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出国插班留学:承载家长过多期待?

[复制链接]
查看: 35438|回复: 0

75

主题

7

回帖

251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51
发表于 2020-1-11 16: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图片来源:unsplash
某英语培训机构的教室外,正等着孩子下课的父母们为孩子的寒假怎么过而讨论得热火朝天。期间,一名家长为7岁的孩子在寒假定了为期两周的新西兰插班学习成了讨论的热点。
短期出国留学有个被留学行业认可的词——微留学。在相关留学专家的共识中,微留学是指让学生到海外正规学校插班上课的一种短期留学体验,学生短期游历到其他国家学习,体验国外学校的特色课程、当地文化及生活方式。
微留学不断升温
若以时间点来划分,2015年被视作微留学的一个分水岭。从那年起,微留学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2018年,一篇《去泰国旅游,顺便让女儿插班上一个月国际幼儿园》的文章,刷爆了不少家长的朋友圈。如今,类似的分享帖早已不鲜见,到泰国插班留学在一些中国家长中已颇受青睐。有报道称,从幼儿园到高中,从孩子单独寄宿到父母一方陪读,中国小留学生成为泰国当地国际学校的重要生源。
贺女士便在2019年暑假送自己正读幼儿园的孩子到泰国曼谷参加为期两周的插班学习,为的是“希望孩子有个浸入式英文环境,同时锻炼社交能力”。贺女士选择的这所学校,插班1个月的学费为7000多元人民币,如果选择住公寓式酒店,每天吃住约在1000元人民币左右,还需加上大人孩子的往返机票。“实际上课时间是从早上9点到下午1点半,算下来花费确实不低,但收获还是挺大的。”贺女士说。
相关专家表示,低龄留学是留学市场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家庭收入的增长和家长学历的增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转变教育理念,将微留学视作孩子开阔眼界的有效途径。其中,也有个别家长将其作为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新路径以及缓解教育焦虑的新出口。同时,国外学校越来越看重中国市场,愿意将教育资源开放给中国学生。这些因素都促成了微留学市场的不断升温。在不少留学机构推出的2020年留学趋势盘点中,低龄微留学都榜上有名。
能否实现预期价值
从到底要不要送孩子出国留学到该在哪个年龄段送孩子出国留学,再到如今的短期出国插班学习,走出国门接受教育承载的是家长希望孩子开阔视野、接受优质教育的期望。
启德学游业务总监郑宏涛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微留学的价值在于四个方面:一是短期留学体验可以让孩子因看到世界的不同、体验不同的教育方式,而在认知上有所变化,从而可以站在更多元的角度思考问题;二是真正地沉浸于外语环境中,有助于激发孩子学习语言的兴趣;三是有助于提升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四是有助于培养学习兴趣,同时也为今后的留学规划打下基础。
但在具体操作层面,短期出国插班学习是否能达到家长预期?大家的感受并不相同。有家长觉得短短两周,如果从学习语言角度而言,并无多大立竿见影的效果;有家长觉得时间不在长短,体验不同教育方式、不同文化是最大的收获;有家长也曾遇到孩子不适应的情况,比如因语言问题完全听不懂课上所讲。
据郑宏涛介绍,目前各留学机构推出的微留学产品,两周是主流——一周插班学习,一周文化体验。“从我们目前的产品回馈来看,短期出国体验学习的次数和微留学效果是呈正相关的。”
相关专家认为,对家长来说,选择让孩子短期出国留学,核心还在体验“不同”。但这“不同”并不仅仅是走出国门,看看异域风景,还需事先多做些准备,比如孩子的英文水平是否跟得上当地的课程、所选的学校是否适合等。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对家长来说,如何实现最优选择,以实现微留学的价值,并非易事。
贺女士曾在热门短期留学目的地泰国清迈和曼谷之间犹豫,最终选了曼谷。“假期到清迈插班学习的中国学生很多,在一起还是说中文,并不能实现短期留学的初衷。但从时间上来讲,两周有些短,1个月更合适些。”
就此,郑宏涛表示,如果家长对于国际教育有一定的了解,相关知识储备丰富,可以自己规划留学行程。但要详细考察接待学校的资质。如果家长对海外学校的了解有限,需要通过相关机构选择微留学产品,则首先要保证安全,尽量选择正规的、口碑好的机构;其次,面对眼花缭乱的产品,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仅要看行程规划,也要看学校的情况,比如是在学校租用教室还是真正进入学校的课堂;第三,要提前和孩子沟通好,为孩子做好心理建设;第四,家长要有平常心,尽量放手让孩子充分体验。
曾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到新西兰短期插班留学1个月的王女士表示,如何选择的根本问题在于是否适合孩子,同时要考虑家庭的经济条件能否承担得起,不要盲目跟风。“短期插班留学只是孩子整个教育经历中的一环,不要夸大其价值,也不要给孩子要在短期内学到什么东西的压力。家长在选择时的态度、如何考察学校以及如何看待微留学这件事等都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王女士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