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卫视的招商季已到,各卫视平台2019年储备大剧渐次亮相,但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电视剧年产量15000集左右,每年能播出的剧只有8000集左右,产能过剩,产播失衡,大量电视剧无法播出成为积压剧,很难收回成本,或无缘“上星”转而寻求网播,至少可先落袋为安。因此,电视剧立项应当更加谨慎,避免踩雷,导致颗粒无收。新京报记者统计出品后积压期超过两年的多部电视剧,并采访业内人士解析积压原因,探究国产剧如何才能实现“去库存”。
“一剧两星”政策之后,优质剧集的播映权竞争更加激烈,于是优质剧集版权价格上涨,一线卫视之间版权购买竞争激烈,二三线卫视购剧资金吃紧,转而只能买老剧,跟播二轮、三轮。随着电视剧集数越来越长,一年能成功上星的剧集数量减少,每年只有极少数的剧能够实现网台联播。古装剧积压数量多,一是因为古装剧份额有限,一家卫视一年能够容纳的古装剧不超过两部;二是某些神话改编题材剧和涉及历史人物的剧,不适合播出;三是因为主演牵涉负面新闻,导致其主演剧目无法上星播出。而都市情感剧的积压,则是因为题材同质化严重,作品质量不达标,使得作品无人问津。 据《2018中国电视剧产业报告》显示,“一剧两星”政策使电视台购买电视剧价格上升,从而降低了电视台对影视作品的购买力,导致影视剧作品在电视台终端取得的效益下降,同时电视台播出剧集数量增长,加之播出时段相对固定,而受众无法同时观看多部影视剧作品,导致受众选择网络观看,最终效益向互联网平台转化。 有一些积压剧通过网播重见天日,比如辗转多家卫视的《如懿传》总算花落腾讯视频,辛芷蕾、付辛博主演的都市情感剧《幸福巧克力》时隔两年登陆芒果tv,孙怡、韩东君主演的年代情感剧《人生若如初相见》也在今年登陆腾讯视频。也有积压剧上星播出,但效果并不理想,如《遇见爱情的利先生》和《美人私房菜》,收视成绩不尽如人意,后者还因收视低迷遭“腰斩”。(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