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粘稠,并非独立性疾病,动脉硬化、血栓、心梗、及慢性肝肾疾病等,都与血稠有着密切关系。 很多人,觉得血稠,应该是老年人需要预防的,然而,临床上,血稠的人越来越年轻化。 因为,血液有”三怕“,经常做,易血稠:
一怕:久坐 长时间坐着,人体代谢就会降低,导致血液流速变慢,容易血粘稠。
二怕:熬夜 长期熬夜,会影响身体代谢水平,容易引发高血脂、肥胖等,导致血粘稠。
三怕:烟酒 经常烟酒不离手,容易增加胆固醇和中性脂肪,导致血液粘稠。
血液粘稠,少吃三物,减少血管压力
1、动物内脏 血液粘稠的人,要少吃动物内脏,甚至不吃。 因为,动物内脏,普遍胆固醇含量高,比较难代谢,容易随着血液到处流动。 如体内胆固醇长期超标,便会沉积在血管内壁,危害血管健康。 血液黏稠的人,本身血液流动就缓慢,如果,还继续吃高胆固醇食物,则危害巨大。
2、蟹黄 秋来蟹飘香,秋季,是吃螃蟹的最佳时节,而蟹黄,更是大家钟爱之物。 但是,血粘稠者,要少吃蟹黄。 因为,蟹黄含有较高含量的油脂和胆固醇,不适合血粘稠者食用。
3、沙拉酱 沙拉酱,绝对是脂肪的“化身”,所以,血粘稠者要少吃。 大家都知道,脂肪吃的过多,会增加人体血液粘稠度,易形成血栓。 而沙拉酱里脂肪含量可不是一般的高。 小实验:一袋100克的市售蛋黄沙拉酱,放入微波炉中,高火加热1分30秒后,沙拉酱被“打回原形”,变成了明晃晃的油。 所以,沙拉酱,血粘稠的人,一定要少吃。
血液粘稠,多喝二水,通血管,促健康
专家指出,20~25摄氏度的白开水,或淡茶水,是稀释血液的最佳水。 所以,血液粘稠,日常多喝这二种水,可帮助改善。 1、白开水 多喝水,有利于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对预防血栓很有好处。 喝水的最佳时间是,早晨起床后、三餐前,及睡前一小时。 这几个时间段,可饮一杯温开水,30度左右为宜。 切记,睡前一小时,喝水不宜多喝,以免导致起夜多,影响睡眠。
2、淡茶水 如果,觉得白开水“没滋味”,那么,可以喝点淡茶水,尤其是可以降脂的草药茶水。 茶饮,最好放在两餐之间,也就是上午九十点,或者下午三点左右,此时喝茶,最为适宜。 喝点 荷叶苦丁茶,降脂排毒,改善血稠,防血栓。 用蒲公英、荷叶、小叶苦丁,搭配在一起,每天泡水代茶饮,即可。
荷叶,含有黄酮和生物碱类,可降低总胆固醇和生甘油三酯,同时,能降低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从而改善血液浓粘状态,具有明显的降脂作用。 小叶苦丁,对食高胆固醇诱发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有降低作用,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减小,从而降低血脂。 蒲公英水提物,可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有效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有助于改善血脂健康,并且,有很好的排毒效果。 搭配在一起,做杯代茶饮,可以促进身体排毒,降脂、改善血粘稠,保护血管健康。
血液粘稠,做好一件事,防血栓,更健康
那就是,要坚持——走路! 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体内脂质代谢,预防血粘稠。 而走路,是最简单有效的运动方式,有助于身体健康! 走路,能降低静息心率,坚持3个月左右,可明显改善心率,保护心脏,改善血液循环。 走路,谨记3+7更有效,即:每天连续行走3千步,大约耗时30分钟,然后在一天内,零星累积剩余的7千步。 临床经验表明,每天一万步,有利于慢性病的稳定与康复,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液中的代谢物,有利于血管健康。
血液黏稠,还要做好这几点:
1、每坐1小时,起来活动5分钟 久坐,是导致血粘稠的诱因之一,所以,日常一定要避免久坐。 最好是每坐下1小时,就起来活动5分钟,走走路,接点水喝,都可以。
2、多吃粗粮,补充膳食纤维 粗粮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它不仅能和肠道内的胆酸、胆盐结合,还能刺激大肠蠕动,将胆固醇排出体外,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
3、做菜加点葱和蒜 洋葱,含有二烯丙基二硫化合物,能增加纤维蛋白溶酶活性,促进血凝溶解,又能降低血脂和血液黏稠度。 大蒜,具有与阿司匹林同样的抗凝作用,可抑制血栓素、血小板黏聚和改善纤溶系统活性。
4、常勾脚,防血栓 坐位于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吸气,缓缓勾起脚尖,尽力使脚尖朝向自己,至最大位置时保持5~10秒,呼气,再慢慢放下,休息片刻。
5、少吃宵夜,莫贪嘴 经常吃宵夜,易导致肥胖,会增加血液粘稠度,晚九点后,尽量不要进食。
6、少喝啤酒,莫贪杯 喝酒会增加胆固醇和中性脂肪,导致血液粘稠,并且,啤酒热量高,易导致肥胖,不利于血脂健康。
来源:健康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