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世琛用相机记录下孩子打开水龙头接水的瞬间。 手持相机20年,对于任世琛来说,摄影不仅是记录时代的一种手段,更是与小时候的自己对话的一种方式。 在西北旱区,水是人们口中永恒的话题,任世琛就出生在这片干旱的黄土地上。 在任世琛的童年里,每天放学后去2公里外的山下泉眼抬水是让他最纠结也最头疼的一件事,“每次想到要去抬水,我不是躲避就是大哭,因为抬水不只是累,更重要的是全村的孩子都要围着一池水去哄抢,到最后,即使没有干净的水,舀上满是浑浊污泥的水也得和二哥抬一桶回家。” 那段漫长、艰辛、崎岖的山路,是任世琛躲不过的梦魇。即便他后来考上大学,在拥有自来水的城市生活和工作,也忘不掉儿时汲水的辛酸。 2000年6月,甘肃省华池、环县等地发生5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时任甘肃日报报业集团西部商报摄影记者的任世琛被派往旱区采访拍摄。 直到现在他依然记得当初进入旱区时见到的景象:牛羊死亡、庄稼干枯、地表龟裂。烈日下,孩子们和村民提着水桶眼巴巴地等待送水车来送水。“孩子们那一双双稚嫩的眼神里,流露出的是对水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无助。”面对此情此景,儿时艰辛的取水经历又一次浮现在任世琛眼前,“瞬间,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拍摄记录的冲动涌向我的心头。” 带着内心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任世琛义无反顾深入西部干旱乡村拍摄纪实摄影作品,开启了他的公益摄影之路。 18年来,风雨无阻。他利用节假日300多次走进甘肃、宁夏等西部干旱山区,走遍480多个村庄,拍摄了10万余张旱区孩子生活、学习的影像资料。 从中集结的主题影像《旱区的孩子》迄今已经在各地进行了影像公益展,共筹集善款1800余万元,修建水窖21个,部分干旱村庄用水困难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缓解。 在任世琛的镜头里,取水的孩子总是格外引人注目。 一个身穿军绿色外套的小男孩侧着身子站在飘雪的机井前,他双手交叉藏在袖子里,脸颊被冻得通红,上牙咬着下唇,在任世琛的镜头前,孩子看起来有些害羞。他的背后,是一群早早起床来机井前排队取水的村民。 任世琛热爱这些生存在干旱土地上的孩子们。每次拍摄,看到他们艰苦的生活状况,任世琛的内心都极其痛苦。 2006年,甘肃省渭源县大安乡的孩子们和村民凌晨下山取水的场景,任世琛至今记忆犹新。孩子们每天早上五点就要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拿起取水工具往山下跑。冬日崎岖的山路一片漆黑,任世琛就跟在两个孩子后面。等他们赶到山下的时候,取水的队伍已经排的很长了。“排在最前面的人裹着衣服斜躺在泉眼边,每隔一段时间伸手舀一瓢水。因为泉眼流水的速度很慢,前面取水的人把水舀干之后,后面的人只能慢慢等。”任世琛深有感触,“只有身临其境,你才能真正感受到他们对水的热切渴望以及其中的艰辛。水是生命之源,这句话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任世琛喜欢把旱区的孩子们比作是适应了贫瘠土地的小草,他们沉默安静、淳朴自然、坚强从容。正是因为对孩子们的这种深沉的爱,任世琛真诚地希望能够通过他的镜头语言,记录旱区孩子的生活现状,传递旱区孩子的变化。他觉得,这是他能给予孩子们的一份力所能及的帮助,也是藏在他心灵深处儿时的梦想。 公益纪实摄影的路并不好走,18年来,跟随任世琛深入旱区拍摄的同伴换了一个又一个,只有他一个人坚持了下来。虽然旱区的生活环境不好,但是村民们都很淳朴。每次拍摄前,任世琛都会先到村子里与村民们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在村民的家里和田间地头做拍摄功课,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一边体验一边记录。 “每到一个村庄,孩子们和村民都会把我当成久未谋面的亲人,拿出自家好吃的食物和我分享,提供自家最干净最好的屋子让我住。”村民对任世琛的热情让他很感动,“村民最大的心愿和诉求就是能通过我拍摄的影像改变当地人用水困难的情况。” 2005年,《旱区的孩子们》在首届“人与水”国际摄影大赛上获奖,北京市自来水公司用这些图片举办了“孩子与水”公益科普摄影展,展出时间长达一年之久,北京市教育部门专门组织中小学生前去观看。 在展览现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一个小女孩在留言本上写道:看完展览我哭了,哭得很伤心,旱区的孩子们生活用水就好似我们的眼泪一样珍惜。从今天开始,我要节约每一滴水。 2007年,“让孩子喝上生命之水”大型公益摄影展在广州启动,有企业当场捐款300余万元,为西部干旱山区修建水井水窖,解决西部旱区孩子生活用水难题。随后,该展览在世界146个国家和地区展出160余次。 2010年,《旱区的孩子》影像公益展览在法国国际学校举行,法国一家公司当场承诺,每年筹资为甘肃、宁夏等西部干旱乡村修建水窖以及用水设施。 2015年,作为“甘肃水源慈善摄影”筹款展览的一部分,《旱区的孩子》在香港图书馆展出。这次筹款展览为“甘肃水源”项目筹款150万元港币,善款被用于改善甘肃省干旱乡村的人畜饮水。 除此之外,《旱区的孩子》影像公益摄影展还在北京、上海、广州、兰州、山西等国内城市展出50余次,任世琛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呼吁人们节约用水,关注西北旱区孩子生活用水问题。 “现在很多村庄都已经通了自来水,只是部分地区水的纯净度还稍微差一些。”任世琛这几年开始与一些环保机构合作,尝试建立新型的雨水收集系统和净水系统。这些系统不仅会把雨水收集起来,还会在雨水进入水窖前对其进行安全净化处理。任世琛希望通过他的努力,让西北旱区的孩子们和村民喝上更干净的水。 20年来,任世琛手中的相机在变,走过的村庄在变,唯一不变的是他作为摄影记者的初心和责任。“既然选择了摄影,就要对摄影负责,要用好手中的相机,关注社会的发展变迁,聚焦弱势群体,改变他们的生活现状和命运。” “摄影记者一定要用好你们手中的相机,练就真本领,为社会的发展留下独一无二的时代影像。”任世琛说,“记者要多思考,勤动手,融入生活,走进基层,用一个记者的责任和爱心,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力量和中国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