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贷”乱象:利率畸高 暴力催收手段层出不穷

[复制链接]
查看: 11364|回复: 2

253

主题

150

回帖

1070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070
发表于 2017-8-21 17: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利率畸高 催收滥用暴力 逾期费动辄每天上百元

“现金贷”乱象侵蚀金融安全

只需通过手机提交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最快几分钟就能借到几千元……去年以来,通过互联网平台服务小微群体的“现金贷”业务迅速崛起,甚至被视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最后一块投资“宝地”。

然而,《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市面上已出现上千家“现金贷”平台,在“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业生态下,部分平台不设贷款门槛,以服务费、管理费的名义掩盖畸高的利率,逾期费动辄每天上百元,借此攫取暴利,且滥用个人信息等暴力催收手段层出不穷。业内人士反映,虽然今年来监管层已发布整顿“现金贷”行业的指导意见,但具体监管政策尚未落地,行业乱象正在侵蚀金融安全。

噩梦:入门容易脱身难

一年多以来,重庆的陈女士全家经历了一场噩梦。儿子杨宇(化名)前后在20多家贷款平台借款2万多元,全家人陆续偿还了大半年,直到今年5月才将本息10余万元结清。

杨宇是重庆一所高校的大四学生。去年初,为购买新手机,杨宇无意中发现一些主打“现金贷”的贷款平台,只需提供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资金当天就能到账。杨宇当即决定借款3000元,每月利息200元。

“当时,我对200元的利息并没有在意。”杨宇说,他当时正在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以为能轻松偿还贷款,但不久后他被用人单位辞退,无法按时偿还。后来,他不断接到催款电话和信息才得知,一旦逾期还款,管理费和逾期费每天高达100多元。

无奈之下,杨宇先后从20多家“现金贷”平台借款,“拆东墙补西墙”,本息很快“滚雪球”般达到2万多元。杨宇的亲属、朋友都收到了贷款公司的催款信息,还不断有人到杨宇的家中催款。

杨宇的父母四处找亲戚朋友借钱偿还贷款。在此过程中,逾期费、管理费和利息的滚动却从未停止。贷款全部结清时,本息已从当初的2万多元增至10余万元。

让杨宇深陷债务危机的“现金贷”,即近几年兴起的小额现金贷款业务,具有无抵押担保、小额短期、方便灵活等特点,因此吸引大量无法得到传统金融机构信贷服务的客户群体,如大学生、初入社会的年轻人等。

“现金贷”曾被视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最后一块投资“宝地”。有研究机构数据显示,“现金贷”市场活跃用户量已达1000万至1500万,市场规模未来可达到万亿元级别。业内普遍认为,“现金贷”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金融机构覆盖不足的短板。

然而,前景看好的“现金贷”却频频陷入争议漩涡。比如,此前沸沸扬扬的“裸条”事件,就是“现金贷”争议的冰山一角。一些不良“现金贷”平台滥用借款人信息,向借款人好友发送裸照,以此威胁借款人还款。

年轻人深陷债务危机的案例也屡见不鲜。今年4月,厦门一女大学生欠巨额贷款,不堪裸照威胁烧炭自杀,总共涉及5家现金贷平台,累计借款257笔共计57万元。

无独有偶。去年3月,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一名大学生,在欠下60多万元“现金贷”之后跳楼自杀。今年6月,重庆一名大学生欠下10余万元“现金贷”,在家人无力偿还的情况下跳江自杀……

暗访:低廉利息暗藏玄机

“现金贷”为何陷入争议漩涡?《经济参考报》记者决定以亲身体验的方式一探究竟。记者发现,只要用手机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现金贷”,即可发现上千家经营这类业务的手机应用。用户注册这些平台基本不存在门槛,大多只需提供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以及本人银行卡,通过审核后即可立马提现。

记者随机选取一款名为“发薪贷”的手机应用,下载并注册后发现,“发薪贷”提供工薪贷和急速贷两种借款方式。前者额度较高,还款周期较长,但借款到账需要1至2天;后者可以极速审核,当天即可到账,但额度较低。

在“发薪贷”的界面上,不断滚动发布着成交的记录。记者观察发现,仅半个小时内就成交了数十笔,放贷金额达数万元。

费用方面,该平台的借款综合费用由利息、服务费、平台运营费等构成。其中最低利率为每天0.03%,即在“发薪贷”平台上借款100元,每天需支付的利息约为0.03元。

不过,看似低廉的利息实则暗藏玄机。一位“发薪贷”客服人员介绍,如果用户选择“急速贷”服务,假设贷款500元,实际到账仅有425元左右,扣除的费用包括“平台服务费和运营费。”

这两项费用的收费依据是什么?面对记者的追问,该客服人员说:“这是公司内部的相关规定。”

记者算了一笔账:在该平台贷款500元,假如贷款期限14天,实际到手资金仅为425元,到期应付本息应为502.1元,实际日利率为1.1%,年化利率达到401.5%,远超我国法律规定民间借贷利率36%上限的十几倍。

除此之外,针对用户可能出现的逾期还款问题,该平台将按每期10元征收违约金,还会收取每日2%的罚息。

记者暗访多家平台发现,类似“利率不够,其他费用来凑”的现象在“现金贷”行业普遍存在,只是收费名目各不相同,大部分平台的实际利率也因此远高于36%的民间借贷利率上限。

在一家名为“极速现金侠”的“现金贷”平台,其借款手续费由借款利息、信审查询费和账户管理费三部分构成。假设用户借款14天,每天的利息为0.05%,但总共收取的综合手续费却高达15%,年化利率也超过400%。

调查中,当记者问及逾期还款的问题时,部分平台的工作人员表示,公司与专业催账团队有合作,如果逾期超过30天,将敦促借款人结清本息,并直言 “催账的人态度一般都不太好”。

而几乎所有平台都声称,自己是正规的金融企业。记者发现,市面上少数“现金贷”平台由正规的金融机构运营,多数平台背后的运营企业多以“金融信息服务”等字样冠名。

例如,“发薪贷”的经营主体是上海的一家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金融信息服务(除金融业务),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

监管:亟待细则出台

业内人士反映,在“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业生态下,部分不良“现金贷”平台借畸高的利率和逾期费攫取暴利,滥用个人信息等暴力催收手段层出不穷,债务人“多头借贷”现象普遍。在具体监管政策落地之前,种种乱象将持续存在,其背后隐藏的风险不容小觑。

上海一家上市公司旗下的“现金贷”平台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实,从事“现金贷”业务需具备完善的风控体系、优秀的预测筛选和自动决策能力。2014年平台与金融机构合作探索“现金贷”业务时,业内从事该业务的平台还不多,运营也比较规范。

然而,数千家借贷平台发现市场机会后蜂拥而入,部分平台资金来源并非持牌金融机构,而是来自个人,利率也越来越高,这种平台花大价钱投放广告,拼抢客户,让“守规矩”的平台没了活路,也让整个行业“变了味”。

“畸高的利率是‘现金贷’平台敢于‘零风控’放贷的基础。”深圳一家“现金贷”平台CEO坦言,在部分“现金贷”平台,高额的利息都以管理费、手续费等形式出现,其目的是掩人耳目。因为我国法律规定,年利率超过36%为高利贷,超出的部分不受到法律保护。

另外,高额的逾期费让部分“现金贷”平台不但不顾虑用户逾期,甚至还希望用户逾期,因为逾期费比利息要高得多。业内人士普遍反映,在逾期费动辄每天上百元的情况下,假设用户都逾期一个月,只要能收回30%客户的钱,平台就足以获取暴利。

“如此高的利率,谁还关心风险控制?”该负责人透露,整个行业普遍的坏账率在20%以上,却依然能攫取暴利,甚至有的平台坏账率接近50%,仍有盈利空间。

而催收能力成为部分平台的“核心竞争力”。由于坏账率较高,催收难度较大,在暴利的驱使下,各“现金贷”平台的催收手段层出不穷。比如有些放贷公司在放贷的时候会要求读取贷款人手机联系人名单,如果贷款人不还款,除了向贷款人催收外,还会骚扰联系人名单里的所有人。

“短信、电话、上门是部分‘现金贷’平台催收的三部曲,‘现金贷’的服务对象本身还款能力较弱,加之有些借款人存在骗贷嫌疑,上门催收是最后一步,也是最不客气的一步。”北京一家“现金贷”平台负责人说,有的借款人迫于压力或受催债人“指点”,只能在其他平台借贷还钱,并不停地“借新还旧”,利滚利的结果就是,最终产生巨额本金利息,导致借款人陷入债务危机。

显而易见,“多头借贷”蕴藏风险。多家持牌征信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前“现金贷”行业的多头借贷比例已超过50%,个别平台高达70%以上,甚至有的客户同时在上百家平台借款。业内人士普遍担忧,这是危险的信号,如果越来越多的用户“拆东墙补西墙”,“总债务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最终可能引发雪崩。”

今年4月,银监会印发《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做好“现金贷”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随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地也连续发文整顿“现金贷”业务。据记者向业内人士了解,截至目前,具体的监管政策尚未正式落地。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说,这表明监管层已经意识到“现金贷”行业存在的问题,但在具体的监管政策落地之前,种种乱象还将继续存在。“今年4月《指导意见》刚出台时,‘现金贷’行业沉寂过一段时间,最近一两个月,整个行业又火了起来,各家不良平台又开始招揽业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173

回帖

1717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717
发表于 2017-8-22 09: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高的利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51

回帖

1939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939
发表于 2017-8-22 15: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学校里还有校园贷,可坑死了一帮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