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段时间,在几个重要项目上线的关键时候,团队里的几个同事正好生病了。
小伙伴们着急,我更着急。虽然嘴上安慰他们没关系,但经常压力大到自己偷偷躲起来哭。
有天晚上回到家实在太累了,可年糕偏偏就是黏着我不肯睡。
疲惫到极点的我终于崩溃了,很生气地冲他喊了一句就起身离开了。
出门的瞬间我就后悔了:孩子只是想让我陪一下,我干嘛发这么大脾气?
这个时候,作为家长的我该不该向他道个歉?
有些家长会不以为然:不就是声音大了点吗?小孩睡一觉就忘了,不用道歉了吧?
还有些家长觉得,爹妈哪能向孩子道歉?以后怎么管的住他!
这两种高高在上的指挥一切的父母们,都没有真正把孩子当成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去对待,真正做到平等和尊重。
时间久了他们往往会发现:孩子越长大越难管、越和自己生疏。
因为孩子并没有那么善忘,家长简单粗暴的态度和推脱责任,不但成了一个总为自己找借口的坏榜样,更伤害了孩子的信任。
我们总在教孩子“知错就改”,可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又凭什么要求孩子做到?
《西尔斯亲密育儿法》说:塑造孩子性格的最佳途径,就是在你身上拥有你想在孩子身上看到的良好品质,为孩子树立榜样。
所以当糕爸对我说:“年糕好像有点害怕,睡不着却在装睡”的时候,我就赶紧进去向他道歉了:
妈妈不是对你生气,妈妈就是太累了。
你知道吗?碧妈妈和果果妈妈都生病了,妈妈太多事情要做,真的累坏了。
但刚才态度不好是我不对,妈妈向你道歉,原谅妈妈好不好?
那个晚上,年糕和我后来都睡得很好很安稳。
2
关于给孩子道歉,很多人可能还有一层顾虑:家里一点小事也要给孩子道歉,真的不会让孩子变成玻璃心吗?以后在社会上,人家可不会这么时时刻刻重视他的感受。
其实,我觉得正相反,家长能诚恳地道歉,才是让孩子更有安全感、情绪更稳定的关键。
因为,年糕小时候的性格就是个“玻璃心”,敏感、好胜,做错事也不肯轻易认错。
他是什么时候改变的呢?我觉得就是在我一次次和他认错道歉的时候。
比如有次和他玩,不小心把他手夹了。我很认真地跟他说:对不起,你看妈妈也这么粗心,下次我一定会更加注意,不会再弄到你了。
这样的方式让他明白了:屈服并不是软弱,屈服反而代表内心的强大,表示我愿意承认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还有一个特殊的时刻,我也会向年糕道歉——和糕爸发生了争执。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对老公可没对孩子那么客气——甩个脸色、拍拍打打或者语气比较重什么的,你懂的~
但别忘了,在孩子眼里,爸爸和妈妈“吵架了”,那可比台风“山竹”还可怕!所以每次和糕爸闹了点小别扭,我们最先道歉的对象都是年糕。
我们会告诉他刚才发生了什么:爸爸妈妈是因为明天的安排有分歧。但我们只是观点不统一,并不会影响妈妈爱爸爸,也不影响爸爸爱妈妈。
别觉得夫妻间的争执、别扭和孩子没关系,这对他的安全感影响非常大。
我们一次次的及时道歉,让他储存了足够的安全感;
能理解爸爸妈妈不开心只是当下不开心,并不是因为不喜欢他或者不喜欢家;
一切都是稳定安全的、是可以信任的;
每个人都是可以有情绪失控到调节的过程的。
年糕的玻璃心慢慢被治愈了,情绪还比以前更稳定。
3
如果我当下做的不够好,就一定会告诉年糕为什么;有时候情绪不好、或脸色不对,只要察觉到他有点受伤,我也会道歉;更不会让道歉隔夜、让孩子带着坏情绪入睡。
为做错的事情道歉、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已经成了我们家默认的“家规”。
而且每次道歉的时候,我不会只说一句“对不起”,而是把刚才的事情再描述一遍,在这个过程中分析自己的错误,告诉他我哪里做错了、为什么向他道歉。
这样,他才更能理解我在为什么道歉,才能从中学会辨别是非和承担责任,才能成长为一个内心强大、勇敢自信的人。
去年带年糕出去玩的时候,我们就发现:他已经悄悄长大了——遇到突发状况,同行差不多大的小孩抓狂尖叫的时候,他会淡定的多;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他也很快能调整过来;有的时候看到我不开心,他会用自己的方式安慰我,还会故意逗我开心。
所以想收获一枚贴心的小暖男,首先就要做一个善于认怂的可爱老母亲~(新浪亲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