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逼孩子上兴趣班吗?

[复制链接]
查看: 5896|回复: 0

46

主题

9

回帖

171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71
发表于 2018-10-10 10: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兴趣班的问题,最近一段时间经常有父母问起。
  “我到底要不要给孩子报这家钢琴兴趣班呢?”
  “这个舞蹈兴趣班,我觉得非常好,但是孩子不喜欢,怎么才能够让孩子愿意去上呢?”
  “孩子突然不想继续上英语兴趣班了,怎么办呢?”
  面对这些问题,父母们的心情非常焦虑,也不知道如何选择,希望我给出一个答案。
  那么,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谈谈兴趣班这个问题, 先和我一起来看看这个例子:

  一个妈妈给自己6岁的女儿报了小提琴兴趣班,在带孩子报名之前,妈妈是征求过孩子的意见的,孩子当时说自己很喜欢,也很想学。
  但是在学习半年以后变化发生了,孩子觉得太辛苦了想放弃,老师反映孩子学习不用心了,妈妈看到孩子练琴时候老是哭,就很心软的打算不让孩子学了,但老师觉得她不应该遇到这么点困难就让孩子停下来。
  妈妈很矛盾,一方面不希望孩子继续不开心,另一方面又想到老师说的话,不知道该怎么选择。
  每当遇到这样的问题,我总是很少直接给出大家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更希望带来思考问题的角度。
  其实,方法本身其实最简单,父母通过一些方法,甚至可以做到触类旁通,用它来解决其他的教育问题。
  那么,关于给孩子报兴趣班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去想清楚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报兴趣班,最初的目标是什么?
  这点非常重要,父母们一定要想清楚目标,当初为什么要给孩子报这个兴趣班呢?在这件事上中国80%的父母都是基于两个原因。
  一个是觉得孩子没事干,我们见不得孩子玩儿,期待看到孩子总在刻苦地学习。事实上,“玩”特别考验技术,“玩”会让一个人的一生都生活很有趣。
  另外一个原因是父母在跟风,看见别人家孩子都去上兴趣班了,所以让自己孩子也去,这是一种没有经过思考的决定。
  在让孩子上兴趣班的时候,也很少有父母去查这个班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孩子。比如小提琴这个艺术,对孩子的要求有多高呢?很多父母是不知道的。
  另外,当孩子说不学的时候,父母也需要去弄清楚真实的原因。案例中孩子,她抗议的不是小提琴,实际上是小提琴带来的生活上的变化。

  她抗议有可能是教小提琴的老师对待她的态度;有可能是学了小提琴让她的生活乱套了,没学的时候还会被爸妈表扬,学了之后却天天挨批评。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出发永远不会遇到困难,一出发总会遇到难题。当孩子面对这些困难的时候,我们的态度很大程度决定了孩子要不要坚持,特别是对于这个6岁这个孩子。
  所以,重点不是告诉大家要坚持还是放弃,而是当初为什么选择学习小提琴,千万不要说是为了锻炼孩子的坚持能力,锻炼坚持能力的事情有很多。
  所以我们一定先要明确目标,回到最初,弄清楚为什么会开始。
  这个女孩儿说,我喜欢我一定会坚持。这句话,妈妈真的相信了吗?我想起来一件被我妈一直拿来取笑的事情。我爸爸是足球教练,小时候我告诉爸爸说:“长大了我要给你做个足球俱乐部。”
  虽然当时我说这句话时是无比真诚的,但是他要“轻信”我的这份承诺吗?他还是要信,但信的是我想要为他做点什么的真心,至于足球俱乐部这件具体的事情,我那时候会懂运营一个足球俱乐部需要多少成本吗?
  6岁的孩子说自己会坚持学小提琴,如果我们全部相信了,只能说我们很天真,对孩子的认知不到位。
  孩子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喜欢小提琴,但是她并不知道学习过程中将要遇到的困难,因此遇到了瓶颈,她就想要放弃这件事,回到无忧无虑的状态。

  物理环境合适吗?
  我们要思考很多客观的情况,比如孩子的身体状态是不是适合现在的小提琴,是不是可以每天承受大量的练习,手部肌肉是否发展到比较适合练习小提琴的阶段。

  人文环境能否支持孩子的学习?
  前面提到孩子有可能会因为老师对待她的态度而对抗小提琴,那么在孩子特别努力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告诉老师,让老师更了解孩子,也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不是孤立无援的。
  让老师和孩子的关系有更加深刻的联系,这会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再比如在要不要学习小提琴这个问题上,如果在家庭内部是有争议的,那一定要通过商议达成共识,而不是给孩子制造一种混乱和被拉扯的状态。

  孩子学习中的心理状态如何?
  父母一定要尝试站在孩子角度,用心体会孩子的感觉。比如当练习小提琴45分钟后,看见别的小朋友一直在玩儿,这时候他的心理感受是怎样的?父母可以体会一下。
  当然,如果我们发现当初开始的决定就是错的,那就停止它,及时止损比什么都重要,否则就会是无休止的争执。
  说到这里,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我们为什么要孩子出发。


  你是哪类父母?
  事实上,根据要孩子“出发”原因的不同,我们看到有两类父母。
  一类父母让孩子上兴趣班是出于“孩子没事干”和“跟风”,由于出发点就是个大问号,所以孩子在学习的时候通常没有目标,父母也没有办法给孩子足够的支持。
  这样下去的结果一方面是孩子会厌倦,另一方面就是被剥夺机会,孩子在周末学习非学校东西的时间非常有限,兴趣班补习班占用几个小时,他就没有机会再学其他的东西了,也许其它东西才是他真正爱、真正擅长的。
  当这些父母的孩子遇到问题时,他们会特别想要解决的办法,着急的情绪贯穿始终。
  而另外一些父母,让孩子学习的原因要么是孩子喜欢,孩子感兴趣、有天赋;要么是根据科学的规律,孩子成长需要。
  这类父母在解决类似问题的时候,会这样思考,首先,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去思考深层的意愿,再接着去找到自己不满孩子行为的原因。最后,去分辨自己的需要,孩子的需要以及孩子成长的需要。
  他们做的所有的决定,应该都是基于孩子成长的需要,而成长的需要就是科学的成长规律,这是考虑所有问题的核心。其中,自己的需要虽然重要,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孩子的需要被重视,但不是下决定的唯一标准。

  以满足孩子成长需要为出发点时,可能出现的最大的冲突是孩子的兴趣选择,在我的观念里面,如果是孩子成长需要的事情,就要去做。在解决这样的冲突时,父母可以采取的方式有两个:帮助孩子重新看待它,并且爱上它;如果孩子就是不爱,要告诉孩子,他需要它。
  我经常对12岁以上的孩子说:“做那些不喜欢但重要的事,当你做得好了,也许你就会爱上它,因为你会爱上它带来的成就感。”
  各位父母每天做的事情都是自己喜欢的么?其实并不是,能把兴趣变成职业的人是幸运的,但这样的人很少,更多的人都需要爱上正在做的事情。
  所以,让父母选择坚持的理由,不应该是这个班很难报,不应该是我付出了多少,不应该是别人怎么样,而是,这是否符合孩子的成长需要。
  父母们都需要更理智的看待兴趣班的选择,但特别遗憾的是很多父母的目标是不明确的。
  如果出发的原因错了,可以说后面的都会错,一步错步步错,这并不是说我们有了明确的目标,孩子就不会遇到困难,而是至少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知道初心是什么,遇到坚持与否的问题时,就不会那么纠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