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起案件看借钱这事儿 朋友如何变成了仇人?

[复制链接]
查看: 14734|回复: 0

95

主题

10

回帖

509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09
发表于 2018-11-19 20: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多数网友质疑此事的真实性,“你会为了安慰好友,凭空写下24万的借条吗?”数字之道将通过对裁判文书网上100份涉及“朋友”、“借贷”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看看现实中找朋友借钱,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六成人“觉得”自己会借钱给朋友
      有人说,“借钱是情分,不借是本分”。朋友间借钱,并不像我们找机构借贷,只是单纯的债务关系,这其中还包含了面子、道德、人情等其他因素。
      朋友一场,既然对方都开口了,怎有不借之理。对于“是否愿意借钱给朋友”这个直接的问题,有超过六成的人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愿意”。毕竟,不借吧,拉不下脸,怕友尽;借吧,都是朋友,总不会到时候不还吧。
      有38.7%的受访者表示,并没有与借款人约定还款周期,其中“关系很好,足以信任”的比例最多,占到17.7%;“碍于面子,没好意思约定周期”的有14.5%。另外,在借钱是否需要“打借条”的认知上,近四成受访者表示“视人而定,感情好的不需要”。在借钱是否会还这点上,多数人堵的是人品。
仅两成人“敢于”跟朋友打借条
      然而,人性很多时候并不能经得住考验。让我们用100份实际案例告诉你,“好朋友借钱”到底有多“伤感情”?
      从我们的统计中可以看出,不管是男还是女,找自己的男性朋友借钱都要容易的多。借钱理由从“给娃买奶粉”到“追星买门票”,从“麻将桌上赊账”到“高档会所泡妞”,各都有各的急需,各都有各的难处。借钱的金额也从500元到126万不等,借钱次数也从1次到32次都有。最终结果有好的,双方和解债主拿到了钱,朋友继续做;也有悲剧的,几百块钱闹出了人命,人财两空毁一生。
面子跟借条相比 借条更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避免 “人财两空”的悲剧发生呢?
1.“面子”跟“借条”,“借条”更重要!
      北京高院数据分析平台显示,2017年上半年,北京市各大法院接收的各类民间经济纠纷中,民间借贷纠纷排名第二,造成此类案件数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人在借钱这件事儿上,多缺乏有效借款凭证,给日后还款埋下了隐患。在我们的统计的100起案件中,出示了合规借据的不过23起。
      辽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原告张某称被告孔某通过微信形式向其借款10000元,经法庭审议,原告提交的微信记录、证人证言等证据内容均无法证明双方之间的借款合意、借款数额、交付事实等内容,最终法院驳回了原告上诉。
      借钱时按规操作,还钱时才能够条目清晰,好借好还。虽然难免一时尴尬,但总好过日后“撕破脸”。更何况写一个规范借条其实也不需要太多文采。北京世纪律师事务所律师高道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一张规范借条,需明确借款人、借款目的、借款金额、借期、利率等信息,借条最后需让借款人签名、签日期、按捺(按指印),附上借款人身份证信息。如果打“借条”都能“友尽”的话,那这种朋友到底值不值得交也需要再思考了。
2.发生纠纷要冷静,“君子动口不动手”
      如果借钱时考验的是感情,那么还钱时考验的就是人性了。不还钱还不是最惨,我们统计的100起案件中,有5起最终发展成了刑事案件。
      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原告赖某与被告王某本是多年好友,结果却因500元欠款引发争执,最终王某用水果刀结束了赖某的生命。
      把钱借给朋友,本是出于情谊,结果却变成一场悲剧。如果从一开始就按规打了借条,保留了相关的借贷证据,那么遇到借钱不换的“假朋友”,也不需再讲情面,拿着证据上公堂,走司法程序解决问题,远比两人一来二往动肝火安全。
     朋友间应该互帮互助,但借钱要勇气,更要有思虑。(数字之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