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圆圆自曝社交恐惧症,测测你是否也是“社恐人士”

[复制链接]
查看: 7074|回复: 0

59

主题

8

回帖

440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40
发表于 2018-12-3 10: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 / 管颜青 编 / 干玎竹
【搜狐健康】近日,女星高圆圆在节目上回忆过世母亲,“她一直都是一个害羞、胆怯的人,很少很少出门,有点奇怪。我有点像她,在20多岁时,最怵跟人打交道。”她坦言以前十年里,自己大概每年只工作两三个月,从来不去旅行,也很少参加聚会,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陪伴妈妈。而自己的“社交恐惧症”,也是因为妈妈住院后需要频繁跟医护人员打交道,才慢慢好转。
万千人宠爱的女神尚且如此,平凡的我们更容易中招。26岁的浩浩(化名)告诉搜狐健康,虽然他工作能力很强,但是上班时和同事交往会感到紧张,下班之后也更喜欢一个人独处。如果遇到聚会则能推就推,实在推不掉就缩在角落里不停地吃。有时候在街上偶遇熟人,除非对方先看见他,否则他一定会假装没看到赶紧走远,或先躲一下。至于演讲或工作会议上发言,就更令他恐惧了。浩浩说,“很多人难以相信我工作能力很强应该很自信,但我每次发言之前和发言时都会特别紧张,严重时会失眠。特别是快轮到自己时,就会紧张地心慌、手抖、出汗、喉部发紧。”
心理学上,类似这样的人群被认为具有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表现为过分地不合理地惧怕社交情境,明知没有必要,但是不能控制,在社交情境中会感到焦虑、恐惧,伴有自主神经活动失调的症状,并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中心刘竞副主任医师表示,很多人以为社交焦虑障碍只是“特别害羞”,或者不愿意与人交流。实际上,他们内心深处也渴望和其他人能自如交流,但他们不够自信,认为自己缺乏社交技巧和能力,无论自己做什么,都容易引起别人不好的反应。
什么都不怕,就怕人
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常被称为“社恐人士”,常会让人联想到内向、不自信、害羞和孤僻这些字眼,但对“社恐人士”来说,他们体验到的更多是一种恐惧和焦虑,在社交场所感到害怕,紧张,局促不安等,回避行为明显。有时表现为赤面恐怖、对视恐怖。刘竞医生介绍说,社交焦虑障碍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但与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均有关。
遗传因素:社交焦虑障碍的遗传学群体研究通过双生子和家系调查研究发现,该疾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精神病遗传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研究社交焦虑障碍最有希望的候选基因是SLC6A4。该项目负责人、波恩大学人类遗传学研究所Andreas Forstner博士称,目前针对疾病相关的基因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迄今为止,仅有少量候选基因与此相关。
神经生化因素:社交焦虑的神经机制研究发现,杏仁核的过度激活与恐惧习得有关,是个体对模糊情绪刺激进行负性知觉的神经基础,由此导致了焦虑的诱发与维持。另外,5-羟色胺(5-HT)神经递质系统的失调被公认与焦虑易感性有关。有研究发现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出现恐惧症状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升压试验阳性。
社会心理因素:家庭是儿童与外界进行交往活动的开始,父母养育方式中的不良因素如过度保护、拒绝、缺乏温暖、过度控制等会促使儿童对社交焦虑的发生。研究发现,童年创伤经历如躯体虐待、心理虐待、性虐待等与社交焦虑障碍的发病有关。从个体而言,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往往对自身有相对负性的自我评价,不够自信,低自尊等,又非常在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担心他人不认可自己。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是“社恐人士”?
其实很多人都会对某些重要的社交场合感到紧张和焦虑,那究竟什么程度才算是社交焦虑障碍呢?刘竞医生表示,可以对照社交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DSM-5)进行自测:
A. 在一种或多种社交情境下都感到显著的恐惧或焦虑。社交情境例如:与人互动(谈话,见一些不熟悉的人等),被观察、被注视(吃饭或者喝水等),在其他人面前表现(如发言等)。
B. 担心自己的表现(或者让别人看出自己的焦虑)会被负面地评估(例如会让自己尴尬、导致别人拒绝自己等)。
C. 几乎所有的社交情境都会唤起这样的焦虑或恐惧。
D. 由于极度的害怕或焦虑,患者会主动回避社交情境。
E. 这种害怕或焦虑是不合理的,相应的情境本不应该激发这样的恐惧(意思是说,假如一个在战场上生活的,情境本来就可怕,那就不符合这条标准)。
F. 这种恐惧、焦虑、回避通常会持续半年以上的时间。
G. 这种恐惧、焦虑、回避给患者带来了不可忍受的痛苦,或者对其实际的社会生活功能造成了显著影响(例如无法好好上班、工作、交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