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一年比一年多。”13日,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医生吴医生告诉记者一组数据:自2008年皮肤科成为国家级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以来,上报数从最初的每年不到10例,到2014年近100例,去年达到142例,共计679例,9年翻了14倍。 每周一上午,是她固定坐诊化妆品皮炎门诊时间。两个月前,该门诊才正式挂牌,但吴娟专职看化妆品皮炎已3年多了。 记者从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湖北省中医医院等在内的17家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医院获悉,近两年随着微商和海外代购的兴起,化妆品不良反应呈明显上升趋势。 5月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首批12家国家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基地,武汉市第一医院作为湖北惟一一家位列其中。 门诊病例远不止上报的这么少 “完了,又这样了。”6月11日,35岁的培训师王晓(化名)起床照镜子,看到脸上布满了红疹。两个月前,她的脸也出现过同样的症状,期间,王晓按要求停用了所有护肤品,3周后皮肤基本恢复正常。这一次她轻车熟路地找到市一医院化妆品皮炎门诊——不会是面膜有问题吧?正在坐诊的吴医生一眼就认出了王晓:上一次来的时候,她的脸好几处皮肤都破溃流水了。 吴医生表示,要确诊面部皮肤问题与面膜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具体是对面膜中的哪种成分过敏,可以做斑贴试验。得知做这个检查必须停用抗过敏药物2周后再做,王晓嫌麻烦一口回绝,称自己以后再不用这款面膜就好了。吴医生说,很多时候明明知道她很可能是某种化妆品过敏,因未做过敏试验也就无法作为化妆品不良反应上报。她坦言,门诊中就诊的实际病例,远比上报的病例多得多。 化妆品不良反应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组长、皮肤科主任医师陈医生介绍,在医院收录的化妆品不良反应案例中,面膜出问题的占了绝大多数,已经成了“毁脸”的重灾区。以往网购面膜敷出问题的多,现在朋友圈海外代购出问题的也不少。 化妆品滥加激素皮肤染“毒瘾” 记者了解到,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上报的化妆品不良反应中,激素依赖性皮炎占到很大一部分。 “化妆品中根本不应该有激素,但近年来因含有糖皮质激素化妆品的滥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日渐增多。”化妆品不良反应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副组长、主任医师曾医生此前接诊过一名42岁的女子,3年来该女子经常到美容院去做护理和使用祛斑美白产品,一年前停止后,面部很快出现潮红、痛痒、紧绷和干燥不适等。自己在家用了皮炎平后,症状很快就好了,停药后不适感再次加重。曾宪玉诊断她是玫瑰痤疮合并激素依赖性皮炎。因其皮肤对激素的“毒瘾”依赖太重,治疗面部不适需加大药物剂量,每次她都难受得嚎啕大哭。2个月后,症状才开始出现缓解。曾宪玉告诉记者,激素依赖性皮炎治疗十分棘手,患者的皮肤对激素产生依赖,仿佛染上“毒瘾”,治疗像戒毒一样难。 “近年网购和微商大行其道,从门诊很多患者使用后的皮肤反应看,相当一部分产品中都可能加了糖皮质激素。”曾医生说,很多人皮肤原本没有问题,听到别人说某种化妆品好,也跟风跑去买。刚开始用时感觉很好,一停皮肤就又红又痒又痛,这就是典型的激素依赖性皮炎。几乎每天坐门诊都能碰到这样的病人。 药妆泛滥缺乏统一标准 现在很多消费者也关注到了化妆品的安全性,更青睐打“安全牌”的药妆。曾宪玉透露,化妆品分为特殊化妆品和普通化妆品两类,目前我国关于化妆品分类中,并没有药妆这个分类。 作为武汉市食药监局咨询委员会专家,陈医生曾多次公开痛陈当下化妆品行业的两大“黑洞”:一是药妆泛滥,国家没有统一标准;二是商业渠道太多,通过在朋友圈发广告及销售,过度夸大宣传趋势,监管存在难度。陈医生告诉记者,药妆原本是在法国比较被皮肤科医生认可,指的是成分相对简单,出现刺激和过敏反应少,针对某一类皮肤问题有辅助治疗作用的化妆品。目前,国内的化妆品动不动都“标榜”自己是药妆,而国家又没有出台明确统一行业标准,没有部门去监管,市民也很难甄断。 ■链接 皮肤科医生只用两样护肤品 保湿和防晒 曾医生介绍,皮肤科很多医生只用两样护肤品:一是保湿,保护好皮肤屏障;二是防晒,防止皮肤晒伤加速衰老。她总结了一句护肤的话:防干防晒防折腾。 “尽量不要用去角质产品。”曾医生解释,这类产品大都含水杨酸等酸性物质,剥脱角质层后使皮肤看上去细滑,实则导致未成熟的皮肤细胞不耐受外部环境,容易因为干燥、瘙痒而变得敏感。用上去后有神效的化妆品,里面多是添加了禁用物质,最好不要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