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款相机适合你?单反和无反该如何权衡

[复制链接]
查看: 7689|回复: 0

494

主题

119

回帖

1732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732
发表于 2018-11-13 07: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几乎在同一时间,尼康和佳能都发布了自己的全画幅无反系统,在单反系统陷入瓶颈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出,无反系统正在成为一个趋势。而今天这篇文章,我并不想证明谁更好,而是希望能告诉大家两者分别是什么。

  首先说说单反系统。说到专业相机,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单反,单反相机的命名其实来源于它的设计形式,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通过一块放置在镜头和传感器之间的镜子将来自镜头的图像投射到对焦屏上,大部分单反相机通过目镜观察五棱镜反射来的图像,但是也有其他形式的取景器,如俯视取景器。最早的单反相机由 Graflex 于 1909 年生产,而现代意义的 35mm 单反相机则由 Exakta 于 1936 年提出。

       单反相机的最主要的优势就在于拍摄者可以从取景器中直接观察到通过镜头的影像,在电子取景尚未普及之前,相对于旁轴取景方式,单反相机具有无视差的优点。由于所见即所得,所以通过单镜头反光取景可以更加精准的取景和对焦,这一点对于微距摄影和远距摄影尤为重要。

  现代数码单反相机可以看做是后期胶片单反的后继产品,在1990年代中后期,各家相机生产厂商就已经将胶片单反相机完全电子化,其形式也同今天的单反相机看起来大同小异,对于现代单反相机来说,从外形上来看已经看不出什么区别,仅仅只是更换了电子系统而已。

      数码单反相机有很多优点,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能耗非常低,由于其使用光学取景,除了屏幕上显示的信息和回看之外,几乎不需要任何电量的消耗,快门、对焦之类的电量消耗都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拍摄者保留了使用取景器拍摄的习惯并且不经常观看屏幕进行实时取景,一块电池可以拍很久。

  但是单反相机有一个先天的缺点,由于机身内部的反光系统的限制,单反相机的体积势必不可能会做到很紧凑,甚至可能还非常大,当然对于一些用户来说,庞大的体积可以带来更好的持握感,相机安检布局也可以更好的分布。同样,由于单反相机的反光镜会在拍摄时升起,所以在按下快门中势必会产生声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习惯的相机的咔嚓声;反光镜的移动也会造成震动,对于一些严谨的拍摄会有一定影响。

      那我们再来看看无反。无反系统可以看做是对数码单反系统的简化,完完全全是数码时代的产物。在无反系统中,彻底取消了光学取景的棱镜系统,取而代之的是电子取景方式。虽然早在 2004 年就已经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无反相机,但是无反相机真正的兴起还得在 2010 年以后,由于当时摄影器材的两极分化,消费级数码相机和专业级单反相机功能性能差距甚大,因此无反相机的推出填补了中间的空白。

      和单反相机相比,无反相机更加轻便紧凑,甚至和和消费级数码相机体积相当,并且画幅也比较大,同样也能提供很多单反相机具有的手动操控模式,同时也不会像单反相机那样体型庞大。

  部分高端型号的无反相机提供了电子取景器,虽然是和单反相机看起来差不多的目镜,但是里面却是一块屏幕,通过图像传感器的信号,显示的是相机传感器正在捕捉的数码图像。小型液晶屏电子取景器在早期无反相机中备受批评,主要是因为早期的技术限制,电子取景器(EVF)不能够像光学取景器那样明晰方便,弱光或移动中产生拖影,也可能是因为分辨率太低看起来不舒服。

      但是最近几年的技术发展已经让电子取景器的观看方式有了重大变化,在保证更高分辨率的同时也没有很严重的滞后问题了,现代无反的电子取景器几乎能够给拍摄者一种非常自然的感觉,就像光学取景器一样了。电子取景甚至有更多优势,首先,我们在电子取景器中所看到的一定是最终由传感器捕获的图像,可以准确的看到曝光和景深,我们可以通过电子取景器中所看到的画面来直接调整设置,同时还可以显示更丰富的信息。

  但是讨论起光学取景器和电子取景器究竟谁更好,可能就永远没有个结果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定势,你认为好就好,没必要去批判别人的习惯。有些人就是喜欢棱镜系统里看到的真实的世界,这一点电子取景器永远无法取代。可是电子取景器也可以以高分辨率显示更多信息,像是在使用手动镜头的时候的峰值对焦放大对焦就能够很有效的帮助手动对焦,这些却是光学取景器所不能够提供的。

      还是那句话,没有绝对的好不好,只有自己的习惯,你喜欢的,未必是最好,但是对你来说可能是最趁手的。能否拍到优秀的照片,相机只是其中的环节之一。因此不管是紧凑型相机还是单反系统还是无反系统,甚至是手机,只要能拍出让自己满意的照片,就都是好相机,没有必要去追求更贵的拿台,自己喜欢,用的习惯就已经足够。(蜂鸟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