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在别处:年轻中国人的焦虑与狂欢

[复制链接]
查看: 8237|回复: 1

274

主题

158

回帖

1147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147
发表于 2017-12-5 16: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活不在别处
年轻中国人的焦虑与狂欢
李梓新 主编
ISBN978-7-5086-7757-6
2017年12月出版
编辑推荐
焦虑和狂欢,是这个时代年轻人的重要关键词。
互联时代的不断发展,每个人都怕知道的太少,跑得太慢,人们对新的生活方式不再完全感到难以理解,却也越来越容易麻醉在娱乐和消遣当中。
当代年轻人鲜活的文字肖像记录,努力描绘这个时代的精神地图。
生活并不在别处,就在此地,就在每一个当下。
战地记者周轶君、《智族GQ》总主笔何瑫、民谣歌手安来宁、青年作家傅踢踢力荐。
内 容
即使手头紧,也要蜗居在帝都(北京)或魔都(上海)中心的年轻人是怎么想的?拿出所有积蓄贷款买下一套不能住的学区房,到底是为什么?下一代的教育,他们有什么样的想法?处在婚姻中的三明治,如何面对备孕艰难或出轨危机?年纪轻轻遇上少见的怪病,该怎么办?……
在现实困境和梦想的夹层中,仍有许多不断寻求创新、破茧、突围的故事,比如远离家乡,到危险地区当无国界医生,在朝九晚五之间思考上班与自我的关系,探索自由职业的可能,离开一座城市、离开一种不喜欢的生活……
生活不在别处,不能从他处寻找自己,因而他们焦虑,却因而和生活狂欢。他们不甘心于沉溺于琐碎,不断向内关照,思考并发现关于生活和自己的更多可能。
作者介绍
李梓新,"中国三明治"创始人、主编。儿童创造力培养机构"故事星球"联合创始人。
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国际公共政策专业,世界银行奖学金学者。曾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东方早报》《外滩画报》等媒体任职,采访过多国大选和名人政要。著作有《民主是个技术活儿:英国民主生活走笔》《灾难如何报道》,主编《破茧001》《30岁后为梦想寻找现实的出口》等三明治丛书。
中国三明治成立于2011年3月,是国内领先的非虚构创作平台,旨在孵化平凡人的非虚构生活写作,提供有温度及有态度的中国当代故事报道,培养普通人成为专业写作者。
封底
在"时代"那样的大词面前,我更相信"个人"。三明治让素人动笔,个体发声。未被描述却各具特色的生活状态扑面而来,仿佛街道两边的景物忽然有了名字,照亮了道路本身。
--战地记者周轶君
当下的信息环境里有着太多新颖的概念、光鲜的大词,鲜活细密的文本细节却并不多见。人们习惯于高谈阔论概念与逻辑,却丧失了探求细节的热情;人们热衷于为人与事贴标签下定义,却忽略了现实世界往往是由混沌复杂的细节构成的。能够最大程度引发读者共情效应的内容永远都不是观点和概念,而是充满生命力的细节。而这正是三明治多年来努力探求的东西,在这本书中,三明治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个鲜活真实的个体故事,理解了他们,也就理解了当下中国年轻一代的生存境况。
--非虚构写作者、《智族GQ》总主笔何瑫
此书读罢,上学时候学到的文学理论今天终于理解:以故事为手法,最终以刻画人物为目的。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看到自己想看的,但在这本书里,透过每篇文章里描述的人物和他们所处的背景和故事,我想我可以试着拼凑和还原这个时代真正的样子。
--民谣歌手安来宁
"三明治"的本意是指夹层:一手推着婴儿车,一手拿着保温杯,白天看老板脸色,晚上听老婆良言。可"中国三明治"不止于此。
在我看来,"中国三明治"是人生的种种可能:书写我们人前的神采飞扬,也记录我们私下的局促慌张。它把万千触角伸向生活的边界,在那里,无需过多想象,只要耐心发现。因为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青年作家傅踢踢
目录
序当河流长出浪花/V
第一章现实焦虑
不想上班的"丧"文化/003
一入"体制"深似海,他们在努力游/018
毕业三年后,年轻人的钱花哪儿了/033
北京年轻人的"雾霾式生存"/052
即使蜗居,也要住在"帝都"中心/063
花了300万元,买了一套不能住的学区房/072
春晓决定离开上海,发誓再也不回来/087
临出国留学前生了一场怪病/111
第二章突围逃离
环球旅行归来,他们再次出发/121
从纽约到北京,她放弃一切回国/128
无畏的语言学习旅行/137
每两年,她就变化一次人生轨迹/155
离开既定轨道,成为前线的"无国界医生"/165
我想逃离家庭那"无比正确的人生"/179
第三章流行狂欢
SNH48粉丝的"偶像养成"游戏/189
每个周末下班后,她都飞往韩国见偶像/206
"断舍离"的整理术,已经成为她们的新事业/216
那些掉入"手帐坑"的年轻人/228
和Airbnb房客同住一屋,中国房东会不会锁门?/239
在上海闹市街区,开地下摇滚排练室的老板们/248
当表情包变成聊天必备工具,她画下一只海豹/259
第四章三明治人物
金玟岐:她把城市的焦虑和孤独写成歌/271
安来宁:平衡的世界,有没有尽头?/281
口水军团:用杭州话说唱了15年/297
上官喆:作为一名时装设计师,生活在体制之外/308
大蒋:和"妥瑞氏"症在一起32年/321
第五章与年轻人对谈
廖信忠:是台湾作家,也是自制巧克力的青年/331
原田燎太郎:在中国的麻风病"孤岛"服务13年/338
罗爱萍:为"剩女"去污名而战/348
跋/365
当河流长出浪花
第一次和三明治写作工坊打交道是在2015年初。李梓新带着那时10岁的儿子其乐和十多位写作工坊的学员来厦门"采风",我是他们这趟旅行的采访对象之一。
李梓新为学员们整理和联系好了一些采访对象,然后大家一起自费旅行到厦门,开始上课,做踩点、约见、写作、修改成稿等一系列功课。除了梓新本人曾是资深的媒体从业者,其他人都不是文字行当的。采访我的两个女孩,一个是在读学生,一个是家庭主妇。她们分别从北京和广州赶来,在厦门与大部队会合。这趟采风一共要采访六位对象,再经过好几遍的讨论和修改,然后发布在三明治的公众号上。那个公号的阅读量当时还只有两千上下。
当时对李梓新的作为很费解--一位正值青壮年的男子,有着漂亮的履历,是社会的中流砥柱和家庭栋梁,全职做一个这样不赚钱也没什么名声的组织,是为了什么呀?
都是没有名利,当养熊猫的志愿者我可以理解,收集全世界的蝴蝶也好懂,专门打捞海洋里的垃圾也很容易解释。但是这个,采访和写下别人的故事,那不是记者的事情吗?怎么会有人从媒体出来以后,致力于帮助普通人动手写作?这个活儿职业记者编辑不够吗?而且,竟然真的有这么多人追随而来,学这不实用的手艺。我觉得好惊讶:怎么会有人花这么多精力和钱,做这样的事呢?
后来的事又让我惊讶了:那一次她们做的采访和稿件很精彩。我其实已经有过许多次被采访的经历,会被问什么,要答什么,最后会写成什么,心里是大致有数的。但这次采访,原有的"套路"却不怎么用得上。我当时主要的身份是"文艺小店的店主",基本上媒体会侧重这个社会身份,把重点放在店的特色上。而三明治的采访更侧重于这个人--开文艺店经营状况如何?和自己的爱好是否冲突?当小老板还有没有工作和业余之分?她们甚至问到《哈利·波特》里喜欢谁,问出了我的"遗愿清单"。我的理解是,作为新闻人物我是缺乏新闻性的,但作为个体户同时是一名业余作家,没有把生计和理想对立的故事,也有自己的价值。
后来我发现,这就是三明治成员的特点,更是作品选题的倾向--新闻性没有那么强,但拥有自己的独特性,尤其和当下的潮流变化息息相关。时代浪潮滚滚向前,这些人不是最受瞩目的,不是河床或弄潮者,而是开在波纹中,曾一度成为浪花,也会再度回到河流;既有朝气活力,也有迷茫焦急;既有华彩篇章,也会平静向前;热情守护着自己的领地,在平凡的生活中全力以赴。
再后来我们打的交道就非常多了。梓新领着三明治团队做了不少写作项目,我因为"破茧"项目的写作课,开始跟三明治团队的许多成员有沟通。所以三明治成立的这六年,不仅发掘出许多故事,还攒下了一批为这些写作项目工作的年轻人,他们同时也是这本书的部分作者。
这本身就是一个故事了:不是媒体,不是文献机构,却在组织和记录着真实的故事,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认出伙伴,画下彼此的印记。
于是我就自然地理解了这个工作:这个工作的对象包括作者、读者和被记录下来的人;故事,就是他们的蝴蝶、熊猫和海洋。
张春
2017年7月于厦门
有没有一本书能勾勒2010年以来中国年轻人群的变迁轨迹?
很少。但我们力图做最好的那一本。
移动互联兴起,一切文化以碎片形式飞舞,中国年轻人几乎每隔3~5年就自我划分出一代人,大量的网络热词盛行,又迅速如秋叶凋谢。人人皆焦虑,因为怕知道得太少、跑得太慢。新的文化出现是不和你商量的。
研究青年文化的机构甚多,但是专注于收集真实的年轻人故事的机构不多。我们便是坚持得最久的那一家。作为国内创立时间最早的非虚构写作平台,中国三明治从2011年开始就一直记录中国年轻人的生活和社会变化轨迹。

这些年中国年轻群体的最大变化,就是混龄感的出现。青年经常哭诉自己提早进入中年,而有的中年人则自感年轻。人们对新的生活方式不再完全感到难以理解,却也越来越容易麻醉于娱乐和消遣当中,在这当中形成了越来越多的亚文化和小群体岛屿。
所以这也是这本书的最大意义所在,它如一架航拍飞机,掠过一个个文化小岛屿和港湾,试图告诉不同区域的人们:其他人在想什么,做什么,将去向何方。
或许有一天,你就会遇到他们,或者与他们一同上路。
中国三明治也马上就要进入它的第八个年头--2018。我们也在路上,去往各种不同的生活。
它们不在别处,就在此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6

主题

115

回帖

1397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397
发表于 2017-12-5 16: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不在别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