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逐渐停售保本理财产品 公募基金迎来新机遇

[复制链接]
查看: 6740|回复: 0

451

主题

80

回帖

1518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518
发表于 2018-1-29 11: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边是银行逐渐停止对保本理财产品的销售,一边是公募保本基金经历了大规模转型、清盘后存续规模越来越少。在监管层意欲打破刚性兑付的政策下,以“保本”为主打的理财产品逐渐退潮。
净值型产品将逐渐成为新的主流,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募基金能否再次迎来发展的新机遇?
银行、基金保本产品
均落幕
近期记者获悉,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陆续停止保本理财产品的销售,城商行的动作尤为明显。
据华东一家城商行内部人士坦言,将会在年前大规模地停止对保本理财产品的销售,一些存续的封闭式保本理财产品也将在到期后不再继续运作。“未来将不再对产品进行保本的承诺,会按照公募基金的方式进行净值管理。”
去年11月17日,央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征求意见稿),要求金融机构不得开展表内资管业务,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同时,对资管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不设定预期收益率,按净值申购、赎回,不再保证投资人的收益,从根本上打破刚性兑付。
银行保本理财一旦将“保本”从宣传中拿去,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无疑会大幅降低,而且,除了不能保本,也不再允许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时打出预期收益率。对银行而言,发展了多年的模式将迎来新的转变。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监测显示,2017年,各商业银行共发行1183款净值型理财产品,相比于2016年全年发行的756款,同比增长率高达56.48%。
在公募行业,保本型基金或将落幕。
2017年1月24日《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下称“新规”)发布后,虽然监管层指出“保本基金”到期后都可以将名称调整为“避险策略基金”后继续运作,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基金公司大多选择了转型以及清盘。
据不完全统计显示,2017年约有30只保本产品到期,其中大部分选择了转型,或债券基金,或混合基金,亦有个别选择转型成为指数型和股票型基金,当然也有一部分选择了清盘。
据数据统计,2018年将会有62只保本基金到期,2019年依旧会有最后的45只保本基金到期,这107只共计1692.02亿元规模的保本基金也会逐渐迎来转型或是清盘的命运。
净值型基金上位
在征求意见稿中,监管层提出了“90天最短期限令”,这意味着3个月之内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将彻底消失,而这类产品也是银行理财产品中占比最高的。
沪上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产品总监分析道,一直以来银行基本牢牢占据了1个月到3个月期限的理财市场,虽然公募基金曾在2012年开始大规模发行短期理财基金,但期限也大都是7天、14天、28天为主,主要填补了银行在这类期限上的空白。
而随着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未来基金公司将更容易去布局发行1个月到3个月的理财产品,而公募基金在净值型产品的管理上有相当多的积累,比银行有着更大的优势。
正如上述城商行人士表示,虽然封闭式的保本理财产品消失,但是开放式的理财产品依旧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这类产品也大多类似于货币基金,灵活、便捷,但收益或许会低于公募基金的短期理财产品。
同样由于保本基金的逐渐消失,公募基金类保本产品也将迎来更进一步的发展空间。在上述产品总监看来,离开了“保本”这一名字后,保本基金将不再具有优势,或许说相比公募行业一些其他产品失去了优势,例如短期理财基金、债券基金,尤其是一些混合债基,而这些产品往往也可以通过CPPI策略实现保本的功能,向上的收益空间也更大。“最主要的一点,一旦投资者通过这些产品习惯了净值型产品的运作,也就会更加偏好公募基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