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滟澜新宸项目借助高差形成水景
住宅景观设计源于生活。 好的住宅景观设计源于设计师对生活的体验。
好的住宅景观项目源于开发商、设计师、建造单位的密切配合和对未来住户生活的深入理解。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展示,还应时刻理解未来客户的使用。
设计的目的
设计建成以后是要给住户用的,用于容纳住户日常的生活。
住户日常散步、遛狗、与孩子玩耍的时候,更需要的是安全和舒适。相比于每日生活享用的景观场地和景观空间,视觉上第一印象的“仪式感”对销售有帮助,但远远不是景观设计的全部。
回看自己公司15年来的设计作品集,有很多售楼处和样板体验中心的作品已经不在了。最短的一个样板体验中心仅仅使用了6个月时间,而从公司成立,最早设计的大区景观至今仍然枝叶繁茂、浓荫匝地。
曾经的售楼处
印象里似乎2003年以前没有售楼处的概念,景观设计就是景观设计。大家都在想这个景观怎么用。
2003年以后有了售楼处。
那时候大家理解的售楼处,作用是展示未来的实景,让住户相信开发商有实力做出好的社区景观,未来的小区有一个优美动人的居住环境。
随着商品住宅竞争越来越激烈,景观从使用功能进入了另一个境界。尤其是售楼处的景观设计成为一种纯艺术的展示,渐渐与实际的生活功能渐行渐远。曾有一段时间,售楼处和样板展示区的景观为了显示身份和地位而比拼景观投资,比拼昂贵的材料和精致的工艺。售楼处的景观营造一掷千金,与真正建成的园区景观的精打细算形成巨大的现实效果反差。
我们明白现实是被各种利益驱动的,需要在平衡利益的过程里为住户争取更多的实际价值。住户要的是好用,也要好看贵气,要让住宅这种奢侈品的购买显得物有所值。
设计不仅要有表面的视觉效果,也要有深入的内涵。居住中不仅要看到设计师营造出的小小场景,还要有对季节变化、天气变化、日升日落的感知。古典园林讲“移天缩地”于文人山水园林之间。现代景观不再强调人工模拟自然,但要把人工的建筑环境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产生和谐的感知和共鸣。
流行的趋势
细看现在自媒体上流行的景观设计照片,再回看之前的作品集,有一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感觉。原本自然的地形、蜿蜒曲折的林间小径、大片的“花海”,如今被各种各样四平八稳的“大门”、“影壁”、“落水墙”替代了。举目所见是被各种各样的精致围墙包围而成的“四角方天”。确实好看、精致、贵气,但是……似乎不太像是舒适放松的日常生活。
我们知道很多繁忙的业主,只有夜晚回家的时候才能看到自己居住的小区。但是除了干干净净的净水池和漂在水面上的“仪式感”路面,住户怎样避开烈日暴雨和积雪寒风?怎样走出车库?老人和孩子在院子怎样休闲玩耍?怎样让书屋里的人有重回百草园的自由和愉悦?
有趣的园区
那我们就想办法多做些有趣的园区吧。
园区远比样板区复杂,有更多需要耐心探寻和发现的问题。但是发现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能回报给团队更多经验积累和更多的成就乐趣。
我们把园区分成看得见的景观和看不见的景观。
看得见的景观是社区大门、公共空间、消防车道、景观小径、入户花园、私家花园等。哪里是主景哪里是背景?美妙的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要从哪里去“借”?
看不见的景观是地下各种各样的管线、各种管线检修必须的管井和井盖。高层社区里还要考虑地下车库覆土的厚度和地库顶板的荷载。哪里可以种树?可以堆多高的地形?彰显工法的景观节点要有怎样的“因”?
中铁“花溪渡”园区内用原苗圃标高设计的中心会所景观区 建成于2007年的北京龙湖香醍漫步售楼处 中铁“花溪渡”从会所向外看向下沉花园的对景 团队合作的乐趣
园区又是最有意思的设计。园区设计里真正有团队合作的乐趣,园区的景观设计里有哲学描述的“从必然王国通向自由王国”的秘密通道。在众多的限制条件之下,掌握限制条件、利用限制条件,反而能做出有趣的创意,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比如在几个项目当中出现了下沉的中心庭院。让地面的景观从开放的下沉庭院引入地下,把原本封闭的地下室打开,将空气和阳光引进来。
在中铁花溪渡项目中,我们用现状地坪保留了场地上原有的一个小苗圃,用层层叠水的花园把水声和水景引入地下。配合建筑设计,形成了类似莱特“流水别墅”式的故事主题。
住户在会所的地下室里看到水景、听到水声,景观与环境密切相接,看起来亲切自然。背后的设计原理是建筑标高和场地现状标高的有效结合。为此景观设计师们与建筑师们配合,为实现舒适自然的目标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问题,最终让景观效果得以顺利呈现。
问题都是相对的
在现实设计工作中,设计流程总是从现状分析开始。设计师从项目区位和周围的对标项目开始分析:这个项目的场地有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跟周围项目相比有哪些优点缺点?
其实设计的问题有很多是相对的问题。如场地条件没有绝对的都好,也没有绝对的都坏。从不同角度考虑,答案就会不同。对标项目建造的时间和对应服务的住户可能有所差异,不同项目提供的产品价值和服务也有区别,不一定能分出高低。怎样发现问题?关键取决于正准备进行的项目要提供哪些价值、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例如上面说的自然地坪与建筑设计首层标高之间的高差,从工程角度来看会增加土方的填挖量,提高工程造价;从物业角度看,维护一片坡地苗圃花园的成本高于一块平坦的草坪。
但最终的决定要基于用户体验。营造一个有趣的社区环境,让这个环境为住户带来个性化的归属感,是所有问题的起源。
在龙湖滟澜新宸项目中,同样用现状地坪实现了一段“下沉”车道:地下室建好后,有部分开挖的场地没有回填到规划场地标高。得益于景观设计提前介入和对规划的理解,设计单位在业主的协调下与建筑设计和市政规划单位一起,通过挡墙协调了场地高差,以及场地内的各种管线关系。让原本的地下车库入口获得了采光、得到了有效的通风,又没有必须依靠机械提升排水的风险。在同样甚至更经济的造价下,原本受到限制的交通和地下车库转化成了有趣的社区环境。
朴素而可贵的景观
这些通过高差、合理组织,将景观与规划地坪高效结合而成的景观效果在如今争奇斗艳的效果照片里不是最引人瞩目的,甚至显得低调质朴。但是,这些案例背后以客户使用作为导向,结合多方面需求所探索出的经济高效的技术手段是有趣而可贵的经验。通过这样的设计,让看似朴实无华的景观环境成为包容的背景、成为全功能的载体,承载千变万化、华丽多彩的生活。
总结笔者公司15年来的设计经验,总共做过500多个项目,却没有一条通用的规律或者秘诀。景观设计面对的问题在每一个具体的设计项目里都不同,相同的解决手法在每一个项目里都需要创新。设计师需要不断磨练自己、提升自己、寻找下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果说这15年的实践有所收获,那就是在景观设计中保持对周围建筑环境的了解、对建筑所在的社区环境的理解、对社区所在的城市环境的理解、对城市所在的地区环境的了解、对地区所在的生存环境的了解。不但关注设计的细节,还关注看不到的大环境,保持敏感、保持谦虚,追求整体的协调———这或许就是古人讲的“天人合一”吧。
通过设计让景观融入大环境,通过设计让建筑和用户的活动融入景观,彼此包容,有“实”有“空”,谦虚而务实的景观设计观念,是优地联合用了15年时间积攒和实践的设计心得。
龙湖滟澜新宸项目中的“下沉”车道 窗外的景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