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以后,你人生中最尴尬的是哪一刻? 我有个读者程程妈,跟我讲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 刚开学,幼儿园安排老师来家访。看见家长群里,家长们发的小视频,在家里见到老师们,孩子们别提多高兴了。有的往老师包里塞零食,有的坐在老师膝盖上撒娇,有的一个劲儿围着老师,小嘴说个不停。 幼儿园里程程最喜欢潇潇老师,总跟妈妈说,要把最喜欢的托马斯小火车送给她。 可是当潇潇老师来家访的时候,程程却怯生生地说了句“老师好”,然后躲在客厅门后任凭爸爸妈妈怎么呼唤,就是不出来。 程程妈跟我说,“这是我人生中最尴尬的一刻,没有之一。” 是啊,老师跟家长关系微妙自不必说,孩子这种表现,会不会被老师解读为“不欢迎”呢? 潇潇老师倒是善解人意,她把程程的表现归结为:内向。 根据她观察,程程经常独自搭积木,玩滑梯;看得出来,他也想跟其他小朋友一块儿玩,经常默默站在一边,不知道怎么加入。上课时,明明知道答案,眼神里渴望老师叫他来回答,就是主动不举手……
程程妈问我,“我家程程太吃亏了,明明很喜欢潇潇老师,却不懂得表达;明明想回答问题,却不主动发言,你说他这么内向,要不要帮他改改啊?” 听了程程妈的描述,我想给她讲讲我闺蜜岚雪的故事。 我刚回北京创业那年,遇上一件棘手的问题。经朋友介绍,我认识了岚雪。她比我小一岁,是北京一家知名律师行的合伙人。 第一眼看见岚雪,我心里就犯了嘀咕。她看上去安安静静的,话不多,可律师给人的印象,不都是外向、能言善辩,八面玲珑的吗? 岚雪一张口就把我震着了。她的分析客观又冷静,几句话就把乱糟糟的局面理出了头绪。简直跟刚才判若两人。 后来私下请她吃饭,她又切换成安静、内向的模式,一点都看不出来,她是一位叱咤风云、所向披靡的大律师。 等我们熟悉了,我把对她的印象讲给她听。 岚雪告诉我,从小到大,父母、亲戚、老师,都评价她“太内向”: - 遇到熟人,害羞不好意思打招呼;
- 话不多,总是安安静静的样子,别人不主动说话,她永远不会先开口;
- 不喜欢聚会,有“社交恐惧”症;
- 最喜欢一个人独处,翻翻书,做做手工,看场电影,能把独处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
- 身边的朋友不多,但是每个都很知心;
岚雪姑妈这样说过,“岚雪这孩子总是这么闷,又不会说话,将来没什么出息的!” 每逢家人聚会,岚雪的姑妈总会这样给她贴标签。姑妈这么说,还又一层隐含的炫耀,她有一个值得骄傲的,外向开朗的女儿朵朵。开口踩着岚雪,必然有人会拿朵朵去比。 果然,马上有人见缝插针,“岚雪啊,你多跟朵朵表姐学学。你看表姐多会说话,女孩子还是开朗点儿受欢迎!” 就连岚雪的妈妈也经常唉声叹气,恨铁不成钢,“你这孩子,将来可怎么办呢?” 岚雪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越发沉默寡言了。她跟我说, “所有人都说我不行,我就真的以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做什么事都没自信。越来越不敢说话,因为怕说错,怕别人嘲笑。” 岚雪一生的转折点出现在高一。新生入学军训,学校为鼓励新生,举办了一场关于《红楼梦》辩论会。 带队的教官询问班里谁最了解《红楼梦》,仅有几个举手的同学,要么就是只读过一半,没读到结尾;要么就是读过之后记不清了,连元、迎、探、惜四个人都分不清楚。 《红楼梦》是被岚雪快翻烂的一本书,对于情节倒背如流不说,对书里出现的各个人物性格、命运走向也了如指掌。而且就在入学的暑假,她读了海量红学论文。 岚雪有过参赛的念头,但是一瞬间就打消了,“我能行吗?不不,我肯定不行。要是比输了,家人肯定又会嘲笑我不会说话了。” 最后还是岚雪初中同学,高中跟她分在同一个班里的笑笑站出来,“教官,让岚雪去吧。我估计,咱们班没人比岚雪更熟悉《红楼梦》了。” 教官同意了,全班同学也如释重负。岚雪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去参赛。 那次辩论会,岚雪一路过关斩将,居然闯入决赛。虽然最后获得第二名,输给那个开朗自信的女生,但是这次小小的经历对岚雪来说简直是一种颠覆: 原来我不是“没出息”;原来我也可以很优秀; 辩论会让班主任注意到岚雪。又观察了一个学期,家长会后她跟岚雪的妈妈讲: “岚雪看起来内向文静,她不是没想法,而是不善于表达;内向的孩子专注力强,思路清晰,缺点是缺乏自信。家长多给她点鼓励吧!” 这段话岚雪的妈妈没当回事,岚雪听了简直震惊: 内向也有优势,内向不像大家说的那样一无是处,更不是没出息!(中青看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