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新丰镇齐贤村: 以烈士之名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复制链接]
查看: 7706|回复: 0

1146

主题

11

回帖

389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893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

在新丰镇的西北角,有一个以烈士名字命名的村庄——齐贤村。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唐齐贤烈士,1941年底盐东县委将二区孔秭乡命名为齐贤乡,历经区划调整,1983年原新泉大队正式更名为齐贤村,烈士的英名自此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成为全村人代代传承的精神坐标。

唐齐贤,1920年4月9日出生,7岁丧母的他,早早尝尽生活艰辛,却始终没有停下求知的脚步。16岁就读于淮阴师范,后在唐洼完小附设初中班任教。他在学生时代便潜心钻研马列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著作,积极追求进步、向往革命。

“七七”事变爆发后,苏北大地燃起抗日烽火。面对险恶的形势和弥漫城乡的白色恐怖,唐齐贤毅然冲破家庭与社会的阻力,于1938年加入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踏上了革命征程。1939年初春,苏皖特委派员重建淮、涟地区党组织,唐齐贤在同年四五月成为唐洼第二批入党的党员,从此以更坚定的信仰投身抗日事业。

1939年7、8月间,淮阴、淮安、泗阳的抗日义勇队与涟水抗日独立营合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游击支队第八团,唐齐贤先后担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随后八团与九团合编为淮河大队,他在大队部负责宣传工作,每到一处都抓紧时间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为扩大抗日武装、壮大革命力量奔走不息。1940年春节,300多名日伪对“苏北小延安”陈师、梁岔等地疯狂扫荡,唐齐贤随淮河大队参加伏击战,在枪林弹雨与刺骨寒风中奋战8小时,助力部队歼敌90余人,打退了日伪的嚣张气焰。

1940年秋,唐齐贤随八路军第五纵队主力来到盐阜地区,先后担任八路军盐城办事处秘书、盐城县二区(伍佑)区委副书记、书记,牵头开展减租减息工作,为巩固新生的革命根据地筑牢根基。1941年7月,日伪大举扫荡苏北解放区,唐齐贤率领地方武装坚持敌后反“扫荡”斗争,最终不幸壮烈牺牲,将21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这片他守护的土地上。

如今,80余载岁月流转,齐贤村没有辜负烈士的守护——这片曾浸染热血的土地,正以蓬勃的生机勾勒出乡村振兴的鲜活图景,让“齐贤”这个名字不仅闪耀着红色光芒,更充满了烟火气与幸福感。

走进齐贤村,最先惹人注目的是田畴间的新变化。过去零散的小块农田已连片成方,成了村民口中“能生金的好地”。如今,村里又添了新景致:20多亩石蒜、洋水仙破土而出,这是和花海合作的“新点子”——种上能让游客亲手采摘的食用花卉,再由花海帮忙销售,不用村民愁销路,村集体收入朝着90万元的目标稳稳迈进。村民的家前屋后,更是藏着“小惊喜”。往年种菊花、青椒的老手艺,如今变成了“庭院经济”的香饽饽:张家在院角搭起架子种青椒,李家在门前空地栽上菊花,村里统一帮着买种苗、找销路,一年下来,家家户户能多赚1500元左右。就连村边的河坡也没闲着,桃树、梨树、石榴树排着队生长,树苗由村里出钱买,村民负责照料,等果子熟了,全归自家所有,一年又能多挣600多元。春天看花开,秋天摘果子,河坡成了村民的“生态小银行”,走在河边,满眼都是赏心悦目的景致。村容村貌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家家户户门口干净整洁,畜禽养殖有了规范管理,垃圾污水不见了踪影,就连犄角旮旯都收拾得利落。傍晚时分,村民们会到村口广场散步聊天,孩子们在一旁追逐打闹,老人们坐在长椅上晒着太阳唠家常,笑声顺着风飘得老远——这热气腾腾的生活,正是唐齐贤当年守护的初心,也是如今齐贤村最美的风景。

从抗日烽火中的无畏冲锋,到乡村振兴里的奋力奔跑,齐贤村始终带着烈士的精神一路向前。如今的这里,红色基因代代传,幸福日子节节高,这个以英雄命名的村庄,正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新模样,在新时代的路上,续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来源:大丰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