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少年坠亡:坠楼前一直在玩“吃鸡”游戏!

[复制链接]
查看: 6993|回复: 0

427

主题

217

回帖

1737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737
发表于 2018-10-16 16: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又曝出一则令人扼腕的新闻:13岁的南通少年深夜坠楼身亡。其家长将原因归结为一款叫“吃鸡”的游戏。
       周围人都认为少年那天的状态极为正常,而警方告知:孩子坠楼之前一直在玩“吃鸡”游戏,目前已排除刑事案件可能,但不排除沉迷游戏分不出虚拟和现实导致的模仿行为。
      伤心欲绝的妈妈郁女士表示要起诉游戏公司,她认为孩子自杀、自残行为与玩网络游戏之间有密切的关联,而游戏公司对于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未能做好,理应承担责任。
     网上评论如潮——
      有赞同郁妈妈,希望给游戏公司一点警醒的:
      有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少年的父母在外地,而没有良好的监管的:
      还有调侃这种将罪名归结为游戏的行为的:
       但悲剧已经发生,这个时候再去争吵是游戏的错还是家长的错早已为时已晚,我们要去仔细思考的是:
     为什么孩子会沉迷于网络,沉迷于游戏?
      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才能治标又治本。
孩子为什么会沉迷于网络游戏?1
缺少陪伴,缺少沟通而产生孤独感
      就像新闻里的少年,如评论所说:“父母均在南非,甚至连他什么时候沉迷上“吃鸡”都不知道。”而现实中,很多父母对孩子缺少陪伴,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教导的、工作忙到几个月甚至一年也看不见孩子的等等无奈的案例,屡见不鲜。最近更是看到一则令人心痛的新闻:“金昌一位父亲外出务工3年,再回到家时7岁孩子竟认不出爸爸…”
      在这种缺少家长陪伴的孤独环境中,孩子或许更愿意将自己寄托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因为他可以在这里找到“存在感”,体会到被注视、被陪伴的感觉。久而久之,便会沉迷于这种虚拟的情感之中。
2
孩子的认知需求没有被满足
         孩子的好奇心是极为强烈的,他们每天都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去认识和探索这个新新世界…然而有些父母却只要求孩子“多学习,不要老是玩游戏…”其实,管束孩子无可厚非,但这在无形之中,也遏制了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更加可怕的事情是,孩子们可能会对父母的这种“管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更加迷恋网络中那个虚拟世界和游戏世界带给孩子的满足感…今年年初,一位初一小孩偷拿家长十万余元,打赏网络女主播,被问及原因时,孩子竟说是“出于好奇”。
      孩子的好奇心旺盛当然是一件好事,我们要去理性地引导他,培养他正确的求知欲与求知观,用我们筛选出的正确的内容,满足他的认知需求。
3
孩子也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
       我们可不要以为只有大人才整日想着如何去实现价值,有的时候小孩子对于价值的渴望要更为旺盛,对于“成就感”的需求也更为强烈。要知道,孩子的需求虽然强烈,但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更为简单。游戏的胜利是最容易引起孩子“成就感”、“胜负欲”的一种方式。
那我们作为家长要如何去管理与协调孩子与网络、与游戏之间的关系呢?1
合理安排孩子的游戏时间
     我们首先要明白,“堵不如疏”。就像一位教育学家在授课时边回忆边调侃:“小时候我的家长不让我去打游戏,我是个乖孩子,所以我偷偷的去玩。”我们堵是堵不住孩子的欲望的,当你在这方面抑制住,他一定会在另一方面宣泄出去。而相比于早恋、打架、斗殴等情况,打游戏已经算是安全、可控的了。
      但我们也要让游戏处于“射程之内”,我们可以合理安排孩子的娱乐时间,每天固定的一个小时游戏时间。大多数时候你越反对的事情,越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你以平常心对待游戏,孩子也将会以平常心看待游戏,不至于沉迷,又放松了身心。
2
严格把控孩子的游戏种类
      排除掉一些色情、暴力、血腥的游戏。像新闻中的“吃鸡”游戏,设定中游戏人物为节省走路时间,可以选择“跳楼”这种“简便”操作,郁妈妈认为正是这方面引起了孩子的模仿,才导致的悲剧。我们可以多陪孩子玩一些结构类游戏,培养他的空间思维与动手能力;玩一些智力类游戏,培养孩子的思维敏捷性与创造性;玩一些闯关类游戏,培养孩子的勇气与团队意识。
      我们要让游戏成为我们的帮手,而不是对手。
3
借助网络,丰富孩子获取知识的渠道
      前段时间一个姐姐跟我抱怨,孩子天天抱着手机玩抖音(一个短视频APP)。然而抖音上的用户鱼龙混杂,更有甚者直播一些低俗、色情的内容。恰巧那段时间有个关于抖音用户侮辱革命先辈的新闻,她一时间风声鹤唳,担心里面有一些视频会对孩子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不好的影响,甚至起了不想让孩子接触手机的念头。
       其实这种APP大多是根据用户喜好来推荐视频的,家长们可以多多陪孩子关注一些科普类的视频,或者绘画类、读书类的教程内容,这样新奇的教学方式孩子也看的进去,还能学到新东西。
        经过沟通,那位姐姐决定每天抽出时间来陪孩子一起看视频,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没想到还有了额外的效果——
      孩子受抖音里面一个画漫画的小姐姐的影响,竟然也爱上了画画。而在此之前,姐姐给她报了绘画班却收效甚微。现在的亲子类视频越来越受欢迎,内容、形式也更为多样化,我们要合理利用这些资源,转化成我们培育孩子的土壤。其实,现在很多家长困惑在于,既想让孩子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又怕外界一些负面信息影响到孩子。我们也只能采用这种陪伴监督的笨方法,等到孩子建立起自己的喜好与习惯之后,我们才能松一口气。教育不可马虎,但教育也得有方法,同时,比起强行的灌输,有的时候网络更能引起孩子的某一方面兴趣。
如今互联网与教育联系得愈发紧密,在给孩子提供了娱乐的同时,也提供着更多学习的机会。
       还记得2017年一考生被家长安排闭关学习,完全不接触网络,结果那年的高考语文作文竟是以互联网产物——“共享单车”为题,这让断绝孩子网络的家长一时间后悔不迭。
       具体结果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些一刀切的教育方式显然与这个时代渐渐脱节。对于时代的节奏,我们要尽量顺势而为,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孩子连作文题目都看不懂不是?
      关于网络与游戏,我们不能一味地杜绝,也不能放任自流。我们要在监管下,给孩子适当的自由,让他有张有弛,自由而挺拔地成长。(搜狐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