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融360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4月份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56%,相当于基准利率1.135倍,环比3月份上升0.91%,同比去年4月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4.52%,上升23.01%。 ■本报见习记者 孟珂 值得关注的是,在全国35个城市533家银行中,有76家银行分(支)行首套房贷款利率上升,占比14.26%,有26家银行分(支)行暂停受理首套房贷业务。今年4月份,银行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最低为基准利率的1.088倍,最高为基准利率的1.196倍。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四大行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均已就基准利率上浮12%。 据了解,从2017年1月份至今,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已连续上涨16个月,对于购房人来说,利率上浮意味着贷款月供压力变大,整体利息增加,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购房成本提高。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购房者的资金成本持续上升,贷款压力越来越大。目前刚需利率上涨过快,相当于刚需房价上涨10%。 融360房贷分析师李唯一表示,当前房贷及房地产市场门槛提高,加大了部分刚需的购房压力,对小部分刚需影响较大,但未来,对整个刚需群体利大于弊毋庸置疑。成本的提高,会使投机资金主动远离房地产市场,也同时存在变现房产、资金流出的可能。在驱除了投机因素后,供需矛盾会有所缓和,有利于解决房屋居住需求,回归房屋居住属性。 谈及后续利率市场的走势,李唯一认为,当前利率市场变化属于本轮的尾声阶段,利率会保持惯性上升,增速放缓。 张大伟表示,2018年,房贷利率可能继续上升。从调控的趋势看,预计信贷的收紧趋势将延续,房地产降温也将持续。 年内楼市调控逾120次 住建部盯紧“冒头”城市 ■本报记者 杜雨萌 最近一段时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针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动作频频。 先有“五一”小长假前,住建部约谈西安、海口、三亚、长春、哈尔滨、昆明、大连、贵阳、徐州、佛山等10个城市政府负责人。随后在5月9日,住建部就房地产市场调控继续约谈成都、太原两市政府负责人,并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要坚持房地产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与此同时,针对当前住房公积金在贷款买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违法违规乱象,住建部联合财政部、人民银行、公安部发布《关于开展治理违规提取住房公积金工作的通知》。未来楼市调控的从严主基调将会继续贯穿下去。 昨日,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近期住建部的一系列举措可以看到,监管层对楼市长效机制的建设是连续且坚定的。而从近期住建部约谈的12个城市来看,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这些城市的房价都在3月份、4月份有明显上涨,由于其热度较高、投资需求旺盛,所以刺激了房价。此轮约谈,一方面展现出监管层对于未来继续从严调控的信心以及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是促进楼市平稳健康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年内发布有关房地产调控政策已多达120次。在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看来,与2017年调控政策主要集中在北京等一线城市相比,今年前四个月的调控措施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特点:一是调控城市分布出现了明显变化,2017年调控政策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2018年则逐渐向三、四线转移。二是从政策内容看,本轮调控政策最典型的是热点城市购房出现刚需优先摇号选择限价房,同时,住房公积金等政策开启普惠式调整。三是房地产调控政策与鼓励人才落户并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经有逾50个城市发布了超过该地区历史力度的人才吸引政策。 张波认为,房价上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购房需求的增加。部分热点二线城市从去年开始积极出台人才的优惠政策,必然会带来大量的购房需求。而随着需求的增长,房价下跌的可能性进一步较小。因此,从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建设来看,这类城市或将出台相应的调控政策,一是升级限购限售等政策,来达到“房住不炒”的调控目的;二是规范房地产市场行为。预计在“因城施策、分类调控”的指导思想下,未来,对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还会继续加强调控力度。 个人房贷供给渠道需要创新 ■阎岳 央行日前发布的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按照惯例对房地产行业进行了分析,其中大家重点关注的是个人房贷数据。不出所料,个人房贷规模继续回落。但“广大人民群众早日实现安居宜居”的愿景又需要贷款来支持。如何在二者之间寻得平衡,笔者认为,这就需要拓宽或创新个人房贷供给渠道。 截至今年3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22.9万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较上年末低2.2个百分点。在“房住不炒”定位的影响下,金融机构通过多种措施收紧了个人房贷发放的规模。 央行在报告中提到,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截至3月末,已有85个城市的373个保障房建设项目通过贷款审批,并按进度发放872.1亿元,收回贷款本金793.1亿元。 国家的政策是支持居民自住购房需求,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多渠道保障就应该包含个人房贷渠道的拓展。 众所周知,虽然各地采取了一些非常有针对性的措施严格控制房价,但普通家庭若想新购或改善住房,就需要从银行获取商业贷款或公积金贷款。然而,受制于银行信贷结构的调整,刚需购房者已经感受到了个人房贷申请的难度有所加大。 如何化解普通居民支付高额房款这个矛盾呢?这就需要拓宽或者创新个人房贷的供给渠道。比如前几年议论的基于住房公积金设立住房银行,让公积金既能实现保值增值又能为刚需居民提供相对低价的信贷支持,或者家庭直系亲属使用公积金可提高一定比例的贷款额度,再或者根据不同地区在银行信贷结构调整中划出一定的比例用于解决刚需和改善性住房居民的信贷需求,等等。 2017年,住户部门杠杆率为55.1%,比上年高4个百分点,增幅比2012年-2016年年均增幅略低0.1个百分点。住户部门杠杆率主要反映的就是房贷情况。综合来看,目前的住户部门杠杆率并不算高。 高房价的现实是存在的,普通居民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愿景也是存在的,而房贷就是这两者之间的润滑剂。相关各方都应该开动脑筋(笔者上文提到的措施只是抛砖引玉),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拓展或创新个人房贷供给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