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汉泉:感性的意识,理性的态度

[复制链接]
查看: 8287|回复: 0

201

主题

21

回帖

66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67
发表于 2018-10-30 11: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汉哥视觉)西方早期的哲学家曾将文艺创作定义为一门感性学,强调人的感性思维和感性经验。社会发展变迁,思想观念的走向也在经历着变化。作为科技与艺术的产物,持一元论的传统观念来判定摄影这一行为,可能会局于一方一隅。摄影作为具体的创作过程,不仅需要敏感的感性思维,还要有理性的创作态度。感性与理性的合二为一,才能将内心的观念予以系统和深度的表达,发挥出影像的价值。

  潜心摄影创作20余年的摄影家熊汉泉,除了坚持与勤奋的素质,还有一套成熟的创作理念:立足身边的人和生活,积累感动与想法,升华为系统的主题,选择相应的手法进行操作和表达。由内心的感悟到作品的成形,适宜的形式使得作品内容的越来越饱满,越来越立体。


中国摄影报:摄影不仅是客观记录的过程,也是主观表达的过程。无论是纪实摄影,还是艺术摄影,您的作品中都蕴含着一种情绪和故事,这与您的经历和感悟有关吗?

熊汉泉:我是1988年从部队退伍参加工作后投入摄影创作的,经历了从新闻摄影到艺术摄影再到纪实摄影的创作过程,拍摄了大量反映工业生产、工业建设以及工人劳动生活的影像。无论是早期拍摄的《奋战》还是后来坚持拍摄10余年的《炉台上的人》等系列作品,均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经历息息相关,都蕴含着自己对工业文化和工人的热爱。《炉台上的人》就是长期深入生产一线,与炉前工人交朋友,经过无数次地接触、了解、认识后所完成的一组作品。通过交流,我体验到了这些工人内心深处的人性和温情,这种最本质的情感一次又一次地拨动着我的心弦。顺着感动,影像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每一张照片都印记了一个故事,在这些平凡的故事这其中有太多的情绪,有着太多的不寻常。其他的系列作品:《工业记忆》、《窑湾》、《钢铁变奏》以及《聚焦农民工》等,都是对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以及百姓的记录与表达,是对湘潭的过去、现在、将来的一种变迁思考。


熊汉泉作品《炉台上的人》系列

他们其实生存在一座人造火山上,他们正在将矿石炼成钢铁。炉膛里是沸腾的铁水铁渣,几千度的高温,什么都可以融化。(2005年10月6日)

他们明白每天面对的是什么,但他们却希望这炉子一直红火着,他们宁愿多流汗,这样,产量和质量才会上升,工厂才红火,工资才有保障。(2004年5月2日)

如此海喝方才痛快。(2004年4月3日)

出铁时,烈焰熊熊捕面而来。不能让铁水沟堵塞,顺利出铁就是胜利。(2006年4月7日)

躺在原料袋上用手机视频看影片的工人。(2008年8月19日)

在近200米滚烫的炉台上来回巡查,一个班下来至少走上十几公里,汗水湿了又干。(2004年5月6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