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百元大钞买笔,嫌爸爸不是校长,中国的下一代果然钱...

[复制链接]
查看: 7231|回复: 0

349

主题

114

回帖

1279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279
发表于 2017-11-14 15: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一天在网上看到这样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

一个小孩跟妈妈说班里好多同学都用一种可擦笔,特别好看,他想要。妈妈说家里有很多笔了,都是特别好的。

小孩想了想说那就不要了吧,但是他又说,他们班的同学说可擦笔是世界上最好的笔,班里很多小朋友都有,就他没有。

妈妈没办法只能花一百多块钱给他买了10支这样的笔,而且是多种颜色的。一周后,妈妈发现孩子的笔袋只剩一支笔,于是就问了孩子,孩子说不知道,都找不到了。

第二个故事

一个小女孩,看到班上其他孩子每周末都会动物园,而她却没有去所以很羡慕,后来她的父母带她去了动物园。

就这样过了一周,孩子说同学们周末都去了香山,据说去看红叶,她也想要去。后来父母不远万里带她去,来回五小时,去了一看根本没什么红叶,瞎折腾一趟。

就这样持续来了一段时间后,小女孩有一次回到家提出了一个无解的要求:某某的爸爸是校长,我要我的爸爸也是!

因为小女孩上的是某大学的子弟学校,有很多老师和领导家的孩子,所以才有上面的折腾和这次的“我的爸爸也得是校长”的笑话。

上面两个小故事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很容易见到,不过这里面却反映了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现在的孩子太容易产生攀比了!

1为什么孩子会攀比?

孩子会有攀比心理和行为,主要存在两点原因。

第一来自于同伴压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之间的攀比并非“我的衣服比你贵,我的书包比你好,我的零花钱比你多”这样的单纯,而是跟“同伴压力”有关。

对大部分孩子来说,认识水平、自我判断、自我分析等能力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而为了确定自我价值,必须依赖周围同伴的认可、肯定和接纳。

所以,为何得到周围孩子的认可,甚至获取社交上的优越感,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攀比甚至炫耀的行为和得到同伴们的注意,换句话说,攀比和炫耀,就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同。

第二来自于家长影响。在成长过程中,孩子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环境影响的,其中家庭环境的影响最甚。

因为家长们普遍都会有这样的心理:害怕自己的孩子赶不上别人家的孩子。

正是出于这种心理,当看到别的孩子学游泳,自己也会给孩子报个游泳班,不管孩子是否怕水;看到别的孩子弹钢琴,自己也会给孩子买琴请老师,不管孩子是否愿意。

正是因为家长的这种攀比的心理,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孩子才会“耳濡目染“沾上攀比的习气,接受着虚荣教育的“熏陶”。

2如何让孩子减少攀比?

1、帮孩子找到自己的长处,树立自信

一个孩子如果觉得自己太过平常,很大程度会通过炫富来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所以,家长可以想办法帮孩子找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发现自己的内在品质,教孩子用自己的长处和内在品质获取社交上的优越感。

家长在平时可以对孩子说:“在爸爸妈妈眼中,你是最特别的,虽然咱们家不富裕,但是你懂事努力,而且爱读书,作文也写得好,你就是爸爸妈妈的骄傲啊!”等类似的话语。

另外,少当着孩子面夸别人家的孩子,孩子最要的就是父母的鼓励,而不是让自己在别人面前低下头,一定要杜绝批评和贬低,要让孩子自信,而不是自卑。

2、给孩子选择正确的比较对象和方式

真正的进步,是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棒,现在的自己比过去的自己强,孩子也是一样,家长要引导孩子做纵向比较,告诉孩子别在意和别人的差距,而要正视自己的不足。

当然,并不能完全不和别人比较,而是要选择合适的比较对象,尽量远离那些喜欢炫富的同学和同伴,多选择和有良好兴趣与上进心理的学生进行交往和学习。

同时也要提醒孩子,别人家多有钱也不是他的,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想比他们有出息,那么就好好学习,通过类似的引导让孩子的虚荣心变成上进心。

3、家长以身作则,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经常对着孩子说“谁谁家真有钱”等之类的话,必然会养成孩子爱攀比的心理和行为。

所以,家长一定要停止炫富和攀比的行为和话语,控制自己爱慕虚荣的心理,在此基础上对孩子进行有益引导,告诉孩子多关注自己拥有的,少妄想自己没有的。

另外,父母不要给孩子一切他想要的东西,因为一旦同意就很容易让孩子养成以自我中心的过分心理,甚至造成攀比惯性,所以,家长一定要有有意识地拒绝孩子一切不合理的要求和想法。

3总结一下:

1、孩子之所以会攀比,主要存在两个原因,一是迫于同伴压力,二是受到家长影响。

2、较少孩子攀比行为的措施:找到自己的特别之处,选择合适的比较对象,家长以身作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