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扎在大丰区的上海武警总队八支队里,有一群盐城籍官兵,他们值守的驻地与家近在咫尺,却难与家人团聚。其中的许多“95后”,都是今年刚入伍的新战士。日前,记者走近这群武警战士,了解他们的故事。
△王智炜(左一)在训练中。新兵驻地在家门口 “今天去了知青馆,能为战友们介绍自己的家乡,我由衷地感到自豪。”前天,结束一天的训练后,驻地在大丰的武警新兵王玉鑫在日记本上记下了自己参观知青馆的感受。从驻地到家庭,近在咫尺却遥不可及,在上海武警八支队,像王玉鑫这样的,有一群特殊的驻扎在家门口的“上海兵”,让人格外关注。 每天5点50分准时起床,训练队列、擒敌、体能训练……随着新训的开始,这些稚嫩的“95”后新兵,正式开始了部队生活的洗礼。 两周前,王玉鑫还是就读于盐南中等专业学校的一名学生,如今却已经习惯了出门走队列、事事听哨音的军营生活,成为一名守卫在家门口的上海武警。 “我是个‘军迷’,从小就喜欢看各种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王玉鑫告诉记者,今年的征兵工作开始后,看到校园里的宣传横幅,他没有一丝犹豫就去报了名。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当上了上海武警之后,却只在大都市里转了一圈,就又回到了家门口,分到了大丰驻地。 “95后”慢慢褪去稚嫩来自亭湖区的王智炜与王玉鑫一样,也是一名新兵。王智炜的父亲曾是一名军人,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他一直梦想着能去部队磨练一下自己。今年终于如愿以偿,带着憧憬来到部队。 前几天,中队第一次组织3公里训练。第2公里还没跑完,平时不喜欢锻炼的王智炜,就感到脚上跟灌了铅一样,胃里也开始翻江倒海。不过,看着身旁的战友都在坚持向前跑着,他也一直咬牙坚持到了最后。“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真是非常兴奋,从没想过我也能把3公里坚持下来。”王智炜自豪地说。 比起体能,队列训练更让王玉鑫印象深刻。初入军营,这些基本的训练看似简单,却一点也不容易。为了练习正步走,王玉鑫光是第一步的迈出动作就足足定了5分钟,等到班长发令让他们把脚放下的时候,王玉鑫发现自己的作训服已经被汗水浸湿。 王玉鑫告诉记者,几周训练下来,真的非常累,“这辈子没吃过这么大的苦。”但是,感到自己一天天地有收获,不断充实着自己,也让他十分感慨。这段时间的训练下来,王智炜与王玉鑫开始褪去身上的稚嫩,逐渐在向一名优秀军人蜕变。 家,近在咫尺却“遥不可及”八支队的杨飞就是大丰人,驻地就在家边上,但是他已经作为上海武警,在家门口守护了整整12年。在杨飞看来,比起繁华与偏远的落差,家就近在咫尺却不能回去团圆,更加让他无奈。当兵12年,杨飞有9个除夕夜是在哨位上度过的。当每年辞旧迎新的第一声鞭炮响起,总会让杨飞想起不远处的家人。从驻地到家不过25公里,只要不到一个小时的路程,却成为了杨飞心中最遥远的距离。 作为过来人的杨飞对此感触很深。但在他看来,在家门口当名“上海兵”,是他人生中一段独特的体验,也会是他一生最深的印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