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中国首富,叫板IBM,差点扼杀微软!

[复制链接]
查看: 4518|回复: 0

451

主题

80

回帖

1518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518
发表于 2018-10-19 08: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小编要介绍的这个人曾经敢跟IBM对着干,差点扼杀了微软。如果他转型成功,那世界首富就没有比尔·盖茨什么事了。这个人就是曾经的著名企业家王安。

在比尔·盖茨那一代科技人眼里,从中国跨海而来的王安,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存在。他不仅是中国发明家、企业家,更是成为了美国科技界翻云覆雨的发明家。

1920年2月7日,王安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昆山人。少年时代在家乡昆山度过,16岁时就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交通大学(如今的上海交大)。20岁的时候还带着团队,躲在深山里研究无线电,为抗日战争做后援人员,25岁时又作为中国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被派往美国深造。而正是这次去往美国,让整个美国IT界都慌了神。

初到美国的王安,进入了哈佛大学学习,但是身上有没有多少钱,因此,他不得不出门寻找工作。在去IBM面试时,面试官看着这张黄皮肤面孔冷冷地说到:

IBM是美国最好的企业,这里不适合你,你还是找个汽车修理厂试试吧。

这句话让年轻气盛的王安怒不可遏,那时他才25岁,从小一直都被认为是天才的人,居然被视为汽车修理工。这让王安实在难以接受。因此,他在心里默默地下定决心,今天你对我爱搭不理,明天我就让你高攀不起!

走出IBM办公楼的王安,怀着怒气和斗志回到哈佛。他用所有课程都是A+的耀眼成绩争取到了高额奖学金,仅仅用了3年时间就拿到了应用物理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

霍华德·艾肯

碰巧的是,研发出世界上第一台电脑霍华德·艾肯,希望能将臃肿的MarkI变成可携带的小型设备。因此,电脑存储问题成为关键,艾肯和他的团队尝试过无数方法,都无法实现,直到艾肯将王安招入他的团队。

王安发现磁场震动原理可以应用于电脑储存,因此,他仅仅用了三个星期,就发明了磁芯存储器。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存储器,却成为了计算机发展历史的里程碑,它大大缩小了电脑的体积,成功让计算机从科研领域迈向了商业领域,并且在之后的20年里,成为了计算机关键性的部件。

王安发明了磁芯存储器,让霍华德·艾肯刮目相看。因为当时的王安还属于编外人员。连试用期都还没过,艾肯打算立即帮他转正并加薪。但是王安拒绝了,王安有自己的想法,他想在美国闯出一片天,又怎会甘愿寄人篱下呢!

1951年,王安离开了哈佛,来到了波士顿,他拿着仅有的600美元,在波士顿哥伦比亚大道租下了一个车库,成立了王安实验室,开始了对IBM的复仇大计。

刚开始的时候,他靠出售磁芯存储器来维持运转,不过生意并不怎么好。但是就在这个时候,IBM却主动地找上了王安,因为他们看上了他的磁芯存储器,IBM给了王安一个丰厚的合同,邀请他成为IBM的企业顾问。于是王安就这样,一跃成为了IBM高职人员,不过按照合同约定,IBM在3年内不受专利限制可以自由采购元器件。

有了磁芯存储器的IBM,开始大规模实践计算机商用领域,还将此定为未来的发展目标。也正因为如此,IBM不再满足于只是跟王安合作,他们想要买断王安的这项专利。收购计划刚刚开始时,IBM打算出价250万美元,不过他们转念一想,觉得除了我们会买这项专利,没有其他公司会来竞争,所以,又开始了疯狂压价。

一面使用着王安的专利,又一面打压专利费,这让王安感到十分的愤怒。一纸文书将IBM告上了法庭,不过IBM并不惧怕,反正我们有钱,我们就跟你打消耗战,因为判决迟迟下不来,王安实验室又急需资金周转。没办法的王安,最终只能妥协。拿着IBM给的50万美元,转身又投入到自己新产品的研发当中去,这次与IBM的对峙,让王安明白了一点,对阵IBM只能靠实力说话。

1955年,王安成立了王安电脑公司,让王安这两个中文字,在随后的30年里,深深的刻进了美国人民的记忆里。在1955年到1964年期间,王安从他的实验室里,推出了无数项创新发明,每一样都让人们眼前一亮,包括孔式记录仪、自动打字机、记录带辨认机、无线电打字印刷机等等。不过影响力最大的,当属1964年推出的“洛赛”式电脑。这台电脑为未来的个人电脑,提供了最早的发展雏形,它的体型小巧但是功能却十分强大,它不仅能够运算复杂的数学公式。还可以让使用者在上面编程。“洛赛”电脑的面世,让王安成为了时代变革的先驱。站在了计算机行业的尖端,在“洛赛”电脑的带动下,王安电脑公司营业收入猛增。在1967年的时候就达到了690万美元,公司里的所有员工,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悦当中时王安还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因为他知道自己和IBM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他将大部分营业收入都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中去。还从银行借了一大笔钱,每天都在实验室里加班到深夜。

1967年在银行债务的压力下,王安决定发行250万美元的债券,来偿还银行的债务。然而,让他始料未及的是,这个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竟然成为了他腾飞的起点。

因为“洛赛”电脑的深入人心,王安电脑公司一上市,股价就从最初的12.5美元疯狂攀升到40.5美元,数小时之内40万股票被抢购一空。王安的身价也暴涨到了5000万美元。

暴富之后的王安显得很冷静,因为他还没有打败IBM,如果说以前他想打败IBM是痴人说梦。如今有了资本后的王安,开始有了与之一搏的资本了,要知道当时的IBM公司的规模,就算全世界所有计算机厂家加起来,都不及它1/4,他们的计算机系统,帮阿波罗11号登月,使银行可以跨行交易消费者可以在线买飞机票,而王安电脑公司的市值,仅仅是IBM的1/300。在王安正式宣布要与IBM对抗的时候,许多人都感到可笑,甚至有人评论道,当你把IBM视为对手的时候,IBM真正的对手却是《反垄断法》。不过并非所有的人都觉得王安是在开玩笑,很多人都在思考王安的话,在这其中就包括IBM的掌门人

小托马斯·沃特森

在沃特森看来,王安是一个谋而后动的人,没有十足的准备,是不可能放出这样的豪言壮语。因此,沃特森命令下属,必须时刻关注王安计算机的动向。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计算机行业开始群雄并起,企业利润也开始大幅度下滑,有先见之明的王安,果断放弃此前的成果。

他深入研究市场,得出一个结论:由于各种自动化机器投产,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90%,但办公室白领的效率没有显著提升。当时,办公室的设备是清一色400美元上下的电动打字机,工厂蓝领使用的却是数十万、乃至百万的设备。同时,美国也在面临经济转型,第三产业的比例不断上涨,办公室白领的数量


     大幅增加,现有的办公设备已经跟不上步伐。王安集中主了公司的科研力量,专门研发办公系统,这个领域是一直是IBM的传统强项。市面上大多数办公系统都是出自IBM公司的产品,不过王安却并不惧怕。于是就在1971年,趁着IBM推出二代产品SelectricII之际,王安推出了1200型文字处理机,相比IBM的打字机1200型更好用还附带了检索功能,于是这个产品立刻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完全盖过了IBM的风头,这个产品引起了新闻界和IBM的高度关注。报道称,因心肌梗塞住院的IBM董事长,小托马斯·沃特森看到这条消息后大发雷霆,斥责助手没有提前通报相关信息,然而在一通大骂后,沃特森又陷入了晕厥,沃特森之所以恐慌,是因为他和王安一样,预见了办公系统的广阔前景。但受限于《反垄断法》IBM无法收复失地,只能目送着王安越走越远。

1976年,在1200型的基础上,王安推出了变革性的产品WPS,这台以阴极射线管为基础的文字处理机,第一次亮相是在纽约市的展览会上,工作人员在演示了WPS操作方法之后,所有参会者都惊呆了,他们从屏幕上看到了编辑文本的过程,在当时,这简直不可思议。展会结束之后,美国的办公室开始大换装,从白宫总统办公室到企业WPS处理机全面接管IBM的领地。那一年,王安公司的营业额突破1亿美元的大关。

到了这个时候,王安终于觉得自己可以一雪前耻了,公开怼IBM了。他在报纸上连续数星期刊登广告,以嘲讽IBM为主题:试试我们的产品,忘了IBM。

在1986年,美国政府空军公开招标时,王安再次击败了IBM,签下了4.8亿美元超大合同。至此,王安公司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公司年收入高达30亿美元,在美国《幸福》杂志所排列的,500家大企业中,王安电脑公司名列146位,并且,王安电脑公司在世界各地,雇佣了3.15万名员工,而王安本人也以20亿美元的个人财富,跻身美国十大富豪之列。

同年七月,为了表彰王安在电脑行业的巨大贡献,里根总统甚至在自由女神像落成一百周年的庆祝大会上,向王安颁发了“自由奖章”。而至今为止,荣获此奖章的科技届华人,只有王安一个人而已。十月份,他还在中国人民大会堂里,受到了邓小平的接见。

后来,王安还入选美国发明家名人堂,成为与爱迪生齐名的发明家,也同时成为了亚洲移民的偶像和代表。随着这些荣誉的到来,计算机行业也在蓬勃发展渐渐的出现了个人PC机的潮流。但是发明了个人计算机“雏形”的王安,和IBM一样,并不看好个人PC机行业,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初出茅庐的苹果电脑却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随后IBM幡然醒悟,开始投入大量资源开发个人电脑,由此拉开了个人电脑时代的大幕,PC机的功能越来越强,王安的小型机和文字处理机,渐渐地丧失了优势。就在这种情况下,王安迅速集结资源,开发出了比IBM更快速的PC产品,准备赶上IBM。可就在大家都认为,王安将再一次后来居上的时候,他却走错了一步棋,王安始终想着打败IBM,因此他所开发出来的产品,都与IBM的互不兼容,而原本处于保守姿态的IBM,却一改以往的风格,采用了开放的政策,培养了一大批PC兼容设备厂商,这些厂商也成了IBM松散而有力的联盟,而正是因为王安进入的比较晚,又选择了与IBM不兼容,因此王安公司的PC业务进展缓慢。为了破解这个困局,王安当时还约见了微软的比尔·盖茨,还有因特尔的安迪·格鲁夫,希望他们脱离IBM的联盟,跟他一起抱团对抗IBM。但结果是,他们都拒绝了王安的好意,盖茨拒绝的原因是当时的微软还很薄弱,仍在IBM的荫庇之下,他的母亲又是IBM的高管,这样的联盟牢不可破。因此,虽感受宠若惊,盖茨没有接过橄榄枝。格鲁夫拒绝的理由则更简单粗暴。早年间,他曾拜访王安,希望其为因特尔的一款存储器提供建议。会面期间,王安兴致缺缺,说:如果你早点问我这个问题,就不会拿出这样(不佳)的部件。这让格鲁夫感觉受到了羞辱。

安迪·格鲁夫

虽然被他们拒绝了,但以王安电脑当时的财力,以及科研水平与团队力量,他们仍有很大机会打个翻身仗,然而让王安电脑公司倒塌的原因,是王安坚信“虎父无犬子”。

王安的事业是在美国成功的,但是他的行事风格,却饱含着中国风。他曾明确表示,不喜欢美国的那套公司制度“作为创始人,我对公司有完全的控制权,我的子女也有机会证明他们管理公司的能力。”

王安是公认的天才,他的科研能力和经营水平都难以挑剔。30年的时间里,他延揽了一批才华横溢的青年才干,在人才花费上,他也从不吝啬,营收过20亿的那年,他便投入7亿美元作为科研费用,薪酬和奖金是其中的重要支出。王安电脑的人才储备连IBM都很艳羡,后来入主思科将思科从6亿市值带到4440亿的约翰·钱伯斯,在王安电脑公司里,也只坐到了地区负责人的位置,这批人很服王安,但是不谙中国文化的他们,又怎么甘心当“顾命大臣”?

约翰·钱伯斯

1986年11月,因为身体原因,王安决定退休,他不顾董事会和高管的反对,让36岁的长子王烈出任公司总裁,又安排幼子出任王安传播公司总裁。这让公司上下大失所望,作为天才的儿子王烈并没有想象中般不堪,早在70年代末期,他便向父亲建言转战PC,敏锐度可见一斑。但是,他并不具备父亲那足以服众的能力,接过帅印时他便处于不得人心的不利位置。随着公司营收下滑,越来越多的下属对他表示失望,相继选择离开。王烈入主公司后,曾宣布要推出10余款新产品但无一兑现,相较父亲,他有点优柔寡断,没有下狠心降低产品成本,投入资金跟紧PC潮流。

在与IBM进行竞争的产业转型期,他犯下了诸多重大决策失误,结果,不过两年时间,公司就从一个市值几十亿美元的大公司,飞快地衰落了下来。为了填补资金漏洞,王烈大幅度提高了软件费用,购买其大型计算机的同时,消费者还需支付5000美元的软件费。而此前,这项费用仅1000美元,与此同时,他还在老客户身上捞金,很多企业向王安电脑订制了专属的计算机系统。1988年起,这些公司因技术方面的问题,电话咨询王安公司,居然每次要收取175美元的费用!

这简直是想钱想疯了...此时正是1989年,得知此事的王安刚刚做完手术,他简直不敢相信,耗尽了自己一生心力的盛业帝国,那么快就被折腾成了这个样子!他立刻撤消了王烈的职务,又强撑病体,从外面请了一位出色的职业经理人。希望他能拯救自己的商业帝国,但是任凭新的经纪人再能干,此时也无法挽回公司的颓势。1990年,怀着强烈的不甘和无限的悲凉,王安病逝。两年之后,王安的公司就申请了破产。一代传奇,就此谢幕!

对于王安公司的破产,比尔-盖茨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王安能完成第二次战略转折,世界上可能不会有微软,他也不会成为科技偶像,

而是当一名教师或者律师。”

王安通过创新,引领了一个时代的发展,他并不看重当下流行的是什么。而是会自己先做调查,再针对需要推出产品。强调走在市场前面,创造出自己的市场

就在王安时代过去之后没多久,另一个人也完美地掌握了这套方法。并成功的践行了他的方法,这个人就是,史蒂夫乔布斯。

来源:热点娱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