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教育难题寻求共识是关键

[复制链接]
查看: 9863|回复: 0

32

主题

10

回帖

123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23
发表于 2018-12-3 10:4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至凛冬,寒风吹彻大江南北,亦搅动着教育场。
《半月谈》记者近日在黑龙江、湖北等地调查了解到,目前中学高年级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大,体育课之外的活动时间被大幅压缩。报道中引用一项调查数据:64.7%的受访者直言,当下中学生体育课上得不够好;54.3%的受访者将其归因于中学生学业压力大,没时间进行体育活动。而作为应对之举的将体育课纳入中考,在一些地方效果并不明显。
同样陷入尴尬的还有旨在解决“三点半难题”的改革举措。有媒体报道,自2018年9月以来,许多地方全面推行校内延时服务。可是,政策推行两个月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觉得“校内托管”是鸡肋,部分小学参加校内托管的中高年级学生呈现日益减少的趋势。记者采访了解到,对于这一“好政策”,各方似乎均有不满。家长认为学校提供的托管服务应付居多,老师则认为自己的劳动者权益被忽视,付出得不到理解,还被占用了教研时间。
中学体育课也好,“三点半难题”也好,其实都是多年存在的教育老问题,为之出台的改革措施可谓层出不穷。之所以难有彻底改观,固然有任何教育改革都不会一蹴而就的原因——尤其是与民生直接相关的问题,不是行政部门下一道命令就能解决的,没有足够的资源投入和缜密的制度设计,改革往往难以保障。但也要看到,教育改革的前提或者逻辑起点,首先应该是各界达成共识,诉求得以统合。以“三点半难题”为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家长已不再满足于让孩子有地方去,还希望托管服务变得多样、优质,学生自身也渴望在此过程中收获快乐,因此再采取让孩子枯坐教室的托管思维,虽然安全却难免遭受冷遇。
体育课也是如此,看不到学校和家庭的不同诉求,不统合各方教育需求,很难使体育课改柳暗花明。换而言之,只有学校和家庭都切实重视孩子的体质问题,把身心健康置于高过考试分数的位置,将每天运动一小时作为雷打不动的生活方式,家庭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投入势必发生结构性变化,也倒逼学校体育课程全面升级,从而很少发生报道中体育老师“一般都会给学生打高分甚至满分,在冰雪项目考核中会让学生穿鞋底光滑的鞋以放水过关”的无奈。很多时候,教育改革遭遇失败或行而不远,背后有很突出的教育目标不一致、教育诉求过于多元等问题,即没能在目标上达成统合。
改革主体目标一致是根本,方法呼应、合拍也是关键,两者合力促成教育改革的水到渠成。例如,学校和家庭在提高孩子学业成绩方面,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学校教育通过开设多门课程和开展多种活动来实现,家庭教育则多以持续的教育投入和全方位的言传身教来达成这一目标。后者采取的方法若与学校差别迥然,反而会造成以提升学业为目标的教育改革障碍重重。有媒体调查就显示,81.5%的受访者直言包办孩子个人事务的父母多,58.1%的受访者有被父母包办个人事务的经历。在不少父母那里,孩子只要学习好,包括日常生活和读小学、中学、大学,以及是否应该出国在内的种种,都无须操心。学校教育通过系统课程推动学生学业和身心全面发展,但家庭教育大包大揽的做法部分消解了前者的诸多努力。
教育历来是合力的结果,教育改革要达到预期效果,从现实来看各教育主体在理念上合辙是前提条件。相对而言,教育理念的更新迭代、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当下的教育改革更需要各改革主体全面检视自己的教育观,重新看待孩子成长的内在规律,如审视阅读的力量、体育的价值、家校职责的划分、教育教学的专业性等问题。在这些事关下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面的关键问题上达成共识,并以深度沟通、换位思考、寻求最大公约数的方式支持和推动教育改革,才能实现预想目标,孩子们才能真正收获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