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摄影书

[复制链接]
查看: 9048|回复: 0

68

主题

2

回帖

302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02
发表于 2018-11-5 15: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摄影评论人Jonathan Blaustein前几日随口唠叨了两句:“当下,几乎每一个摄影师把他们的每一个项目都做成了书,市场上有太多的书,但很肯定,并非所有的书都有很好的销售量,已经供大于求。”他这话一出立刻引来一堆反对意见:“别碾压我们的梦想!”

Jonathan并非摄影书的反对者,相反,他的博客定期会做摄影书评与推介。他给那些愤怒的网友的回复是:那就做书吧,认真做。

现实是诡异的,出版一本书不再是难事,但你无法对不看书的人说他做的书不好。再深究下去,对于已经不看书的人们来说,这些书的制作又是为了什么。

“书店是人类仍然在思考的证据之一” 这个证据正在消失。

Jonathan的吐槽其实有感而发。出版商Powerhouse在纽约布鲁克林的书店关了,换了一个地方,面积更小,地点更偏远。

这家书店曾有着辉煌的过去,出版社的主页仍有相关介绍:

“1万平方英尺的展示空间,175英尺高的大落地玻璃,560平方英尺的画廊,著名建筑师 David Howell设计,纽约市绝无仅有……”

很显然,在这样的空间里读书是奢侈的。所以,书店搬走之后,这里将留给奢侈品牌——它们会给物业所有者带来更好的收益。

Powerhouse虽并非专门出版摄影书,但图文书是其重头,出版社声称其作为一家独立出版机构重新定义了纽约图文书出版的文化图景,它的一个标志出版物是和马格南合作出版的《纽约911》(New York September 11),由于响应及时,在全球范围内大卖30万册。但这样的故事也许不会在当下再次发生,沉浸在现场直播数据流里的人们,可能不会再惊讶于任何影像。

书店生存的岌岌可危已是意料之中。也许网络上的阅读和图书购买行为可以视之为一种替代,但你并未发现,我们正在逐渐失去多元的文化。

Powerhouse 这家书店的特别意义在于,它同时也是一个小小的文化中心,纽约摄影节就由其牵头举办,这里也承办了不少展览。当然,更少不了读者见面会与读书会。

我检索了一些书店关张的报道(这样的报道很多)。澳大利亚墨尔本一家已经有40年历史的二手书店倒闭,店主和常客都依依不舍,老顾客更是用了“绝望”两字来形容自己的心情。店主提到,十年前这个街区有3家二手书店,此外还有表店、古董店、五金店以及文具店,这些商业样态全都消失了,被快餐连锁店替代。就在记者采访的当间进来一个年轻的学生,学哲学,他说在书店最大的乐趣是,“找到一些不期而至的书,你可能从未意识到它们的存在。”

“不期而至”带来多元化的可能,我们的现代生活看似选择多了,却高度集中。吞噬小书店的是超市、亚马逊和ebooks,你可以想象人们在这些“场所”购书的场景,这里也有“不期而至”,但我们与一本书相遇的过程将越来越有赖于机器的推荐。

“图书出版从来没有过黄金年代”

这句话来自一位英国出版人(Louise Tucker)的自白。在卫报一篇博客文章里,她相当直接地给那些对图书出版业充满着怀旧乡愁的人予以抨击。

“如果可以花10英镑从地摊上买两本流行书,有多少可能你会愿意用9.9英镑在独立书店买一本书?”因此,别埋怨超市里的流行书太烂,假使你关心出版业的未来,就得拿出实际行动来。但是,你会吗?

作者所言的“出版业从来也没有过黄金年代”,是因为出版业从来都是一门生意,因此也就从来没有过随心所欲。“假如有一百万个读者都愿意买一个名人的传记,那是否有可能会去争论出版社不应该去出版它?”

“我们的出版社有500人,遍布全球,我们的工作的目标,在我看来,是要制作伟大的图书——并且(可能会让你失望了)要赚钱。曾经有一度在做伟大的书和赚钱之间的目标融合较为容易。现在则越来越难。”

不过,在Louise Tucker看来,写作者们也许仍然可以抱怨图书出版的见利忘义,但是否同时也应该检讨自己——你的书是否足够好呢?对于很多真正的好书而言,图书编辑们为了让这本书或者新作者被认知,要做相当多艰苦卓绝的推广和营销工作,工作时间远远超出他们的薪金所支付。这样的工作成了一种“爱的劳动”——大抵也只有这个才能抵挡资本的无情。

“现在也不是摄影书的黄金年代?”

一个有点儿意思的事情是,在当下摄影师人人都在做书的热潮里,受众却并不在很多图书制作的考虑范畴。英国摄影师兼作家Colin Pantall认为,很多摄影师的书都并非想要一个开放的受众,读者只是那些和他们做一样事情的人。”

没有任何圈外的读者,这有时也让我觉得困惑,不知道是应该欣赏这一做法的纯粹,还是应该反思其封闭。不管怎样,对于这部分摄影书的作者而言,下面这些出版人所提到的摄影书的困难,可能根本就不是困难。

摄影书出版商Dewi Lewis在接受时代周刊的采访时候说:要说有黄金时代,那只是就图书的产量而言,从商业角度来看,肯定不是。Lewis在采访中举了一个例子,2002年他的出版社发行了马丁帕尔的《常识》(Common Sense),印了1万册,帕尔正火,他认为自己有把握很快就会将之销售出去,事实也证明他的判断是对的。但这个事情放到今天,尽管帕尔更火,但Lewis却说自己不会印超出4千册。但4千已经是个大数字,当下摄影书印量平均在1千册左右。

让这位出版商感到艰难的除了图书出版业普遍面临的现状,也有艺术类图书独有的困难。前面提到,地方和小型的书店越来越罕见,被亚马逊们所替代。一个来自英国卫报的数字,2014年,英国的独立书店已经少于1千家,不到9年之前的三分之一,2013年一年有67家地方书店倒闭。大书店里留给艺术出版物的空间越来越少,即便在一些小型的独立书店销售,但所耗费的时间和营销的成本也会相对增加。

这位出版商目前的经费来源是依赖补助金,补贴以及摄影师自己的筹款。

“审慎地考虑一下你的书,做少而精的书,然后我们才能开始谈论一个黄金时代的到来。”Dewi Lewis所说的这句话,却是上个世纪的思路,既然“摄影书”这个热点已经出现,人人都想要和这个概念沾边。这就是当下这个时代的逻辑。

“有没有想过,你那设计繁复的摄影书也是平庸之作”

摄影师们的书究竟能够走多远?这个事情不好说,在Colin Pantall看来,所谓摄影书的黄金时代不可能是黄金时代,因为黄金部分不能被转化,大多数的摄影书无法通过传统的摄影书出版机构将之出版发行。

(好了,如果你看到这里发现本文对摄影书的涉及竟然是市场,而你认为的摄影书是艺术,那你所做的就是关掉页面走人。)

如果说摄影书和普通的书有所不同,传统来看,因为里面都是照片(还用说嘛,但你读照片吗?)且印刷精美;当下来看,年轻人追逐的是其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Lewis认为设计实乃双刃剑,“当一个设计师做了一些超凡出众的设计,下一个就要做得更繁复。如果不注意这种不断地跃进带来的就是成本的增加。”上面提到的摄影师Pantall更是直言不讳,在他看来这种有着大量插页,黏贴的东西,拉页,折叠的摄影书很难适应机器印刷,对于销售者来说也不方便存储和销售。

(不卖,不卖,我的书不卖。我已经听到你在说。是啊,要是这样想,上面两个家伙的这番言谈该是多笨拙。)

究竟什么是摄影书?你很难对着别有心思的“摄影书爱好者”说这玩意儿没有什么神秘的,从摄影术诞生之时其就有书,如果放到当代,无论是在民间的手工作坊还是当代艺术家那里,“手工书”也都不是什么新鲜事。

在Pantall看来,在大多数摄影师那里津津乐道的“设计”,却都不过都是平庸之作。不管是在摄影节还是书展,大多数作品都是这样说不上好还是说不上坏的平庸之作。但他却又说,尽管可能不公平,但是如果一部平庸之作用一种平庸的设计做成一本平庸的书,以及一部平庸之作用一种疯狂的设计超出inDesign所能的设计做成一本平庸的书,我可能会选择后者。

这大概就是一些人做摄影书的理由。

如果给这篇充满沮丧事实的文章来一个舒服一些的结尾,Colin Pantall所说的这番话可能比较合适:“假如有摄影书的黄金时代,和销售无关,和设计无关,和优秀作品无关,有关的是其中的能量,积极性,传播,以及那些并非假装热爱摄影书的人们从中获得的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