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股比放开之后的利益与筹码

[复制链接]
查看: 5734|回复: 0

349

主题

114

回帖

1279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279
发表于 2018-10-10 17: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距离商务部长钟山在两会期间表态“放宽市场准入、下调汽车等消费品进口关税”过了不到一个月,汽车行业放宽外资限制就已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如果说前者只是对改革预期放风,那么后者则构成了最高承诺。

因此,汽车产业合资股比放开年内定会实行不会再拖。理论上,外商独资车企也破除了政策性障碍。但是大型投产项目的审批权仍然握在发改委手里,后者早就放出风来,不会再批准燃油车的新产能落地。所以对于传统燃油车,只能在现有产能里做文章。

合资企业背后的变数

在目前的合资车企中,哪些有分家可能性?

较早一批成立的合资企业大都已经在到期前续约:大众与一汽,2014年续约至2039年;大众与上汽,2002年续约至2030年;宝马与华晨,2014年续约至2028年。

唯一比较暧昧的是通用和上汽:在2016年承诺2017年到期前续约股比不变,但时至今日尚无消息放出。双方是秘密续约还是等待新政策落地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双方都从合资企业中受益良多不可能拆伙。事实上,处于销量排行榜前列的合资企业,双方都没有理由杀掉下金蛋的鹅。

丰田、本田、日产、现代、福特等,与中方伙伴的合资协议尚未到期,续约还未提上日程。虽然政策允许独资或调整股比,但基于双方仍对对方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性价值,保持原样是大概率事件。

而经营状况欠佳的东风与PSA、菲亚特与广汽等,就有点暧昧。届时,地方政府一定会成为重要推手,拿出种种优惠条件(地皮、税收、贷款)一力促和。外方抛弃这一切毅然决然拆伙,概率很低。对于跨国企业,虽然当初合资受政策限制不得已而为之,但事有积年,需要仔细算计得失才能做出转折性决定,这并不容易。

不过,上汽奥迪项目很可能借“东风”再次启动成功。大众和上汽方面从未放弃推进这一项目的打算。在他们看来,上次没有“搞成”,不是因为对一汽奥迪经销商安抚策略失当的战术问题。资产所有制不同的三方,组成合资公司存在政策障碍。成立共同的销售公司,统一渠道更是不可能的。现在不是问题,甚至“成立共同销售公司”这一安抚性条件,都可以踢开了。

新能源产业要变天?

新能源产业正在成为变数所在。股比限制消失,两个合作伙伴的限制并未加诸于新能源企业上。理论上跨国企业可以在华单独成立新能源整车企业,但是仍然回避不了过审问题。

即便发改委不成为阻碍,假定外方将新能源产品拿走,单独品牌、单独授权生产。那么这些“正积分”能否惠及双方原有合资企业?如果不能,后者如何自处?跨国企业不会眼睁睁看着合资企业因为积分问题被迫大幅拉高成本。所以独立系列、独立品牌都可能,就是单独成立企业很难推行,除非双方另有积分覆盖协议。

今明两年,合资企业的新能源产能将大幅铺开,一方面因应“双积分”政策,另一方面,前几年的研发部署也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候。正赶上合资股比放开,相信跨国公司会以此为筹码,调整双方利益关系。

但是中方如果自己新能源产品做得好,筹码成色不减,力量对比没有被削弱,仍将保持原有合作方式。所谓自助者天助之,自古皆然。

合资利益分成是否变化

事实上所有的合资企业都对双方签署的知识产权转让协议讳莫如深。具体每一辆整车产品,包含多少技术转让费,从未被外界知晓(瞎猜的不算)。但就外方看来,这笔钱得到的并不情愿,因为他们自己干会得到更多。只因为中国的合资政策,差额换取市场资质罢了。

如果合资约定到期,双方续约之时外方大幅上涨技术转让费是不可能的,因为市场竞争如此激烈,此举断不可行。届时用什么交易条件调整关系,是双方的事。很可能拿股比本身做点文章,譬如要求中方让渡控制权。还是那句话,中方将自主品牌做到什么样的市场地位,决定了自己有什么样的筹码。

之前就有传言进口车关税从25%降到15%。这个猜测是合理的。目前零部件关税10%,整车关税应会继续高于零部件关税,而且欧盟作为发达经济体进口整车关税也是10%,中国不可能调整到美国2.5%的程度。

伴随的还有投资放宽,自贸区的负面名单政策将会有条件扩展到全国。给予外资国民待遇,放宽外资投资区域。同时在政府采购方面,也将废除外资产品歧视性政策。如果没有中美贸易争端,特斯拉应该能够如愿以偿,因为所有政策障碍都即将破除。

不走运的特斯拉

特斯拉一门心思建立独资企业,在自贸区内建立的话,产品出关仍要按照进口产品征税,马斯克对此不满意,双方谈了几年没有进展,马斯克为此在媒体上发了牢骚。虽然他的话对美国官方发起贸易战没有影响,却被殃及。

如果不是贸易战,特斯拉今年很有可能在上海成功落地。现在却很难讲,因为美国很可能被隔离在一系列对外扩大开放措施之外。否则,美国人一威胁中国人就让步,其他国家会怎么想?此例不可开。

既然双方都已放了狠话,中方战略性的豁免或者放宽,美国都不能指望头一低就随大流全拿走。虽是普惠政策,但贸易战的发起国不可能从施压中占到直接的便宜,这是原则。

现在美国人可能尴尬了,抱怨的内容即将变成现实,率先发难却得不到好处。要么放弃开战想法(美国拥有不实际加税的政策“断点”),要么费劲谈下来,其实还是这些条件,何苦来哉。

特斯拉最近被华尔街一些投行喝了倒彩,融资成本抬升,只要释放中国项目谈下来的消息,华尔街一定会买账,产能和融资将得到双解决。没想到生不逢时,如果中美贸易争端正式开打,特斯拉一定会被殃及,年内落地将再次泡汤。

最后一句话总结,汽车产业会因改革承诺而引起利益关系的大调整,但大多数效果都会在数年之后显现,不可能立竿见影。明年的双积分政策,才是汽车业需要立刻应对的现实挑战。(行业新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