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最美600米叫“石象”还是“石像”

[复制链接]
查看: 8707|回复: 0

519

主题

161

回帖

1892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892
发表于 2017-11-22 15: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年此时,明孝陵这条最美的600米石路就成了南京“网红”景点。晒朋友圈时,你写的是“石象路”还是“石像路”?最近,中山陵园管理局明孝陵博物馆研究生王韦研究发现,这条路真的叫过“石像路”,但后来随着规范用字,演变为现在的“石象路”。值得一提的是,它在上世纪初时空旷荒芜,只种植了法桐一种植物。经过几代园林人的努力,才变成现在风情万种的“彩叶路”。

王韦告诉记者,为了让网友们正确地晒朋友圈,他专门翻阅了1931年版的《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报告》,由南京绿化之父傅焕光撰写。“那时,这条路叫做石像路。”王韦解释,据书中描述,路的范围是“自石像起,经五龙桥抵明陵大门”。也就是从现在的石头大象到孙权纪念馆前,经金水桥到达文武方门的路。常去明孝陵的游客都清楚,按照描述的道路指向,这里的“石像”,只能特指石头大象。由于文字使用不规范,当时书中写的是“石像路”。

这条路应写成“石象路”的原因,还和翁仲路有关。翁仲路,是和石象路紧密相连的一条路,有很多高大的人像。

翁仲是秦始皇时的一名猛将,身高一丈3尺。他死后,秦始皇照他的样子铸了大铜像,用来震慑有不臣之心的人。经过演化,“翁仲”用来专指陵墓前及神道两侧的石像,除了人像,还包括动物及瑞兽造型的石像。王韦说,翁仲路原本指的就是“石像路”,路上有很多高大的“石像生”。所以,在已有翁仲路的情况下,再用“石像路”就含义重叠,指代不明了。

他发现,为了指代更清晰,民国以后的书,慢慢将“石像路”改为了现在的“石象路”,文字的使用逐渐规范起来。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这条路的风格和现在很不一样,有种孤独、空旷的美。

根据傅焕光当年的记载,1918年前后,东郊的很多道路已经种上树了。环陵路种的有重阳木、法桐、榉树、刺槐、毛白杨和栾树等。钟灵路和苗圃路种的是悬铃木,1918年种下的,当时由于土质不良,还专门改填了土质好的土,并施了肥。结果到了1920年春天,这些悬铃木的树冠,就已经长得非常宽大了。而当时的石象路,种植的是法桐,共有百余株,树身高大,并没有现在的榉树、乌桕等彩叶树。经过中山陵园管理局几代园林人的努力,这条路才成为东郊最美的600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