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最大的谎言吗? 有一个印象深刻的高赞回答是这么说的: 这句话并不是谎言,只是用错了对象,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是将来往死里折腾孩子,而是现在往死里折腾自己,因为孩子的起跑线是你,你的经济能力,学识修养,道德三观,决定了你孩子从哪开始跑,往哪里跑,怎么跑。
中国许多的孩子们小小年纪便开始背着沉重的书包,奔波于各种培优班,上不完的课,写不完的作业,假期少得可怜。 为什么小孩子们就有了如此大压力,大概就要说到中国式父母所固有的思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最后家长们的“为孩子好”用力过猛,累了自己,也伤害了孩子。 其实不少人忽略了,孩子的起跑线正是家长,父母跑的越远,孩子才离终点越近。 2、中国式父母的焦虑:“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看着孩子写的字格外大、丑,动作还慢,便忍不住着急;看着孩子说话不利索、总是会尿床又忍不住着急;检查孩子作业错得一塌糊涂、教了好几遍也不会更是着急。 原本父母都希望看着孩子在快乐中慢慢成长,可是,有一种敌人叫做“别人家的孩子”,而他们一旦某方面优秀了,作为家长便开始惴惴不安。 家长群里纷纷比着晒成绩的时候,邻居围坐聊天互相攀比孩子的新才艺的时候,开家长会老师表扬别人批评自己的时候......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本来就有点着急,一旦有了比较更是让父母焦虑不已。 四月份印度电影《起跑线》大热,豆瓣获高评分8.2分,用喜剧化+戏剧化+生活化的方式,讲印度人也和我们一样,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部电影是说一对开服装店的主角夫妇为了让女儿通过上名校挤进上层社会,而做出的种种努力的故事。 而印度是一个阶层分化相当严重的国家,英语代表的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更是代表着上层社会。印象最深的是女主角非常渴望打破阶层的束缚说过得一段话:
而在我们中国也是如此,像《起跑线》里的父母一样,怕孩子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失利,所以拼命给孩子们报兴趣班、培优班,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时间。
记得在小表弟家玩的时候聊到,姨妈表示小学时全班只有他一个人没有报培优班,所以初中时也送他去了培优班学习,大年三十当天都在补习。 中国的教育竞争是真的激烈,只有进一所好的小学才有机会进入好的初中,而进入好的初中才有可能进好的高中,最后才有可能考到好的大学。 孩子出生后的教育就开始环环相扣,每一步都影响着未来,这也是父母们都这么焦虑和重视的原因。
3、家长为了孩子的未来辛苦付出了许多,甚至有的家长想着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他都无所谓,这样其实是很不健康的想法。 孩子的起跑线,最终还是取决于你是个怎样的父母,不求德智体美劳样样精湛,但求健全人格和内心善良。 还记得前不久的迪士尼摸臀事件,8岁的孩子碰了一个年轻姑娘的臀部,女孩说了男孩几句,结果就被男孩的三位家长推搡辱骂,其中一个更是过分,直接开骂:“碰到了就碰到了,你长这个X样,谁摸你屁股啊!” 原本是一个很小的摩擦,一句道歉便能结束,但家长不顾对错,不依不饶,最后弄成热点事件。 家长如果不在小错事上对孩子加以管束,以后都不知道会做什么大错事。 你以为在替孩子出头,实际上,只是你没有教养的体现,不仅害了他,未来他懂事了也会反过来怪你。 与此相反的是,另一张图也在朋友圈刷屏:
地铁上一位妈妈怀里抱的孩子睡着了,怕孩子踢到旁人,她用手一直捧着鞋子,直到下车。 一位妈妈独自带宝宝坐飞机,她怕宝宝会吵闹,打扰到其他人,便为大家准备了小礼物,里面有小卡片、耳塞、糖果。
小卡片上写着:
一个孩子在书店“顺走”了四本漫画书,家长发现后写下道歉信,并留下书的全款,一大早就从门缝塞进书店。 道歉信上写: “你好!由于我教子无方,(儿子)在你店里拿了四本(漫画)书;贵店门没开,本应带上儿子亲自来道歉,没开门,我给你(把钱)放里面,对不起!”
像《起跑线》里的父亲拉吉做出的抉择一样,希望孩子是一个有健全人格和善良内心的人。 所以,做一名出色的家长吧!这样的话孩子也一定很有出息,成就孩子的人最终是你而不是别人。 愿你做好孩子的起跑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