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蜜糖 孩子之砒霜

[复制链接]
查看: 6432|回复: 0

98

主题

105

回帖

511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11
发表于 2018-1-15 10: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b8c3a4f08e54098a4ae3e144593ca73.jpg

父母之蜜糖 孩子之砒霜
原创作者|李晶(微信公众号:“尾线留痕-ID:weixianliuhen”)
内容导读
1、手机对孩子的伤害在哪些方面比成人严重得多?
2、控制孩子使用手机的技巧。
雷雷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每天回家总是缠着父母陪他玩儿。
有一次实在烦了,妈妈就让他用自己的手机看动画片。雷雷果然安静下来,一动不动地看了一个多小时,妈妈终于松了一口气。
还有一次,爸爸带他出去,他看到有个小朋友在玩手机游戏,就缠着也要玩儿。爸爸烦了,就给他下载到自己的手机上,雷雷于是安静了一个下午。
雷雷虽然安静下来,但父母却隐隐有些不安。他们担心过多使用手机会让雷雷的眼睛近视,于是开始限制他的使用时间。
雷雷开始还听话,说两句就能放下。可是慢慢地,他的脾气越来越执拗,手机不抢就要不回来。被抢急了,他还会对着父母又踢又打。
父母觉得自己太急躁了,孩子才有这么大的反应,后来每次也就不那么坚持了。
上小学后,开始雷雷同意平时不玩手机,只周末两天可以各玩一个小时。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雷雷就说上课太累了,回来想玩手机放松一下。父母觉得儿子说得也有理,就逐渐放松了管束。
可是慢慢地,妈妈发现雷雷的作业越来越潦草,睡觉也越来越迟。想来想去,就是因为手机造成的。和爸爸商量后决定,平时再也不给雷雷手机了。
面对父母坚决的态度,雷雷开始软磨硬泡。看到父母不为所动,又开始大喊大叫、摔门扔东西,有一次甚至把妈妈关在了门外。
父母害怕一下子收得太紧孩子适应不了,万一出事就麻烦了,只好又放松了管制。
上初中后,雷雷玩手机更加上瘾,每天都要玩两、三个小时。
鉴于儿子以前极端的反抗态度,父母觉得只要不太影响学习就让他自己控制。可是当老师说雷雷连续几天没有交作业后,他们急了起来,再次禁止儿子平时使用手机。
这一次,雷雷没有激烈地对抗,却三天两头地找理由向父母要手机:一会儿说老师在微信群上留作业,一会儿说需要上网查资料,一会儿又说需要上传背诵课文的录音。而手机一旦拿走了,就很难要回来。
父母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即使感觉被孩子忽悠了,也毫无办法。
上了高中,雷雷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他对手机的心理依赖也越来越强。没有手机在身边,就感觉“百爪挠心”,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更不要提学习了。
有一次因为上课玩游戏,老师没收了他的手机。
父母本来以为雷雷没有手机的日子很难熬。但观察了几天,看到他没有什么反应,他们舒了口气,以为雷雷终于可以专心学习了。
可是没过两天他们就傻了眼:原来儿子用自己的压岁钱又买了一部。
这下父母绝望了,终于意识到雷雷已经彻底被手机控制了。
孩子被手机控制,父母被孩子控制。这样的情况在现今家庭普遍存在。
有些父母说:“如果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我那时绝对不会给他用手机。”
因此问题的根源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很多人根本没有去想,或者想不到未来会是这样的结局。
智能手机给我们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改变是显而易见的。
它使我们的生活更便利、信息更快捷、视野更开阔、心灵更自由。它还能让我们纾解压力、排遣寂寞、开拓事业、广交朋友。
所以对于成年人,手机是很多人生活的重要补充。
就像“蜜糖”,虽然过度食用会伤害身体,但只要懂得控制,它的营养成分对人类大有裨益。
然而,由于所处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手机对于孩子就是“砒霜”了。因为它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好处,更麻烦的是造成的伤害会伴随他的一生。
1损害生长发育
长期使用电子产品会损害我们的眼睛、睡眠和身体健康,这里面的道理大家都懂。
而这些危害对孩子的影响更为严重的原因在于:生长发育对于年龄段的敏感度、损害一旦形成的不可逆性、和坏习惯对人伤害的长期性。
从小患有近视眼的人都知道:青春期以后,眼睛只要不过度疲劳,眼镜度数就基本不会加深。而在这之前,即使特别注意保护视力,也遏制不住每年度数的增加。
睡眠对于孩子的身高、智力和免疫力都有重要的影响。虽然这些指标无法衡量和对比,但说它能够改变孩子的命运也一点不为过。
不爱运动的孩子必然孱弱。而一旦从小形成了这样的身体素质,没有足够的决心和毅力,基本是不可能改变的。
而且,生理机能的懈怠会反映到人的精神层面。显而易见的是,懒惰而没有活力的人,无论在就业市场还是婚恋市场,都是不受欢迎的人。
2损害社会交往能力
今天,在人类持续不断的努力下,机器不仅可以模拟人的行为,甚至能模拟人的思维,但是至今还没有取得能够模拟人感情的进展。
这样的结果足以说明:人类的情感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不是通过学习就可以领会和掌握的,而是要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进行感知、体会和揣摩获得。
所以,虽然通过手机也可以社交,但从小过多依赖电子设备的孩子社会性普遍偏弱,长大后在社会中的生存能力也是堪忧的。因为他们无法通过语气语调、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准确判断对方的真实想法和意图,同样也无法通过这些方式准确地表达自己。
这样的孩子成年后,不仅容易在职场中面临困惑和挫折,导致择业困难、沟通能力差、事业发展不顺利;也会在婚恋时遇到麻烦,使得择偶艰难、家庭矛盾多、离婚率高。
3损害专注度
有些父母发现孩子玩手机的时候非常专注,可是学习的时候却经常走神,这是什么原因呢?
有的孩子很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吸引,但关注时间短;也有些孩子不太容易被周围环境所影响,而更加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这种区别体现在学习上,就是注意力和专注度的区别了。
这种差异有些来自孩子自身的特质,而有些则是训练出来的。
比如手机里内容丰富多样、画面停留短暂、颜色变化多端,孩子的思维也就必须跟着快速转移,容不得更多的停留。而文字多的书籍里,图画少、颜色单一、内容进展缓慢,孩子的思维也就跟着静下来,有了深入思考的时间和余地。
这也就是为什么经常看电脑和玩电子设备的孩子学习时静不下来,而养成读书习惯的孩子学习时能够集中注意力的原因。
学习不光需要理解力,还需要思考和训练。所以聪明的孩子不一定成绩好,而专注的孩子一定会更胜一筹。
深刻理解了手机对孩子的危害,父母还需要明确几个问题,才能更好地对孩子使用手机进行管理。
1谁来控制手机的使用?
一些父母控制孩子使用手机不能理直气壮的原因,是觉得自己的东西都是孩子的,孩子有当然的使用权。
这种想法在很多时候是合理的,但在手机的问题上必须进行调整。
只有父母强调自己拥有手机的所有权,他的使用必须经过自己的允许,管理时才能更加有底气,效果才会更好。
2手机能开发孩子的智力么?
所有电子设备上的程序、软件、系统都是由人开发的,所以必然存在可以循到的思路和规律。
让孩子适度接触确实可以开拓思路,但是沉溺于此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更何况很多应用软件非常人性化,使用简便、学习容易,完全不具备开拓智力的功能。
3孩子的学习离不开手机么?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确实存在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加以利用的情况。
但是同时需要父母注意的是:且不说老师一般不会鼓励学生使用手机,这种做法对于没有智能手机的孩子也不公平。
所以,对于以这种借口要手机的孩子,父母完全可以毫不犹豫地予以拒绝。
即使遇到个别必须使用手机的情况,父母在旁陪伴也能解决手机失控的问题。
4孩子能否自我控制手机的使用?
孩子的自控力不是天生拥有,而是通过训练获得的。同时,手机的诱惑连成年人都抵御不了,更不要提孩子了。因此,希望一个手机上瘾的孩子做到自我控制是不现实的。
其实,父母只需要做到控制自己少用手机,和制定规则后拒绝妥协,就可以帮助孩子摆脱对手机的依赖。
而一旦养成按照约定使用手机的良好习惯,他的自控力也就得到了提升。
孩子对手机产生依赖,源于父母最初的放任和失控。
只有父母深刻意识到手机对孩子的危害,才能避免亲手把“砒霜”当“蜜糖”送给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