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要求孩子去“体谅”大人,有时孩子过分懂事不是好事

[复制链接]
查看: 6531|回复: 0

320

主题

121

回帖

120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206
发表于 2018-10-31 10: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周五的《奇葩说》,让我在深夜2点哭得眼睛都肿了。它的话题是:父母要和一个我不喜欢的人再婚,我该不该阻挠?
其中陈铭老师讲了肖骁的故事。
       12岁时,肖骁的妈妈从外面带来了一个伯伯,肖骁非常不喜欢,于是开始了一系列的阻挠:甩脸色、发脾气、各种折腾让大人不能休息......
最后后悔了让妈妈放弃嫁那个伯伯。只因直到28岁,肖骁才知道,妈妈当时很不容易。
       在这个故事的最后,陈铭老师说:再婚有时是一个成年人迫于生活的选择。如果你真的爱妈妈,你会在心中得到一个答案:不阻挠。
多为父母想一点,多体谅一步就好。
        在这段催泪的发言里,我感受到一个成年人为了让步孩子而做的妥协。但尽管如此,我还是不认可,让一个孩子放弃自己的真实感受,去“体谅父母”的提议。
1.为什么我反对孩子体谅父母?
       在整个家庭系统中,最不该『体谅他人』的,恰恰就是孩子。
原因很简单:12岁的小孩,只能承受12岁小孩该承受的压力。任何一个超过他们承受范围的复杂挑战,都有可能给他们造成不小的内心打击。
无论是组建一个家庭、搬家、父母吵架离婚、父母离开......
《奇葩说》的奶茶说了父母再婚时的感受:我不知道花了多长时间,终于习惯单亲家庭,然后你告诉我你要再婚?
我阻挠,不为什么,只是本能地感到害怕。
      姜思达曾提到现在的情感困境。爸爸妈妈离婚后常常分别在自己耳边骂对方。有时候和妈妈相处久了就会恨爸爸,带着这种恨意去见爸爸时,爸爸又会很失望。后来他不知道自己该相信谁,长大后即使很熟的人也很难信任和依赖。
       扬州晚报上有一则父母吵架酿成惨剧的新闻:一个14岁的孩子上初二,学习成绩不错。只是父母经常吵架,男孩多次劝阻,甚至还说过:再吵下去我就跳楼。可惜父母一直都没有留意。结果有一天凌晨,他在29楼跳下,当场坠亡。
       离婚再婚、吵架、说坏话、不时的打骂.......这些大人们认为的正常的事情,孩子当下的真实反应却是:不适应、恐惧迷茫、失望孤独、渴望被爱甚至想死......在这种情况下,指望孩子可以体谅父母,其实是要求他们:克服自己内心的真实反应,用自己尚未成熟的内心去解释这个世界,用隐忍来适应那些让人不安的环境。要求孩子体谅,意味着让他/她和自己的真实内心,渐行渐远。

2.什么都体谅的童年,有多不健康?
       父母有自己的脆弱和无力,无法满足孩子所有的需求。但解决冲突的方式有很多,唯独不该让孩子去懂事和体谅。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小大人症候群。指的是那些从小得不到足够关怀,不得已变成一个“懂事”“体谅他人”的人。这非常不健康,因为小孩这样做是,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成熟”。所谓的体谅,不过只是把自己的真实内心封闭起来。王浩威老师曾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大龄单身的优秀男性,渴望找到合适的对象,但总给人一种高冷的感觉,遇到互相来电的人也会在稍微接触之后,不敢去尝试,害怕进入爱情后的未知状态。和他聊到过去后,才发现他是一个留守儿童。曾经很不情愿父母离开但无能为力,每次都哭得很严重。直到后来有一次,父母发现他突然变得成熟,不哭不闹,还会帮忙照顾弟弟妹妹,帮助外婆分担。也许从那个时候,他就知道自己除了体谅,别无他法。只有体谅,才能获得父母的爱和认同;只有体谅,才能不会让自己承受一次次希望落空的被抛弃感;只有体谅,才能真的为父母减轻负担.......但也因此早早关上自己的心门,在体谅中学会沉默、隐忍、讨好。
       这种习惯也迁移到之后的人际关系中。不自觉地百般体谅别人、照顾别人,却迟迟不敢暴露内心的真实想法和需求;
害怕一旦动了心,就会唤起小时候那种无助、不被理解、希望落空的痛苦感。
3.不要滥用孩子的体谅本能
       在日常生活中,像肖骁这样敢于阻挠的孩子其实很少。大部分的孩子都会在一次次的碰壁中,选择调整自己,去体谅和适应父母。我有个小表妹,从小非常懂事。由于家境一般,父母希望她读书出人头地,所以一直都非常用功,很少和朋友出去玩,成绩一直也不错。
有一次和陪她去逛超市,走着走着她停在一个柜台前,盯着一个并不昂贵的娃娃,看上去非常喜欢,但表情却异常凝重,皱着眉头,眼神一动不动地盯着。我说喜欢的话就买下来。她本能地摇了摇头:“妈妈说爸爸赚钱辛苦,不能买玩具,我不能让爸爸太辛苦”,然后就低着头走开了。
为了那个完全有能力支付的娃娃,她一路都心不在焉。直到我帮她买下,她才惴惴不安地收下,拿到礼物的那一刻忍不住笑开了。
       孩子不体谅,是真实的人性;孩子选择体谅,是一种爱的本能:发自内心希望父母开心。而这种本能的代价是:他们不惜压抑自己的感受和真实需求。可笑的是,这却变成了很多父母的一个通关金牌。他们会互相炫耀自家孩子的懂事和体谅。因为在他们心中,有这样的孩子,自己的生活会过得简单很多:在孩子面前吵架,孩子会时不时劝和,哄父母开心;对孩子哭穷,孩子就会懂事般地不提过多的要求;对孩子说另一半的坏话,孩子会在一旁倾听,努力安抚和支持;孩子一表现不好,父母一句“为你好”,就会激起他们内心强烈的自责——原来父母是因为我才这样辛苦的,于是这三个字,也成了父母操纵孩子的重要工具........但孩子的真实内心,充满着各种恐惧、迷茫、孤独、无助.......却无法被看到。在这样一次次的滥用中,孩子的内心也越来越封闭,越来越绝望。

4.不要用体谅堵住孩子的真心
       在《少年说》中,有这样一对母女让人印象深刻。女儿是一个高一的留守学生刘旋,她站到天台上和妈妈喊话。
      为什么你给我买的衣服总是这么大?
       如果你能一直陪在我身边,就不用怕我穿不了,给我买大一码的衣服了!所以,您回来吧!我真的希望您能多陪陪我。您能答应我吗?说完之后,她笑了笑,充满期待地看着妈妈。可惜妈妈因为丧偶的缘故,一个人要养起一个家,必须外出打工支撑孩子上学,不敢答应女儿。但她做了一次很好的回应。她在天台下一遍遍和孩子解释原因,一遍遍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很想妈妈陪你。妈妈也很想回来陪你。其实妈妈的心天天都在陪着你。我知道女孩子这么大了,也是有爱美之心,可是妈妈做不到。孩子,请原谅妈妈吧。我爱你。
      女儿听完后,跑了下楼,和妈妈拥抱着痛哭,哭完之后恢复了心情。
       这才是一个完整的负责任的亲子沟通。在这短短的几句话中,妈妈表达了“我懂你”“对不起”“我爱你”
       用“请你原谅”的道歉,代替了“你要体谅”的要求。
      尊重和肯定了孩子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自己对孩子的爱。
       只有这样,孩子的情绪得到了宣泄,真实的内心被看见了,才能借着这股爱的动力去战胜这些并不容易的挑战。
5
这期《奇葩说》最后,如晶跟孩子们说了这样一句话:任何情况,都不要害怕给爸妈找麻烦,他们很聪明有能力应付的。不要默默地受委屈和付出。
      在这里我也想对大人们说一句:不要怕孩子给自己制造麻烦,不要为了方便自己,让孩子默默地受委屈。即使最后我们还是无力帮孩子改变现状,那又如何?父母的成熟,从不是体现自己无所不能。而是可以在自己和孩子面对一些无法避免的困难之时,告诉孩子:他们的感受是对的,他们有权利表达自己的需求,无论如何父母是爱他们的。而不是用体谅去压抑,用内疚去捆绑。这就够了。(腾讯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