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在西团镇中洋大沟,一排排白色塑料瓶子在河里整齐排列,像是点缀其中的“珍珠”。而这些瓶子与瓶子间系着线网,里面住着真正出产珍珠的三角帆蚌,6名技术人员在河面上熟练地进行管护,为珍珠的成长保驾护航。 今年以来,该镇围绕绿色发展理念,利用水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开展淡水珍珠养殖,用小珍珠“串”起生态发展链,奏响生态发展与增收致富的“交响曲”。4月,马港、黄浦、九一、赵场村与盐城玉红珍珠养殖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中洋大沟河道沿线投放100多万个河蚌,覆盖河道面积160亩,预计可带来收益100万元。 “现在我们投放的三角帆蚌已经达到8厘米大小,需要先把它们放进线网,沉到水下6厘米左右,让它既能浸在水里,又能晒到阳光,才能促进生长。”技术工人张小根告诉记者,然后他们再人工植入珍珠核,最终孕育出美丽的珍珠。目前该处三角帆蚌的养殖密度达到每亩2000个。 记者了解到,这些珍珠蚌不仅能够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还能帮助净化水质。过去村里每年河道养护费用支出达1.65万元。每一只蚌相当于一个迷你的水质净化机,通过河蚌养殖,水中的杂质进入蚌体,经过蚌体过滤再出来,有效改善水生态。而等到养殖成熟后,除了珍珠和蚌肉可以出售,其天然的蚌壳还能用作高档纽扣加工,剩下的蚌壳“下脚料”可以送到饲料加工厂再粉碎,用来生产畜禽饲料,可谓物尽其用。“通过跟珍珠养殖公司合作,既能美化水环境,净化水质,又减少了村里的河道管护费用,此外每年还能够给我们4个村共增加2万元收入。”马港村党总支书记庞桂军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