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草庙镇圩东村“地下地上”乡村振兴密码

[复制链接]
查看: 5835|回复: 0

934

主题

11

回帖

314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43
发表于 前天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盐城
     春风拂过圩东村,沿着整洁平坦的水泥路漫步,只见一株株梨树花开似雪,一簇簇赤松茸破土萌发,勾勒着产业兴旺的乡村新貌。近年来,该村深耕特色农业,探索出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富民增收之路。这里,废弃秸秆“变身”菌菇基料,梨树下种出致富新路,一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正在上演。
     在该村三组,房前屋后的空地成了农户的“聚宝盆”。村民李春银正在自家门前的三分地里忙碌着,表面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秸秆铺盖下,实则是蕴含着巨大能量的赤松茸种植地。随着采摘期的到来,一簇簇胖嘟嘟的赤松茸如同春日精灵般破土而出,红褐色的菌盖在阳光下显得分外诱人。“今年种了赤松茸,预计能收入近万元!”捧着一筐刚采摘的赤松茸,李春银高兴得合不拢嘴。赤松茸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富含多种矿物质与维生素以及多糖、多酚等抗氧化物质,凭借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正成为庭院经济里的“明星产品”。“鲜货直供沪宁常,干货对接商超酒店,农户不愁销路!”村党总支副书记唐丽介绍,该村带动农户庭院露天种植32亩,亩均产量达到3000斤,增收1.2万元,同时配套有冷链、清洗设备,推动赤松茸“产加销”一体化。如今,小菌菇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更让“美丽庭院”变身“致富庭院”。
      如果说赤松茸是增收“新秀”,梨产业则是圩东村的传统“王牌”。走进该村的千亩梨园,枝头缀满的梨花如繁星般密集,远望似覆了一层薄雪。这片梨园不仅是“颜值担当”,更是圩东村乡村振兴的“致富密码”。梨园栽植有9万株苏翠一号和秋月翠梨等新品梨苗,2024年,梨园亩均产量突破3000斤,总产值超过1000万元,提供务工机会2.1万人次,村集体增收42万元。在梨园入口处,一个个由秸秆捆成的草垛在这里码放得整整齐齐,而在不远处果树间的地块上则覆盖着厚厚的秸秆,扒开秸秆一看,原来还是我们的“老朋友”——赤松茸。秸秆从前是被撂荒或焚烧污染环境的“垃圾”,在圩东村却“逆袭”成了种植赤松茸的基料,而这还不是它唯一的用途。该村建立网格化秸秆“收储运用”体系,单季收储面积超过6万亩,建成“全国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通过饲料化、基料化、肥料化等“五化”利用,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400万元,村集体增收20万元;该村还与光明乳业签订2万吨饲草订单,并与悦达、岚泽等生物质企业合作,形成“秸秆—饲料—乳业”“秸秆—基料—食用菌”产业链,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如今的圩东村,水杉护坡、鱼翔浅底,乡风文明蔚然成风,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和美画卷正徐徐展开。产业蓬勃发展的红利,最终流向村民的“钱袋子”和“心窝子”。村集体收入支撑下,“梨花圩”长者幸福食堂每日为30余名老人提供低价餐食,特殊群体还能享受送餐上门;以梨产业为核心,该村积极整治村庄道路、河道,利用水杉木桩护坡、养鱼净水,改善村庄生态环境,并推行“工分制”积分管理,通过“月打分、季考核”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以“两委”成员、党员代表为主的“梨花圩”治理服务队,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调解等志愿服务,通过制定“文明银行”积分管理制度,鼓励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公共空间治理、垃圾清运等志愿服务获取行动积分,以积分换取生活用品,2024年共集中开展志愿活动23次,参与村民达156人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