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敏:浅谈中国的观念摄影

[复制链接]
查看: 9680|回复: 0

39

主题

4

回帖

135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35
发表于 2018-11-5 15: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观念摄影这一艺术形式自摄影之初就已经开始形成,并且随着西方后现代社会变革的大潮遍及全球。观念摄影的实质是观念艺术在媒介上的一种延伸与演变,是从摄影艺术中抽离出来的一种相对独立的创作手段与形式。观念摄影的主旨在于通过摄影作品来传递某种观念,试图通过摄影的媒介,展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入剖析,并且提出一些有意义的延展话题,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摆脱浅层次无意味纠缠的探索过程。

一、观念摄影:在中国发展

观念摄影在中国摄影界有很多的提法:诸如新摄影、实验摄影、前卫摄影、先锋摄影、概念摄影等。与西方的观念摄影起源相对应,我国的摄影艺术最早形成“观念性”是在1976年。当时蒙敏生、王秋生等人用摄影作品对“文革”进行反思,这些带有强烈反讽意味的作品也可以“划归”到观念摄影之中。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的“四月影会”、“裂变群体”、现代摄影沙龙;上海的“北河盟”;厦门的“五个一”等,他们在摄影中有了一种观念性的表达。但这并不是中国观念摄影的起源,他们依然采用纪实的方法对现实进行反思,并未进入当代艺术的思考、评介与叙事语境中,必然与当代艺术产生巨大的距离与差距。

中国当代摄影领域明确提出“观念艺术”概念的作品是发表在1988年4月28日总第44期的《摄影报》上的《我们的作品等待社会的检验》。署名是当时中央美院的学生王虎、王友身、陈淑霞、刘庆和。由于当时国内尚未发现大规模的同类作品,亦没有形成广泛认同。中国摄影出版社1991年翻译出版的《美国ICP摄影百科全书》第一次相对完全地介绍了“概念摄影”的概念。

观念摄影这个名词最早在国内出现是在1997年岛子策划的“新影像:观念摄影艺术展”上,接着在1998年朱其策划了“影像志异:中国新观念摄影艺术展”。由于这两个展览不约而同地使用了“观念摄影”的名称,使得这个名称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这一类作品的指代。1997-1998年间,以摄影为形态的观念艺术正式开始以观念摄影的名义,进入了前卫艺术批评的范围。观念摄影开始只是一度在美术界热闹,作为美术作品在美术刊物上传播,国内主流摄影媒介几乎对它持视而不见的态度。1999年前后,观念摄影才获得国际上的认同,并开始进入前卫画廊和收藏家的销售渠道,中国观念摄影家也逐渐成了各种国际前卫摄影展和综合国际艺术展的常客。

二、观念摄影:评判标准

早期的观念摄影作品多是行为艺术家用以记录自身行为或装置作品的媒介,之后摄影本身开始转向自律性方向发展,其本质是观念艺术在媒介传播上的一种延伸。众多摄影家从之前的风光摄影、新闻摄影等转向观念摄影。这种以摄影形态为最终诉求的当代艺术创作应运而生,并且迅速向当代艺术靠拢,成为各种大型展览及收藏家的新宠。

从纪实向观念的转变与过渡中,两种摄影方式并不矛盾,只是摄影艺术的不同表现方式,目的是使摄影的语言更为丰富。在使用“摄影”工具来表达“观念”时,要考虑摄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究竟是“语言”工具还是“记录”工具?如果是前者尚可认同,后者则无法接受,因为摄影只有作为 “语言”工具来表达某种观念时,才与观念产生不可割舍的关系。观念摄影必须是观念孕育的果实,而非记录的工具。既然是用来表达艺术家或是摄影师的主观意图的语言,那么摄影师的主观的表达就融入了先入为主的导演成分。在观念摄影中,摄影者在影像中便具有强烈倾向性的主观导向。当代艺术中,被导演的主体已扩散到整个艺术界,不仅限于摄影本身。如今被导演的行为是为艺术服务的,摄影只是一种承载的工具与手段。有了导演的理念,有了强烈个性化的观念,表达的形式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表达的观念或内容。摄影和雕塑、绘画同样只是一种形式。

对中国摄影而言,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时代,可以容纳任何摄影思想观念与表现形式;但同时也是丧失艺术信仰、缺乏严肃、金钱至上的思想混乱与审美混乱时代。人们拥有着史无前例的疯狂拍摄的经验,长此以往,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摄影艺术会面临更多的问题。因此对“观念摄影”概念的厘定至关重要,首先观念不是一个概念、一种主义,而是人在感性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维水平和感悟能力。观念的表达是具有问题针对性的,它的话语表述与当代文化、社会现实密切关联。艺术作品对观念的呈现是一个理性思维的过程,整个过程承载着艺术家的社会身份、价值取向与自身的内在体验。从理论层面来说,观念摄影不但要表现对现实的价值怀疑和批判精神,还要体现其当代性与前卫性。

、三、观念摄影:人人都是艺术家

当新一代年轻艺术家们在不断的探索摄影媒介创作带给他们无限可能性的同时,中国的观念摄影开始呈现“大跃进”的趋势。随着近几年中国艺术品在海外市场的火爆, 众多摄影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家以天价收入囊中,一幅摄影作品价值可与油画作品比肩,这让不少传统摄影师和画家大跌眼镜。一时间艺术品市场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观念摄影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主流的摄影艺术方式,特有的讽喻方式衰变为陈腐的隐喻俗套,其批判性荡然无存。纵观国内各式摄影艺术展,并不鲜见思想肤浅空洞、徒有视觉表现形式却不知所云的怪异影像。许多粗制滥造的图像都把自己标榜为“观念摄影”,“观念”一词似乎成为无从归属摄影作品的避难所。

然则从具体创作的角度,观念摄影并不是一种人人可随手操弄的把戏,事实上它并不刻意要求艺术家自己有高超的操作技能(部分摄影作品是艺术家创作请人代摄),但却要求艺术家对于现实文化要具备良好的反思能力。一幅好的观念摄影作品并不意味着要通过高技术指标呈现其所摄对象来符合美的形式原则,而是要通过图像来传达艺术家主体独异的精神观念。

摄影艺术与大多数当代艺术家所从事的行为、装置等观念艺术的创作活动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种联系的发展中,摄影愈加凸显其重要性地位,直至发展为具有独立品格的观念摄影。而观念摄影只是表达观念的媒介形式之一,使用这种形式并非就先天存在某种优越性,而是要看艺术家是否真正创作出好的作品。可以称为“观念摄影”的作品不应只是一个行为一件装置的摄影记录,或是牵强附会地通过文字阐释解读使人知其观念所在,而是要求图像本身就应具有可辩识的观念性和自身价值。确切地说应当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其一、图像具有可识别的独异的观念性。其二、观念的表达必须建立在强烈的视觉语言之上并具备能指与所指的逻辑自足性。由此,在人人都是艺术家之前是设定了必要条件的。

四、结语

观念摄影在中国的出现动摇了传统艺术摄影标准根深蒂固的存在,同时也打开了摄影揭示当代生活的另一扇窗,用其对传统艺术摄影的偏移方式拓展了摄影艺术的新空间。许多艺术家在开拓摄影方式方面不断努力,把不同的视觉经验融合在观念摄影中。正因为观念摄影的新,使得观念摄影使得观念摄影更具有实验性,无法像传统艺术摄影一样,树立一套刻板的评判标准。实验性艺术潜在的决定因素是崭新的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好的艺术永远不会是技术的附庸,而应该是思想与生活的创造者。21世纪的今天,观念摄影正在成为这样的创造者。观念摄影在中国是一种正在进行时的艺术潮动,与同时兴起的录象艺术、网络艺术一起正以变化、发展、多维的态势进入公众的视野,并影响着人们对以往摄影与艺术的概念的看法。

作者:叶敏[博客],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