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癌症病魔的镰刀面前,没有身份,没有贫富,甚至没有长幼。李咏、臧天朔、师胜杰……许多曾经在荧幕上陪伴我们成长的人,溘然长逝。面对癌症肆虐,我们的医生、科学家们在做什么呢?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教授接受了搜狐健康记者的采访,为我们揭示了中国抗癌之路的整体布局和主要挑战。 中国在癌症防治方面有哪些比较巨大的挑战? 石远凯指出,不仅在中国,癌症是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一个最主要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 今年发布了最新的全球癌症研究报告,该报告预计全球今年将会有1,810万癌症新发病例,而该机构之前报告的2012年癌症新发病例为1410万,增加的幅度很大。 癌症的治疗仍然是难题,2012年全球的癌症死亡病例是820万例,预计2018年癌症会夺去960万人的生命,占男性死亡人数的八分之一,女性死亡人数的十分之一。 由于癌症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决定了治疗上的高度复杂性。特别是接受内科治疗的患者,比如说化疗,化疗方案是什么?化疗药物的剂量强度是什么?化疗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是什么?还有化疗要做多长时间?每个病,每个病不同的阶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治疗体系。 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处在世界中等水平 石远凯表示,我国最新的癌症报告显示,2014年的新发病例是380万,死亡病例是229万。这个数据按照人口平均算的话,应该是在世界的中等水平。 目前我国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是40%,比10年前上升了10%。在抗癌这条路上,我们已经往前走了很大一步,但是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差距。 其实,肿瘤防控最主要的因素还是早期发现。如果能够早期发现的话,治疗的成本会降低;治疗效果也会有一个非常显著的改善。很多早期实体肿瘤的五年生存率甚至能到95%以上。这样的生存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算是一种治愈。 但是晚期肿瘤患者就非常棘手。美国的癌症治疗效果是全世界公认最好的,但即使在美国,晚期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也只有4%,美国肺癌的整体生存率只有17%,主要原因就是晚期肺癌患者较多。肺癌的早期发现还是相对比较困难的。 虽然我们这些年做了很多努力,包括早期筛查,使早期肺癌患者的比例有了一个明显的提高,但总体而言,还是晚期才发现的癌症患者更多,所以癌症治疗的整体效果不尽如人意。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费用也高,患者承受治疗带来负面影响也大,痛苦也大。 人类和肿瘤的较量会一直持续 谈到癌症患者的生存,石远凯说,如果放到一个再宽一点的时间跨度来看的话,能感觉癌症治疗进步还是挺大的。比如说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一个肺腺癌的病人,如果做不了手术了,放疗也做不了了,那这个人基本上就没有太多的生存时间了。但是到现在,由于药物研发的显著进步,癌症的药物治疗就像人跑接力一样。比如先用化疗药物,能让患者生存8个月—10个月;再查基因,有EGFR基因的突变,就用上埃克替尼或者吉非替尼或者厄洛替尼,疾病再控制一年左右;再加上三代的EGFR抑制剂;如果患者适合做免疫治疗,就可以应用抗PD-1/PDL-1单抗,他的肿瘤又可以得到控制。所以抗肿瘤治疗是一个连续地、接力式的过程。这样的话,现在一个晚期肺腺癌的患者,可以生存4年—5年,甚至更长时间。临床上,这样的患者越来越多了。 癌细胞很狡猾,不管化疗或靶向治疗,刚治完了之后,效果挺好,过一段时间后,可能又控制不住了。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肿瘤细胞会发生变化。药物把有疗效的那些癌细胞全部杀掉,那些无法产生疗效的癌细胞就长得飞快,最后变成了主体。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再研究,针对这样的患者、这样的癌细胞研发新的药物,来遏制此前药物没有杀掉的癌细胞,即所谓耐药的细胞。所以人类跟肿瘤之间,总是你来我往地这么来回较量。 国产肿瘤药物研发的现状和前景如何? 石远凯介绍,药物研发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国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也走过了一个从仿制向原始创新过渡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国家药物的创新可以追溯到“九五”期间(1996年—2000年),由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协调领导小组设立“1035工程”,总体布局我国药物创新体系的建设工程。该工程规划,到2000年,开发出10个具有专利保护的一类新药;支持建立5个新药筛选中心、5个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和5个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 “十一五”开始,国家设立“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迎来了我国药物研发创新快速发展的历史期。今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的《中国肿瘤临床试验红宝书》显示,2013年—2018年5月26日中国共开展1163项肿瘤临床试验,试验涉及65个瘤种。比较常见的肿瘤都有开展试验,非小细胞肺癌试验数量为213项,位列第一;实体瘤以145项位列第二;乳腺癌以105项列第三。这其中70%以上临床试验的药物都是我们国家本土制药企业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申请的,是一个历史性的改变。 我国的本土制药企业越来越多地扮演药品申请临床研究的主角。今年上半年到现在,我国自主研发的几个新药已经被国家药药监局批准上市,像安罗替尼、呋喹替尼和吡咯替尼,都是小分子的的靶向抗癌药物。还有一些非常受关注的、前沿的治疗药物,像抗PD-1/PD-L1单抗,也已经有好几家中国制药企业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交了上市的申请。石远凯认为,这个速度是非常快的。这些国产药物上市之后,也确实给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这是让他感到最高兴的一件事情。 我们国家这些年有那么多自主研发的新药进入临床应用,真正归功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政策和资金的强有力支持。石远凯相信,未来有效的药物,安全性更好的药物,肯定会越来越多,因为这是药物研发永恒的主题。国产的新药上市以后,价格肯定会比进口药便宜,会惠及我国更多的癌症患者。 如何提高我国癌症的防治水平? 石远凯强调,最关键的还是常说的老话。第一是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癌症。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如果处于一种正常的状态之下,不仅是可以降低癌症的发生,也会降低其他疾病的发生,是一个总体的把控。 第二个就是筛查,定期的进行健康体检。肿瘤其实是一个老年性疾病,随着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发病率会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我们需要用规范的健康体检来发现早期癌症,这样患者的治疗效果会得到很好改善。 第三是得了癌症后要早治疗,规范治疗,在同等情况下,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使用新疗法、新药物赢得时间,等待未被发现的一线生机,最终把不治之症变成可控的慢性病,在人类可以治愈癌症之前,这是现实而积极的期待。当然,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医者和患者仍然要面对漫长的攻坚战和艰苦的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