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生:摄影是一种艺术门类,也是一种国际通用的语言方式

[复制链接]
查看: 8404|回复: 0

8

主题

7

回帖

261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61
发表于 2018-11-19 15: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世界遗产影像学”方面的开创者及实践者,梅生的摄影足迹遍及全国所有省份及世界七大洲的58个国家。可以说世界遗产在哪里,梅生的镜头就在哪里。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积淀,梅生近几十年的拍摄作品里渗透了更多的学理成份,完成了从情感到精神的升华,影像本身的元素在弱化,内涵在强化,摄影成为梅生文化研究的一种语言方式。在北京国际摄影周的展览现场,网易艺术有幸与梅生对话,听听他对摄影的理解,聊聊他与“世界遗产影像学”背后的故事。


梅生在土耳其内姆鲁特山进行拍摄

站在时代与方位的坐标上,用摄影为祖国发声

网易艺术:本次摄影周的主题为”时代与方位”,您如何理解这一主题?

梅生:北京国际摄影周这个活动的性质与“时代与方位”这个大主题是很贴合的。中国现在处于一个向外发展的时代,一带一路的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出,都展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正以北京为中心向外发散。我们中国的形象、精神通过摄影、通过国际摄影周这样一种方式来表达出来,这是我们这次活动的目的。我们这次展览中最重要的两个展览就是一带一路国际青少年摄影比赛的展览还有我的世界遗产影像学的教学成果展览,这两个展览它都能反映出“时代与方位”的概念。一带一路本身就是表现一个时代的跨度,从历史到现在。如果我们建立一个二维坐标的话,时代是一个坐标,方位是一个坐标,在这个平面坐标上时代与方位相交叉的这个点就是今天我们北京国际摄影周要做的事情,所要表现的主题。

重复别人的路或许快一点,但终究是别人走过的

网易艺术:这些年您一直致力于“世界遗产影像学“体系的建立与整理,那么您是因为什么契机开始拍摄世界遗产这一主题的?

梅生:每个摄影家都有自己的拍摄专题,由于摄影家对自身的生活经历的理解甚至是个人的兴趣有所不同,可能会对不同的题材感兴趣,这是一个普遍现象。我做摄影差不多39年,在这当中做过很多题材、很多类型的摄影,比如新闻摄影、商业摄影、纪实摄影、艺术摄影,这几大类都做过。但是对摄影本身的认识随着自己的阅历和对摄影更本质的了解,我最后把我的眼光确定在世界遗产这一大的方向上。因为过去我拍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所有这些都逃脱不出我们中国摄影人已经走过或正在走的路。一个摄影家、艺术家永远重复别人的路,可能你比别人走得快一点或长一点,但终究是在走别人走过的路,而我想在摄影上确立自己的路。将我以前拍过的不同类型、题材的摄影作品做一些梳理,我发现我拍的大多数题材,各种不同摄影类型一个大的趋势都集中在世界遗产这一个概念上,所以这是一个逐步认识的结果。

网易艺术:到目前为止,您已经走访过世界七大洲,50多个国家,拍摄了很多风格迥异的建筑,在拍摄中有哪些世界遗产是您印象最深刻的?

梅生:总体而言,我对中国的世界遗产印象最为深刻。在这个世界上不同的文化类型对世界遗产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印象深刻只是我个人的体验,它不标志着我们中国的世界遗产在世界遗产中具体的排序和位置,因为这是由个人对事物的认识决定的。为了拍摄世界遗产,我跑了五大洲的50多个国家,我是按照不同的文化类型去拍摄这些世界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建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世界遗产委员会制定又了世界遗产名录。到现在全世界有1192项,我们中国有53项,在全世界以数量多少排序,中国是第二,意大利第一,西班牙第三。不过我认为世界遗产不应该有高低之分,它们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梅生摄影作品

网易艺术:您认为摄影在文化保护方面具有怎样的价值?摄影师身上肩负着怎样的社会责任?

梅生:摄影师就是摄影师,你把这件事做到极致就可以了。至于它的社会传播,起到什么作用,这是由整个社会体系对这件事的认识与作用所决定的。但是摄影师一定是有责任的,我做这个事情就是让大家能够最简单、最直观的看到世界遗产的这些属性,最起码让大家知道世界遗产的重要性。影像是一个不需要翻译的国际性语言,它对整个人类对世界遗产的认识会有很大的提高。因为联合国对世界遗产的界定,后面有句特别重要的话就是世界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它不是以国界划分,或者是以它的权属关系进行判定的。因为很多世界遗产产生在世界上的时候还没有国界呢,所以它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事情,它是整个人类的共同财富,而人类共同的不需要翻译的国际性语言就是摄影。我只不过把摄影作为一种语言方式来让大家认识世界遗产。至于如何去保护他,那是更大的行政体系需要去思考的事。




梅生摄影作品

建立一个概念,完成一个体系,寻找一种方法

网易艺术:我们知道要想拍摄出一张好照片,绝对不是按下快门那一瞬间的事,摄影师往往需要提前做好大量的准备以保障拍摄质量,在拍摄前期您会做哪些准备工作?

梅生:很多刚接触摄影的朋友可能想拍风光,很多摄影人都在想怎么把建筑拍的好看,因为人都是向往美丽的事物,但是摄影的本质并不是这样。审美是人类的共同需要,但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本质的,我在世界遗产的拍摄中逐步就了解到什么样的照片是好照片。我们以拍摄故宫、颐和园为例,在拍摄前你就要思考世界遗产的概念以及中国具体的皇家园林、宫殿中如何表现在你的影像中。这个对于广大热爱摄影的朋友来说,我觉得并不是一个日出日落、阴晴雨雪、云卷云飞、花开花落那样一个具体的描述。

摄影是一种用光影来记录事物的方式,通过系统的学习大家都可以掌握,但是在拍摄前大家需要先建立一个概念,完成一个体系,寻找一种方法。例如故宫,概念就是皇家建筑,在这个宏观概念中去拍就不是一砖一瓦、花开花落的事了。而是要把历史的空间感展现出来,着眼于世界遗产这一概念,你的眼光自然就不一样了。然后在大的概念下自己去找一个具体的拍摄专题。比如说故宫里面有很多雕塑,那么他们在皇家园林中的符号象征能体现出皇家文化的具体意义,这就是一个小的专题。

网易艺术:现在摄影后期技术一直在进步,很多大片的效果都是依靠后期软件完成的,有些摄影师甚至很依赖后期修图,您如何看待这些专业软件在摄影上的应用?

梅生:摄影是一个光学成像的过程,其中包括光影、构图等很多影响因素。数字影像的前期是对客观事物的判断,理解的过程。而按下快门的这个瞬间是有了一个结果,得到了一个数据,需要后期来把这个数据完成,完成到你当初对这个影像的理解的结果上。而不是非得弄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效果,那些我觉得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数码影像的后期是一个方法,数字影像是一个前期采集和后期完成的结果,是前期加上后期,而不是脱离前期。这里面还有一个大的前提就是人的思维判断,我们说的那些概念的建立和体系的完成,才是大的前提。摁快门是中前期,最后调片子是小后期,大的后期还有你对这个主题的编辑、展览的策划和逻辑判断,形象思维的具体抽象表现等,后期还有很多。最后的作品还有观念的表达。所以我说摄影是一个很庞大的体系,如果眼光只局限于前期的拍摄和后期的调整还是太局限了。单纯从技术层面讲一个调整方法,这不是我做影像的全部,后期不过是对于数据的一个整理。





梅生摄影作品



摄影家梅生与王建军做世界遗产影像学对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