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还没有毕业生的大学,凭什么号称引领常春藤改革全...

[复制链接]
查看: 8971|回复: 0

494

主题

119

回帖

1732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732
发表于 2017-12-6 15: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点 前几天,我们向大家介绍了一所独一无二的大学“42”。而事实上,像这样的颠覆性大学并不在少数,外滩君曾几次介绍的Minerva大学就是其中一所。同样是在WISE会场上,外滩君有幸专访了其创始人Ben Nelson,在他看来,Minerva的存在,就是要倒逼顶尖大学重新认识教育,学着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因为,好的教育留给学生的遗产是一种思维习惯,是要教会他们如何主动学习,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文丨吴妍娇 编辑丨黄晔

如今在中国的大学里,最流行讲的就是所谓的“通识教育”。几乎每一所大学都为刚入校园的新生们准备了一套颇为丰盛的“自助餐”:文科生学点理工科的课程,训练一下理性思维;理工科学生学点文科的课程,培养一点人文情怀。如此打造出一派文理相通的盛景。

看起来很合理、很科学,对吧?但这真的是通识教育吗?

“真正的通识教育是不存在的。”这是Minerva创始人兼CEO Ben Nelson在创立这所“颠覆常春藤教育的未来大学”时的一次犀利表态。在Ben看来,美国已经50年都没有通识教育了。或者说,人们对于通识教育的理解根本就错了。

Minerva创始人兼CEO Ben Nelson

无独有偶,外滩君曾采访过的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也说过类似的话:通识教育不是把课程设置得泛一点就结束了。其核心问题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学会从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视角去思考问题。

爱因斯坦在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首次到美国访问,有记者问他声音的速度是多少,爱因斯坦拒绝回答,他说,你可以在任何一本物理书中查到答案。

接着,他说了那句特别有名的话:“大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记住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会思考。”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把教育等同于知识,并局限在知识上的系统性偏差,正在扭曲教育的本质。我们的大学教育并没有给到孩子可以在未来人生中真实可用的“武器”,而是给了他们一本赵括的“兵书”,并且鼓励他们“纸上谈兵”。

Minerva拒绝成为这样的大学。从2014年建校开始,他们就视自己为世界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实践通识教育的大学。

难道连常春藤

都提供不了合格的通识教育吗?

在WISE会场上遇到Ben的第一刻起,外滩君的心中就盘旋着这样一个问题:那么多人挤破头也要去上的常春藤,如果他们也没有通识教育,那我们的教育还有希望吗?

Ben抛给我一个词:innovator dilemma,即创新者两难境地。的确,当你被人们视为某个领域里的最好、最佳,甚至是王牌,你就真的很难说出口:虽然我已经是最好了,但这一切太糟糕了,我需要改变。很显然,这是违背人性的。

那么问题来了,大部分处在特权地位的精英大学已经被自己困在一系列的规则中,而在这一套规则中,他们觉得自己远比其他大学要好。而且各种傲人的申请数据也在不断编制着一个巨大的“泡泡”。但就在这个时候,我们发现这个规则本身似乎错了。

而Minerva这样一个“独角兽”出现了。“我们超有自信地说,自己比哈佛耶鲁清华北大要做得更好,那么摆在这些大学面前的选择就是,要么继续无视我们的存在,越来越边缘化;要么从长远打算,密切关注我们所做的一切,并且有选择地采用我们的方法,并继续保持一个精英大学的地位。”

在任何领域,我们总是习惯于跟随领导者。对于Minerva来说,唯有打造一所业界第一的大学,倒逼其他精英大学来跟随他们改革的脚步。

现在的大学专业,

根本没有在为孩子的未来打算

翻开任何一所大学的专业分类表,你会看到很多超级细分的学科领域:文科的有中文、历史、外语,理科的有物理、化学、生物等等。但等你毕业以后,再回头去看大学里学的东西,有哪些可以直接用于职场,似乎你也说不出来几项。

就像那句爱因斯坦的经典语录说的:当一个人把他在学校学到的所有知识全部忘掉,剩下的就是教育。那么假设一个学生在大学只是学到一堆知识而已,那么这样的教育是不是有点可悲呢?

以自然科学为例,我们都知道,真实世界从来不是按照物理、化学、生物这样划分的,如果你学习生物,却对物理一窍不通,这简直可笑。而要求学生跨学科地理解某个领域,这样的学术规范竟成为了一种奢侈,那么或许我们的大学教育真的出了大问题。

“现在的大学都试图把学生培养成教授,而不是未来社会的有用人才。而Minerva的想法是,即使你真想成为教授,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也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前提。”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对自然科学有一个跨学科的理解,形成了对生态系统的全面认识,你只有可能成为一个更好的环境科学家。

Minerva的亚太区负责人罗凯曾经分享过一组数据:美国劳工局的调查显示,约65%的美国人从大学毕业时,他们要从事的工作或企业,在他们读小学的时候还不存在;而去年美国大学生协会做的一个调研,在询问了几百家企业希望员工具备的技能时,93%的公司统一回答说:批判性思维、创意思维以及多元模式沟通能力。

很显然,这三点是传统的大学教育给不了的,而我们正在慢慢意识到,拥有这三点,远比你毕业于哪所名牌大学更重要。

好的教育大概是如赫胥黎所说,要让我们尽可能广泛地涉猎各门学问,并且尽可能深入地择一钻研(“To learn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 and everything aboutsomething”)。

除此之外,好的教育要留给每一个学生的遗产,是一种思维习惯,这样的思维习惯是面对与日俱增的新鲜问题的时候,能够调动自我的知识体系找到最优解决方案的系统过程,这样的思维习惯,也同时需要终身的训练。

既然大脑是一种有机生物体,

科学地学习才是王道

当我们谈论教育的时候,我们总是会习惯性地问:你怎么想?你是这样想的吗?你是那样想的吗?请注意,在这一连串问题里,问的都是观点,完全不涉及事实。

有人说教育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但Ben反驳到:“教育除了科学,还是科学。”

所以,教育到底是什么?其实,我们内心很清楚,教育是对大脑的训练,而大脑是一个有机体,是一个可以被研究的生物体。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我们很清楚怎样训练大脑才是有效的,亦或者怎样做是无效的。所以,现在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我直接告诉你观点,为什么某种教育方法是有价值的;而第二个,我展示给你看科学证据显示到底什么方法是真正有效的。

聪明的读者们,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Ben给我举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有这样一个科学观察,学生给老师教学表现的打分和老师真实教学水平之间是负相关的。也就是说,学生给老师打得分越高,老师真实的教学成果就越差。

这个结果是不是非常令人意外?你肯定会觉得,这些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一定是最好的老师。但事实刚好相反。真实的情况是,如果老师让学生觉得开心,那些被取悦的学生就会倾向于给这些老师打高分。但你猜怎么着?教育根本就不是快乐的,教育不是歌舞剧,要不然我们就直接带学生去看好莱坞电影,然后教育他们,孩子们绝对很开心。

所以你看,这就是观点和事实之间的差别。尤其是当我们谈论教育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科学地来谈教育。

那么什么是科学的教育呢?或许Minerva所遵循的“Science of Learning”可以给到我些许启示。所谓的“学习科学”,其实就是基于大脑的工作方式。

人们往往很少通过某种意向性来学习,而只是通过对信息的运用来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叫做“偶然学习”(incidental learning)。这样的学习就是大多数传统大学课堂里采取的教学和学习方法。

与之相对的,则是“主动式学习”(active learning)。什么是主动学习?即当学习参与到与理解、推理、记忆和模式感知相关的认知过程。在Minerva,没有讲座式课堂,因为目前有很多文献都已证明主动式学习更加有效。

而Minerva也是唯一一所每一门课都采取主动式学习方式进行教学的大学。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在Minerva的课堂上,75%的时间学生都是集中注意力的。当一个学生可以投入这么大的精力在主动学习上,我们几乎可以想象到学习效果的惊人了。

事实上,这样一所颠覆传统的大学,对现有的精英大学,甚至对整个大学教育体系,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Minerva挑战了高等教育这个领域,试图拆掉大学的围墙,按下“重启键”,迫使包括“常春藤们”在内的大学回到最基本的原则。

有一种观点认为Minerva可能会失败,因为在普通教育的高谈阔论中,大学文凭对于有思想的公民来说,也仅是一纸证书、一张校友会关系网的入场券、它给你第一份工作和第一个在兄弟会和大人物共进午餐的机会。而Minerva并没有兄弟会,并且如果因为这个原因它失败了,那它会看起来天真而且具有理想主义。

从另一个意义上说,很难想象Minerva会完全失败:它将为正在犹豫是进入传统的美国高校,还是选择本地有针对性的职业学校做选择的人们提供类似的普通教育。人们可能支付给Minerva源源不断的学费来维持其运转,它也非常可能成为超出美国边界之外的艾摩斯特市。

然而,这些都不是本·尼尔森所认为的成功。对他而言,Minerva成功的机会在于它迫使自己在耶鲁和斯沃斯摩尔意识下“领导”美国的大学进入一个新时代,或者更谨慎的说,因为Minerva的存在,传统高校的教授会停止用幻灯片制造“魔法”,而是转而用更科学的讲课方法。

在采访的最后,Ben极为坚定地告诉我,Minerva模式一定是可复制的。而这份底气来自于其背后超过50年的对学习这件事本身的科学研究。它已经证明,这套体系在成绩不那么好的学生中间,效果甚至比好学生更好。“如果我们能证明它在好学生身上的巨大影响力,那么如果把它延伸到普通学生身上,效果只会更好。”

即使Minerva最后并没能颠覆美国的高等教育,其他的创新者也会接下他的成果并继续努力。任何认为二十年以后的大学将和今天的大学看上去完全一样的想法,会变得越来越像高等教育里的“恐龙们”默默祈祷着自己在灭绝以前就可以退休了的希望。

B=外滩教育 N=BenNelson

B:Minerva的评估体系的科学性体现在哪里?

N:不管是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大学成绩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无论是简单粗暴的等级制,ABCD,或是0-100的打分制,学生都不知道这些成绩背后到底有什么意义。

就算是考科学和数学也一样。我还记得我读大一的时候,在微积分考试当中,如果你答对了60%的题,那么你就会得到A。因为考试太难了,所以这种奇怪的等第就出现了。但这个A到底代表什么呢?因为通常来讲,A应该代表你答对了90%的题才对。所以,这个等第到底说明了什么呢?这些都是很抽象的概念。学校和老师都并没有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解释信息。

那么在Minerva,我们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对学生的考察,是针对我们所教授内容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基于一套评估准则,1-5分。这套评估准则展现了,你对某一个概念的掌握程度如何。1表示一无所知,5表示你拥有了完全的、深刻的理解。3表示基本了解。所以我们最终给到学生的成绩,是对所有这些小内容的综合评估,加起来可能超过100条类目。

举个例子,当你学习如何骑自行车的时候,你不是看一看、坐一坐自行车,就去干别的了。你肯定是骑到学会了为止。同样的道理,当你学习某种知识和智慧的时候,你肯定是学到掌握为止。而Minerva的评估体系就是记录那一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B:Minerva如何挑选学生?

N:简单粗暴的版本是,我们主要看两方面的素质:

首先是天赋。看学生是不是非常的聪明。第二,看他们是否真的非常勤奋。你可能会说,每个中国学生不都如此吗?但实际上,事实并非如此。有些特别勤奋的人,可能天生就不是很聪明,他们秉承的思想是勤能补拙。反过来说,那些真正聪明的人,可能并不会非常刻苦努力。他们会走捷径,他们可能不在意结果。

因此,那些天赋异禀却依然对自己有要求、有追求的孩子就很了不起了。同时,你会发现他们是非常谦逊的,他们能够意识到,他们的确拥有天赋,但他们依然有责任投入更多,去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潜力。这才是Minerva会选择的学生,世界上这样的学生很少,所以我们找到他们,然后给他们好的教育。

B:中国学生在Minerva表现如何?

N:Minerva最厉害的地方在于,所有学生都太优秀了。要知道我们只录取1.9%的申请者,当一个大学到达这样一个选拔精度的时候,中国学生和剩下的学生之间的差别甚至都不及两个同样来自中国的学生大了。

我们选择的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我们给这些学生提供最顶尖的课堂、语言和教学框架,使他们成为别人望尘莫及的优秀人才。可能有些中国学生更闪亮一些,但他们总体上他们都很棒。

在大多数的美国大学,中国学生都是很孤立的一群。他们总是扎堆,成绩也不上不下,他们自顾自做自己的事。但在Minerva绝对不是这样,中国学生学习成绩很棒,他们很了解世界运作的方式,他们也很适应Minerva的体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