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产权房,是指政府与个人共同持有产权的政策支持性住房,由于政府持有部分产权,因此降低了购房人购房的支付价格。 截至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南京、福州、烟台五地供应共有产权房。业内预计,因共有产权房房价明显低于同一区域商品房房价,伴随共有产权房供应量的增加,城市房价有望进一步平抑。 共有产权房开闸供应 早在2014年,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六部委就出台了《关于试点城市发展共有产权性质政策性商品住房的指导意见》。去年9月份,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支持北京市、上海市开展共有产权住房试点的意见》,支持北京市、上海市开展共有产权住房试点,鼓励两市结合本地实际,在共有产权住房建设模式、产权划分、使用管理、产权转让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 目前,北京市、上海市积极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北京市规划国土委信息显示,去年一年,北京市共推出共有产权用地38宗,规划建筑规模约403万平方米,是往年自住房供地可建设规模的3倍。按照计划,北京市未来几年还将完成25万套共有产权住房供地。 上海在2012年3月就推出了共有产权房政策。截至去年年初,上海共有产权房供应量已达8.9万套。 但共有产权房并不是北京和上海的“特产”,颇有向全国铺开之势。南京2015年出台了相关政策后,去年12月份一次性推出1499套共有产权房。当月,烟台市宣布首批拿出1254套现房作为共有产权住房,福州第一块共有产权房地块也被当地企业成功竞得。 过去共有产权房,主要是满足当地居民的住房需求,而现在新推出的共有产权房,也把外来人口的购房问题考虑在内。例如北京市规定,留出30%房源惠及非京籍购房者,此举增强了“新北京人”的获得感。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共有产权房医疗、教育、商业等配套相对成熟,供应地块区位优越。其中,北京去年供应用地2/3在城区和近郊新城区。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近日称,目前房价上涨压力大的热点城市都是人口增长规模较快的城市,都应加大共有产权房供应规模。既可切实满足首次置业而购房支付能力不足家庭的住房需求,又可防止政策寻租、平抑房价、稳定住房建设发展。 各地申购门槛各有侧重 “由于北京商品房依然稀缺,大量共有产权房上市缓解了买不起商品房群体的购房需求,房价会持续平稳甚至下调。”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共有产权房对未来楼市调控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在降低保障房的投资属性、解决中低收入群体购房需求等方面。 共有产权房主要面向“夹心层”的住房需求群体,作为中端支持的重要方式,旨在让住房制度更加公平合理。 不过,各地共有产权房的申购门槛却不尽相同。去年9月30日正式实施的《北京市共有产权住房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申请家庭应符合北京住房限购条件且家庭成员在北京均无住房,单身家庭申请购买的,申请人应年满30周岁。 上海共有产权房的标准更为细化,包括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5平方米(含15平方米);2人及以下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低于7.2万元、人均财产低于18万元等;且家庭成员在提出申请前5年内未发生过住房出售行为和赠与行为。 南京可申请共有产权房的人群分别为符合条件的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首次置业的无房家庭和新就业人员。其中,新就业人员需符合全日制院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未满5年等条件;对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人均月收入标准为:中等偏下收入低于3074元,低收入低于1921元。 张大伟认为,作为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共有产权住房有望在更多城市推行,“只不过是以哪种比例区分,以哪种模式回购。是北京模式增加供应量、增加供给量成为未来的主流,还是像现在有些城市试点的个案成为其他保障属性里的一个补充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