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部分草本花卉和一部分木本花卉可以用软枝扦插繁殖...

[复制链接]
查看: 5084|回复: 0

36

主题

8

回帖

139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39
发表于 2018-10-9 09: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哈喽大家好,这里是温水细雨,今天又是个阳光明媚的一天,在这里,小编将每天都为大家更新最新的养花方法,如果给看官喜欢的话,就麻烦动动手指点下赞吧~听说给小编点赞的人都已经追到男神,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了哦~






扞插繁殖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如根、茎、叶、芽的再生能力,将其从母体取下插入基质或水中,使之生根、发芽,培育成新植株的一种繁殖方法叫扦插繁殖。植物的根、茎、叶、芽等脱离母体后,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就会从根上长出茎叶,从茎上长出根,从叶、芽上长出茎根来。这是由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即每一个细胞都有遗传物质,它们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都有形成相同植株的能力。另外植物体具有再生功能,即当植物的某一部分受伤或被切除而使植物整体受到破坏时,能表现出修复损伤和恢复的功能。也就是说根茎、叶、芽等脱离母体后,创伤部位的创伤细胞原生质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细胞的分裂,因而产生新的组织。



扦插的优点是繁殖材料容易取得,除组织培养外,在无性繁殖中它的产苗量最大,成苗快,开花早,能获得与母株遗传性状完全致的种苗。打插繁殖既适合大规模生产,也适于家庭少量繁殖。缺点是扦插苗不能形成主根,寿命比播种苗短,抗性不如嫁接苗。插穗的准备1.软枝插穗软枝也叫嫩枝、青枝等,它是当年生的枝梢选取老熟适中的枝梢作插穗,过老生根缓慢,过嫩容易腐烂,同时本身营养积累太少,不利于发根。采自生长强壮或年龄较幼的母株枝条上的插穗生根率高。插穗长3~10厘米,上部保留一部分叶片,其余叶片从叶基部剪掉。切口要光滑,以平行剪下为宜。软枝插穗生根快在条件适宜时15~30天发根甚至成苗。大多数植物在节的附近生根,所以在节的下方剪断。但有些草本花卉在节上也能生根,如菊花、美女樱、金鱼草等。为了采集大量合适的软枝插穗,可对母株摘心,或摘去花蕾,促发侧枝。为了采集插穗,木本花卉在冬、春季应放在室内高温的地方促发枝条。



绝大部分草本花卉和一部分木本花卉可以用软枝扦插繁殖。梅花、月季、杜鹃、山茶、桂花、政瑰、業莉、南天竹、龟背竹、绿萝、常春藤、菊花、香石竹、天竺葵、大丽花、一串红、矮牵牛吊竹梅、彩叶草、四季海棠等均可用此法插。软枝插穗是带叶扦插,插穗采下后应尽快扦插,避免叶片失水萎蔫。但仙人掌科及多浆种类的插穗必须放置数小时至几天,等到切口干燥后才能扦插,否则很容易腐烂。2.半软枝插穗半软枝是指当年抽生、已生长充实、基部已半木质化的枝条。常绿木本花弃常采用半软枝扦插。此法生根快,成活率高,有些种类硬枝扦插往往需2个月才能发根,而半软枝扦插仅需1个月左右就能发根。插穗应选取生长较充实部分,如顶梢过嫩要剪掉,用下部枝条作插穗,下端剪口在芽下3毫米左右处插穗长度8-~25厘米,每个插穗上有2~4个节。要用锋利的剪刀剪取插穗,使剪口平滑,否则容易腐烂。插穗不仅靠自身营养发根,还要靠插穗上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要适当地保留叶片只去除一部分叶片,或将较大叶片剪去1/3~1/2。将插穗上的花芽全部去掉,以免开花消耗养分。


3.硬枝插穗已木质化的1~2年生枝条叫硬枝。这种枝条所含营养物质丰富、细胞液浓度高、呼吸作用微弱,用它扦插容易维持插穗内的水分代谢平衡,在打插过程中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分化形成根原基,最终长出不定根。落叶花木在落叶后萌芽前,常绿花木在停止生长至春天树液流动前剪取插穗。贴梗海棠、白玉兰、迎春、木植、木芙蓉、紫薇、夹竹桃、含笑、栀子及许多园林树木、果树等都可用此法繁殖。北方多在冬季落叶后,将当年生校条剪成长20~30厘米,捆成捆埋在湿润沙土中越冬,翌年春季取出在露地扦插。也可在春季树木萌动前结合修剪,剪取插穗进行杆插。插穗至少要有2~3个芽,剪口要平滑,在距顶芽的上部3~5毫米处切成水平面,下端切成斜面。


4.叶插穗以叶片为插穗来繁殖新的个体叫叶插。有一些植物的叶脉断伤部位能产生愈伤组织,并萌发不定根和不定芽,从而形成新的植株,利用这一特性而进行叶插繁殖。大岩桐、非洲紫罗兰、长寿花等都可以用叶插繁殖5.根插穗用根作插穗的扦插法叫根插。有些木本花卉和宿根花弃的根可以打插繁殖。选母株茎基附近中等粗细的侧根,截取长5~10厘米的小段作插穗。适于根插的花卉有宿根福禄考、芍药、荷包牡丹、蜡梅、凌霄、紫藤、藷薇、丁香、贴梗海棠、绿萝等。6.叶芽插穗有些花卉的叶柄虽能长出不定根,但不能发出不定芽,所以不能长成新的个体,因此要用基部带1个芽的叶片或顶芽进行扦插(图5-10),才能形成新的植株。对生叶花卉可剖为两半,互生叶的花卉每一片叶带1个芽作插穗。可进行叶芽插的花卉有牡丹、杜鹏、桂花、山茶、菜莉、橡皮树、子、八仙花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