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2018 IDAF首届上海创新设计建筑论坛暨《未竟之地》新书发布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邀请了原建设部副部长姚兵,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志磊,新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欧阳捷,与国内100+房产企业、建筑设计高校院长、专家学者、建筑室内设计师、建筑业优秀企业家及100+媒体朋友一起,为首发仪式见证,“呼吁创新设计,畅想建筑设计的未来”。心+设计学社作为《未竟之地》著作团队,一众成员抵达现场,参与本次论坛暨新书发布会。 《未竟之地》发布仪式 原建设部副部长姚兵在致辞中表示,随着高校功能从人才培育、科学研究到社会服务的延伸,高等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强。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大学将被推向社会发展的中心,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产学研合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设计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必须牢牢把握“贵在创新、重在项目”这两大课题。 原建设部副部长姚兵 姚兵教授也强调了企业家精神与工匠精神,他说:“《未竟之地》项目的作者团队心加设计学社,他们正是一群以“用心、创新、复兴”设计为宗旨的设计师们,通过分享自己的未完成作品和未达成的设计心愿,以此来激励更多的青年设计师、教育工作者们探寻设计的未来。为此,我为《未竟之地》项目的策划、制作、传播团队们点赞!”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志磊在主题为《为创新设计而呼吁》的视频,详细解读了设计竞争力与国家竞争力,国家设计竞争力指标体系,城市设计竞争力指标体系,企业设计竞争力指标体系。 新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欧阳捷带来主题为《好设计要有场景的丰富想象力》的演讲。他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为大家进行好房子的解读,他认为,未来的好房子是好住、好看、好用、好方便、好传世的房子。而好设计来自于场景,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需要创意、人性、感悟、文化四个方面缺一不可。 新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欧阳捷 原建设部副部长姚兵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志磊先生,新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欧阳捷先生,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胡世峰先生,以及参与《未竟之地》视频教材录制的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赵志勇先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文敏教授、统筹书稿的Emma女士、策划书稿的中国好设计传媒中心的孙侠女士与心+设计学社的成员一起上台,为《未竟之地》多媒体教程项目揭幕。据悉,该教程的第一季视频课程已拍摄完毕,共15集,每集25分钟,13集访谈(设计师与高校院长、教授对谈),2集番外篇。 在下午的《未竟之地》论坛中,心+设计学社会长杜柏均本着“用心、复兴、创新”的宗旨,为大家介绍了心+设计学社的创社初衷,心设成员,并带现场参会的嘉宾分享了心设至2016年创设以来的实践路线。以及受邀参与《未竟之地》教辅图书投稿的契机,分享至心+设计学社去米兰展出的时候,现场掌声不断。 心+设计学社会长杜柏均 另外,心+设计学社成员,“未竟之地”概念的提出者——林琮然老师为大家回顾了2017的“未竟之地狂想曲——心设论坛”,同时通过KEITH JARRETT的故事和音乐分享,带来了《未竟之地》取名的缘由,为大家深度解读了《未竟之地》本身的意义。 本次圆桌会议心+设计学社成员,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赵志勇先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文敏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设计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戴力农、统筹书稿的Emma女士,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意想不到的重磅彩蛋——心+设计学社圆桌会议,现场心设成员针对以下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激烈的讨论引起了场下观众的阵阵叫好,也将本次活动的气氛推至高潮,同时,也引起了现场观众一波又一波的提问。 议题包括: 1.对未竟之地的理解; 2.遗憾未能建成的未竟作品的价值; 3.如何规避“未竟”,减少失败; 4.设计“去风格化”的见解; 5.对新中式设计的理解; 6.设计师的kpi; 7.甲方业主和设计师关系和博弈解读; 8.体验时代,如何用设计来解决用户需求; 9.设计师的权限问题; 10.设计师的专业标准和跨界思维; 11.设计教育的发展和变化; 12.对青年设计师在专业技术和执业历程的提醒和建议。 部分圆桌对谈嘉宾 部分精彩语录: 孙建亚:美的跨度非常大,我可能一直就在做跨界的设计。因为生活最重要,美来自生活,生活就是跨界的。 戴力农老师:参与录制时对谈的是连自成老师,他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比喻,他说“做一个项目就像生了一个孩子一样,每一个设计作品,特别是自己喜欢的作品,就像自己十月怀胎分娩出来的孩子。在设计师眼中,它是有生命的感觉”。家庭是一个完整的序列,没长成的孩子也是这个家庭能量储存的一部分,也要给他以足够的尊重,因为他会以某种程度的方式,进入到家庭成员的其他潜意识。就像大师们没有建成的东西会在另外一个项目体现,他将他对这个“孩子”的感情移植到另外的一个“孩子”身上,所以我觉得到这些未竟的作品里有很多生命流动的能量。 曾传杰老师:规避失败,我已经规避了二三十年了,但是你准备得再周全也还是会有状况,我常常和大家讲,成功和失败的人差别在哪里,成功的人都有很多失败的经验,没有成功的人,他可能也谈不了失败的经验。怎么规避?就是不断接受失败的挑战,准备的功力越来越深,二十几年、三十几年,练就到天塌下来,只要能存一口气,就能“活”下来。 大会在现场观众的意犹未尽中结束,新思想与新认知已在大家心里生根发芽,对于创新设计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未来心+设计学社会在新的领域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且拭目以待! 《未竟之地》收录了13位知名空间设计师(心+设计学社)首次公开发表的个人未建成的“失败案例”,同时刊载设计师的代表作品,做对比和呼应。借由“未竟建成的作品”表达每位设计师“未完成的心愿”;通过揭示设计背后的故事,不仅为业内提供必要的经验借鉴,同时梳理出设计师的创作脉络和“设计基因”,更能纯粹表达设计师创作意图的“未竟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创新性和设计爆发力,对设计行业的风格流变、技术革新、生态重塑亦将带来更具前瞻性的影响。 《未竟之地》依托海上图志艺术类教材出版平台,将作品与访谈内容汇编成与艺术教材配套的教辅。并通过爱上淘课教学服务平台,制作成与设计类高校院长学者访谈类+真人秀的视频栏目课程。通过邀请产学结合的行业大咖分享各自执业的心路历程,揭示了行业的现状,预示着可探索的未来,对行业以及年轻的后辈有着积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