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上周日结束的几场马拉松引发了不少话题,其中以上海马拉松720人“破3”和苏州太湖马拉松志愿者递送国旗的事件为最。 21日,笔者收到一位朋友发来的信息,说了一位上马跑友的古怪事。这位新跑友在搜索自己的照片时,发现疑似套牌的跑者照片。 根据这位跑者的描述,他来自南昌,今年27岁,此前没跑过全马,他用一年前半马的140成绩幸运中签。 不过他在查找照片时,居然发现有人与他同号码“E26432”。虽然疑似套牌者的号码照片最后一位被稍稍遮挡,但依稀可以看到号码布的信息。 而照片中路面看上去是湿的,基本排除往年同号码照片的可能。 随后,上马组委会也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已留意到此事,上马官方也一直秉承打击蹭跑,反对套牌的态度,希望各位跑友尊重赛道文化。 疑似套牌跑友,他的脚上也似乎缺少赛事芯片。
套牌跑者此前在不少马拉松赛上出现过。例如2017北京马拉松赛上出现了多名号码布为“D0198”的选手,其中有3名选手还合影留念。 今年3月,北京马拉松赛组委会做出了处罚,4人违规使用D0198号码布参赛,连同转让者在内,共5名选手被终身禁止参加北马,转让者D0198号选手的比赛成绩也被取消。 想跑马拉松的心情可以理解,中签率低也是事实。但任何一场马拉松,都是有参赛者数量上限的,这里涉及到道路承载量、提供服务的有限性、跑者舒适度等因素。 所以一些大型马拉松,跑者除了拼成绩,还要拼运气,或者通过赞助商或慈善名额。但通过套牌等手段参赛,还是有许多危害。 北马“套牌”的三人。
首先,套牌者违反了竞赛规程,非法进入赛道,违规占用了公共资源,享用了赛事提供的服务,如沿途补给、志愿服务、完善包、奖牌、赛后拉伸等。 其次,从安全层面,套牌者没有相关信息,万一在赛道上发生不适或紧急情况,没有紧急联系人可以联系,也无法获得其它基本信息。更重要的是,套牌者没有赛事保险,隐患极大。
第三,套牌者参赛,是一种作假行为,也有很坏的示范效应。 从组委会角度,防范套牌者的手段也不是没有,如人脸识别技术和手环。 去年天津全运会马拉松群众组比赛、今年杭州马拉松、义乌马拉松等比赛都用了人脸识别技术。如果再严厉一点,可以在起点入口处进行芯片检查。 选手在领取装备的时候,都进行过芯片测试,显示屏会显示参赛者姓名和号码,组委会可以在比赛日的起点入口处进行芯片测试检查。 只是,这些手段一是提高赛事运营成本;二是造成参赛者的参赛体验下降,如万人以上的比赛,多个入口处要增加多少芯片检测机器,选手挤在一起,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因此,跑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就显得非常必要。以破坏秩序和违背基本规则的手段所追求的仪式感,除了能在社交媒体实现身份炫耀和形象建设外,离所谓跑步哲学只会越来越远。 而替跑、套牌一旦在赛道出事,自身的安全和权益也无法保障。就像上马官方表示的那样,希望各位跑者学会尊重跑步和赛道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