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如果我没有考高分,你还爱我吗?”

[复制链接]
查看: 4798|回复: 0

51

主题

59

回帖

321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21
发表于 2018-11-5 15: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意中看到一组数据,触目惊心:
上海市教委的一项调查指出,在抽查的2500名中小学生中,有34.39%的孩子曾有过「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有5.85%的孩子曾有过自杀计划,有1.71%的孩子自杀未遂。
每10个孩子中,就有接近4个孩子,有过轻生的念头。
《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发布的专题调查显示,中小学生自杀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严峻事实。
一组相应的数据显示,在孩子自杀原因中,学习压力过重占据首位(45.5%)。
有网友说,因为学习压力、成绩不好就自杀,这是孩子“输不起”的表现。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相对于考砸的分数,孩子们更恐惧的是父母的态度。
2018年7月3日,温州瑞安一对姐妹,因为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决定一起去江西上饶三清山跳崖自杀。庆幸的是,在姐姐跳下去后,妹妹因为恐惧不敢跳,选择报警救人,警方及时救出姐姐,但她全身已多处骨折,面临终身瘫痪的风险。
2018年6月9日,安徽铜陵的3名男孩,因为考试没考好害怕父母责备,相约离家出走。
6月10日,衡阳市耒阳县某小学4名孩子,因担心成绩不理想,怕爸爸妈妈责怪,相约结伴离家出走……
共青团郑州市委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曾统计过2005-2017年的数据,结果发现:每逢期中、期末考试前后,孩子离家出走的比例高于平时。
相比分数,孩子们更恐惧的是父母对分数的过分关注。在他们心里,父母对分数的重视,已经大大超过对他们自身的关注。
过于重视成绩的父母,无形中地告诉孩子:成绩高于生活的一切,甚至高过孩子本身。
那些考砸的成绩,只不过是孩子离家出走或自杀的诱因,是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说:孩子越小越容易发生童年恐慌,而这种的恐慌是由于成人社会的成功标签所制造的。
如果我们,把分数凌驾于孩子的人生之上,孩子势必也把分数,看得比生命还重,因此带来的压力,让他们容易发生童年恐慌,对生活感到绝望,从而产生自杀的念头。
世上没有不在乎成绩的孩子,考砸了,他们比我们心里更难过、更羞愧、更受打击。
知乎上有个网友说:
五年级时,一次数学考砸了,当时看着卷子上大大的红色分数,心里开始绝望,心脏一阵一阵地疼,肚子里翻山倒海,耻辱、羞愧和愤怒填满了我的心。
回家后,我挨了人生第一次的打。
在那一刻,死的念头像一粒种子,在我心里扎根萌芽,成为我最爱想的事,从那以后,我遇见困难就会想到死,自信渐渐离我而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阴郁、在别人看来奇怪的孩子。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发布了首份“中国少年儿童快乐成长指数”,这份权威、专业的研究指数显示,00后的快乐程度被大部分家长高估了。
在他们身上,来自学业的压力,包括父母在他们学业上寄予厚望的压力,让他们不快乐、不幸福、对生活现状不满意。
任何人在面对压力时都有逃避的本能。成年人解决问题有千万种方式,可是对于不快乐又解决无门的孩子来说,往往就会走向极端。
北师大学教授石中英说,不管引发自杀者采取自杀行为的具体社会事件是什么,真正直接引发他们在某一时刻下定决心结束自己生命的,是人生意义的匮乏感。
一旦我们让孩子的成绩,凌驾于他们的人生之上,他们极其容易找不到自己生命的价值。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曾对506位6年级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父母如果过于看重孩子的学业成绩和课外荣誉,会伤害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生活满意度。
所以,研究者们建议:不要以伤害亲密关系的代价来推动孩子获得成就。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台湾著名漫画家朱德庸,小时候是个不折不扣的“学渣”,总是借故不去上学,但父母却从不给他任何压力,也不强迫他去上学。
他喜欢画画,于是父亲带他去动物园,对他说:
动物园里有狮子,还有大象。如果你是只狮子,就做一只狮子;你是大象,就做一只大象,不要轻易地改变自己。
父母的理解与支持,让他得以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观察、思考、实验、作画,任想象力自由驰骋,最终闪烁出自己的光芒,成为名扬天下的漫画家。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让孩子沐浴在爱中成长,将让他们更美好,更快乐。
尊重,让孩子自己学会选择
李亚鹏在参加《鲁豫有约》时,曾提到一件事:
已学了五六年钢琴的李嫣,在去年参加“乐理知识”时,却考砸了,她赌气地说:我不学钢琴了!
李亚鹏对她说:你不想再考乐理,没问题啊。但你才12岁,你要不要让你人生的“第一次放弃”来得这么早啊?
于是没过几天,李嫣让老师再次帮她报名,经过充足准备后,她顺利地通过考试。
我们的尊重,将让孩子更自信去面对人生的挫折,更有动力挑战未来。
努力,比成绩更重要
新加坡短片《孩子的努力比成绩更重要》里,哥哥Jack成绩优异,弟弟Sam却考砸了。
当妈妈看到两份迥然不同的成绩单时,想起孩子们用功苦读的情形,她微笑着给弟弟夹了一颗丸子,也给哥哥夹了一颗,称赞两人都做得很棒,因为大家都努力过。
在漫长的人生中,努力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平常心,让孩子更快乐
下午,同事芸接到她儿子班主任发来的信息:
「上午考语文,小志作文交白卷了,一个字都没写。下午我单独给他一节课写,可他就写了三句话。」
随后,老师发了一张小志写的作文。
芸回了个信息:「谢谢老师,辛苦了,该多少分就给他评多少分,以后让他和别人一样,不用单独给他时间做卷子,谢谢老师的用心。」
可没过一会儿,小志的数学老师给芸也发来一条信息:「恭喜小志妈妈,小志上周参加的市级小学生应用题比赛中,荣获第一名。」
芸不经思索地给老师回过去:「谢谢老师,你辛苦了。」
放学时,我和芸一起去接孩子。小志在看到芸的那瞬间,眼眶红了:妈妈,我语文没考好,我不想再考了。
芸搂着他:你的语基已经比上次多了2分,已经有进步啦。而且,要是加上数学和英语,平均下来成绩也不错啊。
小志破涕为笑:那我下次再多考2分,语文就60分了,就能及格啦!
我站在一旁,看到小志笑逐颜开的样子,不禁为芸大大地点个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板和长板,不如用平常心对待,让孩子收获更快乐的人生。
人生,并不是只有成绩
在《没有人天生会做爸爸》里,作者王开东,曾提到他的儿子,在二年级时考班级倒数第二,他在试卷上签完名后,对孩子说:考试只是检查你学习情况的一种方式。无论你考得怎么样,爸爸妈妈依然爱你。因为很多美好的东西是考试考不出来的,比如你的诚实、勇敢、善良,还有你的坚强,爸爸对你非常的满意。
孩子的眼睛一下子亮起来了,破涕为笑。
他又告诉孩子,考最后一名也没关系,只要对爸爸妈妈说一声,就一切都OK。
于是他也真正地做到了,不去看孩子的成绩,更关注孩子的内心成长。
甚至在孩子有进步时,他会对孩子说:这次考好了,下次可以允许你考得不好。
但生活回馈给他的,是极大的惊喜,他的孩子越成长,越出类拔萃。
人生在世,比成绩更重要、更宝贵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不可预见的旅程。
《奇遇人生》中,春夏和阿雅在追逐龙卷风时,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追风人马丁对阿雅说:我不能为你们制造一个龙卷风,我只能带你们去感受大自然。
孩子的人生无法复刻、无法制造,没有人能知晓未来如何,唯愿我们和孩子,在生命的旅程中,能全心地享受成长的意义,享受到成长的幸福,筑造属于自己的奇遇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