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某一乡镇发生了一起百姓焚烧秸秆的现象,本网发布后网友谈论声四起,那么秸秆焚烧到底该不该禁?
“禁”与“烧”均有利弊
众所周知,秸秆禁烧政策之所以施行,主要基于秸秆的大面积集中、无序焚烧,会对空气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而且会引发不可控的火灾、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通过实施秸秆禁烧政策,我国在秋冬季的环境空气质量,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因此,从改善环境质量方面看,秸秆禁烧政策应有不可否认的贡献。 但是,在此过程中,也有很多专家和农民朋友提出,随着秸秆禁烧一纸禁令的实施,也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加重病虫害的产生、多年秸秆还田后土层不实、影响出苗、秸秆离田后带离肥沃的土壤等等,这些问题的确也在很多地区客观存在。 因此,如何科学分析研判秸秆“禁”与“烧”之间的矛盾、为“禁”与“烧”找出合理的调节出路,成为全国上下共同关心关注的问题。
“禁”不是根本目的
其实,长期以来,我国所执行的秸秆禁烧政策,其根本目的并不在于“禁”本身,而是想通过“禁”,来推动秸秆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来倒逼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只有通过“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方式,也就是说把综合利用搞起来,才能最终解决秸秆焚烧的问题。 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出路不在禁烧,而在综合利用,这一观点是基于多个方面的考虑得出的。
首先,秸秆作为农作物收获后的剩余物,数量庞大,如果仅仅采取禁烧措施,而没有有效的处理方式,那么这些秸秆就会成为农民和地方政府面临的难题。农民可能会因为处理秸秆的成本和难度而选择偷偷焚烧,而地方政府也可能因为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而难以监管。因此,只有通过综合利用,为秸秆找到出路,才能真正减少秸秆焚烧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