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旅游总是两头热,要么南方躲寒,要么北方看雪,看完了雪乡、漠河塔河,阿尔泰北疆,跨出去就是西伯利亚了。
贝加尔湖从地理上看属于东西伯利亚,冬季低温可达零下30-40度,除了下雪,就是晴天。
地质学上说,
贝加尔湖形成于约2500万年前
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碰撞后的强烈地震,由于地壳变动,留下了这个巨大的内陆湖泊,最深处达1637米,随着雨水、河水的不断加入,咸水变淡,成为欧亚大陆最大的淡水湖。
老爸退休前是海洋气象工程师,从小耳闻目染对气候特别敏感,知道我国的冷空气产生于极地地区和西伯利亚地区,那里纬度高,冬季黑夜漫长,白昼很短,日照时间非常少,因此,大地从太阳那里得到的热量十分微弱。而夜间,地面却向天空辐射损失许多热量,近地层大气随着地面不断冷却,气温越来越低,冷空气越积越多,也就越来越冷。一团团温度极低的冷空气在大气环流的作用下,自北向南推进。
到贝加尔湖奥利洪岛的下午,正好赶上夕阳西下,也赶上了胡日尔村向湖的山坡起了风,预报的气温有零下20多度,但是凛冽的寒风还是挡不住对落日的向往,夕阳反映在冰封的湖面,五彩斑斓,直到天黑,久久不肯收兵。
冬季的贝加尔湖早上9点还没出太阳,第三天早晨睡个懒觉起来,从容地登上胡日尔山,似乎气温比前天高一些,偏东方一直泛着紫色的光,敬业的@梁兄 跑到悬崖边做前景,我慢慢地拍片。
凄厉呼号的风把湖水凝结成晶莹透明的冰,冰层可能有一米厚,兴许还不止,冰下还有水,水里有鱼,水微微地颤动。冰面上常常迸开一道道深不可测的裂缝,裂缝处蔚蓝色的冰块叠积成一排排蔚为壮观的冰峰,延伸湖中的萨满石被冰雪包围之中。
其实,贝加尔湖每年1月~5月,湖面封冻,放出潜热,减轻冬季的酷寒,夏季湖水解冻,大量吸热,降低了炎热程度,因而有人说,贝加尔湖是一个天然双向的巨型“空调机”,对湖滨地区的气候起着调节作用。
阶梯似的气温和风暴将湖区勾勒出多彩的层次,从灰质岩湖岸、堆雪的岸边、到光亮的冰面,斜斜的阳光将它们镀色,梦幻旖旎。
苏武在这里放了近20年羊
从奥利洪岛的哈伯伊角回来依然是一个彩霞满天的黄昏,极少污染的透明空气让这里的天空特别的蓝,云彩也更加鲜艳。尽管
俄罗斯司机很死板,我们还是强烈要求停下来拍几分钟的照片。
没有了波澜,没有了航船,贝加尔湖安静的像一个穿着
俄罗斯“萨拉凡”的睡美人。湖岸浅浅的雪间草木茂密,蓄势以待春夏的萌发。史书上记载,这里就是传说中的“北海”。
晚霞照亮了东岸一排的雪山,火红的光线移动起来像一节节跳动着的音符,想起李建的《贝加尔湖畔》歌曲,冬季他一定没有来过,夏季固然很美,但是冬天更有一份浓郁的厚重,仿佛历史的延伸。
两千多年前,汉匈经常打仗,汉武帝在一个秋天,派苏武出使匈奴,匈奴多次威胁利诱,欲使苏武投降不成,将其扣留流放到北海边放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手持汉朝符节,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被誉为不辱使命、气节高尚的文化典范。
苏武牧羊是一定经常来到这个湖边,喝过这里清澈的湖水,走过春夏无边的草原,看过冬季壮美的黄昏,回国后,他被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之后匈奴也臣服了汉朝。但据记载苏武从未提起北海的美景。
夕阳沉醉后还不是黑暗,冬季高纬度地区不管太阳出来或是落下,也不管太阳升不升得上来,前后都有一段时间的弱光,此时天空变得蔚蓝,就像我们从太空看到的地球,那样穿越时空的深邃,或许苏武也对着透明的天空,思念南方,那个日思夜想的家乡。
或许责任重于泰山,或许气节高于热爱,面对梦幻的美景,苏武可能没有心思去欣赏,没有了家园的安宁与繁荣,再美的风景,都是远方。
冬季贝加尔湖旅行小贴士:
冬季贝加尔湖一般在零下20度左右,寒流来时可达零下40度,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是手脚和面部,不能长时间裸露。拍摄用的相机、手机电池很容易耗尽,尤其是手机,暴露在外一会就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