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册中看刘海粟与刘抗亦师亦友的往事与“艺气风发”

[复制链接]
查看: 9004|回复: 0

55

主题

6

回帖

41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14
发表于 2019-1-16 16: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8年12月21日,“艺气风发——来自刘海粟和刘抗的相册”摄影文献展在刘海粟美术馆开幕。展览分为“欧洲之行”、“上海时光”、“民国女性”、“美专生活”、“朋友圈”及“别后重逢”六部分,呈现刘海粟与刘抗亦师亦友的两位前辈大半个世纪的交往,在刘抗的镜头下回溯那激情澎湃的岁月,呈现其与友人们的艺术与生活。

刘海粟,中国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刘抗,新加坡杰出的先驱艺术家,被其师刘海粟誉为“南天一柱”。他们之间亦师亦友的情谊始于20世纪20年代,历经淘炼,维系一生。

新加坡画家刘抗(1911-2004),出生于福建永春县,后在刘海粟主持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他于1928年毕业于上海的新华艺术大学。在1928年至1933年,他赴法国学习美术,作品曾入选巴黎春季沙龙。在1933年到1937年间,应刘海粟力邀,刘抗出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教授。抗战军兴,为避战祸,刘抗携新婚妻子远赴马来亚。1942年,他定居新加坡。他曾任新加坡中华美术研究会会长,也担任过新加坡国庆美展工作委员会主席。在1978年到1981年期间,他出任新加坡文化部美术咨询委员会主席。刘抗在定居新加坡后,为推动当地美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称许他为“新加坡及东南亚新兴美术事业开山人物之一”。

第一次欧游,刘海粟全家与汪亚尘夫妇、梁宗岱、张弦、刘抗、陈人浩等友人的合影 前排左一刘抗、左二陈人浩、左四张韵士、左五刘虎,前排右一张弦、右二汪亚尘、右三荣君立,后排左一梁宗岱,左二刘海粟 ?新加坡刘抗家庭

刘抗或许不曾想到在他于1927年踏上沪滨土地后,会与刘海粟,他的艺术师长、中国艺坛的风云人物,缔结了一份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师生情,就此谱写了包括了他的青春时代在内、也是中国现代艺术的成长期的诸多佳话。

抽象而单薄的文字很难直观地反映这些精彩的人生轨迹。幸好,刘抗是一位执着的摄影爱好者。如今,由刘海粟美术馆所集中展出的刘抗悉心收藏的各种视觉材料,将这些发生于中国、欧洲与新加坡的师生艺术交往的各种佳话,作了充分呈现并一一予以证实。

展览现场

澎湃新闻了解到,刘抗先生的长公子“新加坡城市规划之父”刘太格先生和他的夫人新加坡文化研究学者葛月赞女士精心保存、发掘和整理了刘抗先生的档案文献,其中包含两个重要的部分:书信和照片。而此次展览的绝大多数从来没有发表过,一直沉睡在刘抗的画室里。但有些照片曾经出现在刘海粟的早年著作中,但在刘抗的相册里找到了原作照片,这是意外收获。

刘海粟与刘抗的师生渊源

刘海栗与刘抗的师生渊源当然始于由福建来沪的刘抗入学上海美专。入学之初,他还一度寄宿在校长家里。不过作为校长的刘海粟与刘抗的关系那时可能没有超越一般的师生关系。他们的深厚情谊可能始于刘海栗的1928年的欧游。这份师生情谊,从此日见其深,从无违和。在老师刘海粟后来身处逆境时,刘抗还多方设法为其解困,或邮寄食物药品为老师的健康进补,或斡旋帮助老师出售画作以解燃眉之急,甚至在经济上一度直接汇款接济老师。1961年,在中国极其经济困难之时,病体渐愈的老师刘海栗,常得已在新加坡立稳脚跟、事业顺遂的刘抗及陈人浩的各种接济。如在王欣、季晓蕙主编,《刘海粟刘抗师友书信录(上)》中就记录,“1961年2月20日致刘抗信中,刘海粟提及刘抗所寄’口味之惠皆珍物,厚意无以为报,只余感激无已。’”

刘海粟全家与陈人浩、王济远在欧洲旅途中的合影,1929—1931 ?新加坡刘抗家庭

策展人顾铮表示,这样的展览是用照片的方式让人回到曾经的现场,同时,这也是中国美术史的图像备份,使美术史更立体了,“许多现场可以活生生的出现在我们面前”。对于这些成年往事,刘海粟之女刘蟾表示,看到展览感到激动,展览不仅是师生关系,而是那个时代的美术,生活,以及呈现了新加坡和中国美术的渊源。

展览的第一部分是刘抗以镜头见证了刘海粟欧洲之游。刘海粟的欧洲美术考察之行,许多活动都有刘抗的参与,而他也不忘拍摄下来,作为存证。如今,这份视觉记录,将当时中国美术家“走出去”的行径历历记录在案。

刘抗与傅雷等友人在日内瓦湖游泳

在展厅,观众可以看到刘海粟在傅雷、刘抗与陈人浩等人的陪同下,在欧洲考察美术教育的同时,遍历欧洲各地,如巴黎,瑞士等旖旎风光;也可以在刘抗的照片中看到刘海粟第一次欧游随行家人的身影,第一任夫人张韵士以及大儿刘虎等人。此外,令人惊喜的是在刘海粟著作中有他们在宗教改革者加尔文雕塑前的照片、刘海粟与龙杜斯基(1875—1961)的相会等照片(龙杜斯基曾经受国民政府委托为南京中山陵制作过孙中山大理石座像,也是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基督雕像的创作者),此次在刘抗相册里发现了原作照片。

刘海粟、张韵士、刘抗、傅雷、张澄江等友人参观兰道斯基雕塑工作室,1930,巴黎 ?新加坡刘抗家庭

除了摄影外,观众可以看到刘抗在欧洲学习深造时的写生作品,以及刘海粟收藏的明信片。刘海粟于1988年作《刘抗和他的画》一文,评价学生刘抗的画风“早岁师法印象派之后塞尚、梵高、高更,运笔情焰熊熊,尤近梵高。策展人顾铮告诉记者,展览一些二刘的绘画,希望和刘抗当时拍摄的作品形成一些互文关系。而展览的明信片,都是刘海粟的收藏,体现当时美术资讯的流通,这些明信片,有些和刘抗的照片形成互文关系,有些则和他们两人的绘画形成呼应,通过不同媒介的并陈 ,试图打开理解当时艺术实践的更大空间。

刘海粟收藏的明信片

刘抗仿马蒂斯笔意,1931年

刘抗的“朋友圈”

刘抗的朋友圈有在上海美专任教过的教师王济远、潘玉良、张弦、汪亚尘、谢海燕、滕固、吴大羽等人。而在刘抗保存的留学法国期间的照片里,有一起过从的傅雷等,甚至还出现了当时也在法国的诗人梁宗岱等。另外,女画家,当时美专女生丘堤,刘海粟的第二任夫人,当时美专学生成家和等也被刘抗摄入镜头。另外照片里还有在上海的日本外交官,福建同乡会会友等不同方面的人士,一定程度上呈现了刘抗的交际圈子。

刘抗欧洲留学期间,与傅雷打网球 ?新加坡刘抗家庭

在刘抗留学法国期间,也结识了同期在法国游学的傅雷,两人从此订交,成为终生不渝的好友。在刘抗的相册中,可以看到刘抗镜头下的青年傅雷,其形象丰富多彩。其中,既有傅雷与刘海栗一起出访(傅雷担任刘海栗的翻译)的照片,有他一人安静阅读的照片,也有他跃身树上的照片。

在“朋友圈”部分,观众还可看到刘抗与陈人浩的友情。在刘抗保存的照片里,有着非常多的两人合影照。陈人浩,出生福建福州,与刘抗先后同学于上海美专与新华艺专,后又与刘抗同赴巴黎留学。两人意气相投,一起在巴黎求学五年。后来,1937年,刘抗迎娶了陈人浩之妹为妻。在展览中的照片背面,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平妹”的字迹,可见两人交往十分密切。(刘抗称陈人浩的妹妹为“平妹”)

照片背题:十六年冬于上海新华艺术大学人体教室内所摄 浩哥存之1927年 ?新加坡刘抗家庭

上海美专写生课小景 ?私人藏家

上海美专人体写生课小景照片背题: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研究室 张接华摄 ?新加坡刘抗家庭

刘抗与自拍

此外,记者发现,除去历史与文献价值,展览中的一些照片中可见些“意想不到”的摄影,例如刘抗的自拍,和友人的自拍,自己的裸体照,刘抗上海寓所的摄影照登,都很有现代感。

照片背题:十七年五月于上海新华艺大宿舍内 抗1928年 ?新加坡刘抗家庭

刘抗、傅雷与法国友人在镜前的自拍

除了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这外,摄影也是刘抗展开自我审视与自我表现的手段与途径。“他身后遗留了许多青年时代的自拍照片,而且内容与手法多样丰富,真可以说是现今喧腾众口的SELFIE(自拍)的先驱者之一。”顾铮表示。

“在他的多感时期,不仅因为自恋而拍摄许多自拍照片,而且也因为自怜而将自己生活中的一般并不示人的事情也记录下来,连因风寒病恙拥被床上的样子,他也会纳入镜头,颇有自怜之意。而在摄影手法上,也是灵活多变。一会,他将自己的裸体身影拍摄下来,一会,他会拍摄自己面对江南风光写生的画面。有时候,他招来傅雷与其他人一起,面对镜子,连照相机一起入镜。有时,他也将自己与绘画新作摄入同一画面。他也会在拍摄了自己挑灯夜读的照片背面写下‘灯下努力’的字样,算是对自己刻苦的肯定。此外,他与陈人浩的众多合影,也可以看成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自拍像,这是作为友谊的见证而拍摄,其中不乏颇有艺术构思的双人自拍照片。刘抗的这些自拍像,是将私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个人史的方式记录,在他当时,应属仅见。”

刘海粟和夏伊乔,1940年代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在规划时很注重女性角色,展览将相册中的女性单独提出,组成了“民国女性”部分。而在“上海美专”部分,除了上海美专的人体素描写生情景及外出写生照片外,还可见刘抗镜头下的女学生们,充满朝气,在自然中的奔放。

旅行写生中的美专女学生

着男装的女子

对于这样的展览规划,策展人顾铮告诉记者,“民国女性部分中的人物,大多数是刘抗在上海美专求学时的同学。在20年代,学习美术的女性艺术学子不多,但因为她们的知识结构、视野与活动空间相对开阔,因此在她们身上体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开朗活泼和自由奔放的气息,把他照片中的这部分集中一起展览可能更有助于了解这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