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自己的感觉欺骗的例子,我们都不陌生,比如着名的白金裙子还是蓝黑裙子事件就曾席卷了全球,听说今年又发展出了球鞋版本。 然而,不管别人怎么分析眼镜的成像原理,以及背景光的作用,依然会有大把的人依旧坚持自己看到的颜色,而且怎么看也看不出来别的,这也是个有趣的事情了。 那么,你会想到,类似的,你的情感也可能欺骗你吗? 也就是说,你以为你很爱很爱的时候,可能其实你是恨的;而你感觉很憎恶甚至痛恨的时候,你也可能是爱的。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天方夜谭? 然而,就跟白金裙子其实是蓝黑色一样,它是真实存在的。 这在心理学上,就叫做反向形成。 有些恨,只是爱而不得的无奈 我们先从一个大部分人都有过的经验讲起。 小时候,每个班上都有些淘气的男孩,专门喜欢扯女孩头发,也有些女孩,专门看某些男孩不顺眼,一见面就跟乌眼鸡似的,恨不得翻个白眼,别看见对方的样子。 长大后,我们都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青春的萌动带来了荷尔蒙的变化,异性的吸引也常常因此变得难以抗拒。 然而,我们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种吸引,因而常常就把它打进了潜意识里的十八层冷宫底下。 但是内在的感受还是在的,吸引的能量还是在的,怎么办呢?就只好再用相反的东西来给自己洗脑。 这又好像是小孩子明明很想要吃糖,可是家里穷,没糖吃,就跟自己说我不喜欢吃糖,甜死了腻腻的,有什么好吃的呢?我才不稀罕呢,最后真的就会以为自己不爱吃甜食了,是一个道理。 因而很多青春期的孩子都容易表现出这种别扭的状态。 明明喜欢,非要表现出厌恶,而且是非得欺负对方,自己心里才舒服点似的。 明明心里爱得紧,自己感觉到的却可能是莫名的憎恨,见到这个人就烦,就讨厌得不行不行的。 长大之后,我们常常觉得这个状态好笑,也不知不觉地以为这种状况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然而事实上它只是变得更隐蔽了。 如果没有深入地自我觉察,内心的爱恨或者其他任何情感,不能顺畅地被认知,那么,这种情感扭曲的状态都可能在我们的身上继续发生。 举个例子,小W觉得自己特别讨厌父亲,非常认同母亲,也经常跟着母亲一起数落父亲的不是,似乎恨不得家里没有这个人才好。 然而在家排场上呈现出来的却是,她一直围着父亲远远地绕圈,想靠近,又不敢。 再深入下去,我们发现,最初她觉得跟父亲在一起很踏实,因此很想亲近父亲,也向往这一种感觉。 然而,她发现父亲面对她很无措,似乎总是躲着自己,总是无法真的亲近起来。 慢慢地,这种强烈的渴望被隐藏了,她越来越讨厌父亲,甚至不记得自己曾经欣赏过他了。 而所有的恨,甚至包括对父亲的攻击,都一方面是她爱而不得的泄愤,另一方面也是她因为求正面关注得不到,转而求负面关注的迂回。 所以说,看起来她那么恨父亲,似乎能够理解父亲做的错事都罄竹难书了,然而在潜意识深处,其实她始终也只是渴望与父亲连接,得到父亲的爱罢了。 类似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生活里,特别常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