里低头摆弄东西,连喊几声才能回过头来。 我女儿一提到那天的事情就说害怕,走过事发路口时就会奶声奶气的说妈妈的手就是在这里被坏人打骨折了。 网友们也十分担心孩子的心理状况 @中比特ZB:孩子看到妈妈被打,已经吓到转过身去了,必须请心理专家正确辅导,否则容易影响孩子一辈子的性格。 @wangxueqiu:作为妈妈我心理觉得很难过,这件事在两个小朋友心理肯定留下了阴影,这对妈妈来说是最不愿意看到的事。 @纽扣201488:新闻视频我都不敢看,怕看见小朋友那种害怕、无奈的表情。 不管发生什么冲突,孩子都是幼小而无辜的,童年时被一些人或事刻意伤害,长大后可能会遗忘,但更多的时候封存于记忆。若不能及时被发现并给予疏导和治疗,这些记忆会成为一种心理创伤,不可控制地投射到孩子的一生中。 孩子的安全感被颠覆或将影响一生 相比成人而言,幼儿的大脑正在不断成长发育中,安全感和认知、理解能力尚未良好形成。经历创伤事件后,幼儿的创伤记忆和负性认知会在大脑海马体(储存日常生活中的短期记忆)形成记忆突触连接,并合成新的记忆蛋白,长期保存下来。 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意外事故(如车祸、身体伤残)、丧失(如亲人去世)、家庭因素(如父母离异、父母暴力、虐待和冷漠)、外界伤害(如性侵、残暴行为、校园霸凌、言语攻击)等,都会对儿童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形成巨大心理创伤。 上述事件中的孩子虽未直接受到暴力伤害,但却目睹了伤害性事件的发生,成为了二级受害者。这些孩子也可能因为安全感和信任感的颠覆,出现一系列负面的情绪或攻击行为。这类孩子受到的伤害是很容易被人忽略的。 比如,孩子可能出现: - 头痛、呕吐等身体不适,这通常是他们心理和情绪问题的反应;
- 可能常做噩梦,在睡梦中惊醒;
- 可能会有退行性行为表现,如突然开始吸吮手指、粘人、大小便失禁等;
- 可能容易紧张、害怕、胆小、受到惊吓,不愿意出门,不想接近陌生人;
- 可能性情突然改变,以前爱说爱笑现在沉默寡言,或者爱发脾气、易怒、冲动、攻击他人;
- 可能对某些物品、行为和场所变得敏感,甚至恐惧和回避。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对受害者还是目睹者,家长都要留意这些情况。 如何帮助受到创伤的孩子? 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依靠和支持,在孩子心理创伤的修复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就家长本身而言,要保持稳定的情绪,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过度的焦虑、恐惧、愤怒等情绪和过激行为,避免加重孩子的不良感受和心理负担。 还要多陪伴、多拥抱、多抚摸,给予孩子安全感。遭受创伤后安全感也会极度缺乏,家长在这段时间要多多守护,陪孩子一起睡觉、吃饭、做游戏等,帮助他们找回安全的感觉。 要允许孩子有情绪的发泄和异常行为的出现。在经历创伤后,情绪和行为都是孩子内在创伤的表达,家长要允许他们发发小脾气,而不强求孩子保持镇定;允许孩子出现退行性行为、暴力行为或者回避行为,不指责和批评,也不强行要求他们马上消除这些行为。 告诉孩子发生这些事情并不是他们的错,他们非常美好,值得被呵护和关爱。同时,告诉孩子“现在和今后爸爸妈妈一定会好好保护你”。 时间不是万能的良药,孩子的心理创伤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除,反而可能愈加严重。 在发现孩子受到创伤出现异常状况后,家长要主动带其就医,不回避。针对儿童创伤修复的治疗和支持,需要由专业的心理医生操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由家长来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