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丑还颜控的追星狗子在此
一直以来,关于猫的纪录片层出不穷,口碑也普遍很好。 比如日本走卡哇伊路线的《猫咪物语》五部曲,把猫咪的萌系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猫咪物语》剧照 英国《地平线》栏目拍摄的《猫的秘密生活》则更偏理性科普,记录50只猫咪全天候的生活和行踪。 前者让人大呼“好可爱!”,后者则让铲屎官们怀疑人生:原来我的猫是这样的? 《猫的秘密生活》剧照 无论是卖萌还是理性,这些猫片往往都会让爱猫的人们心驰神往,是真·又想骗我当铲屎官系列。 但这部关于猫的纪录片却有点与众不同。 《爱猫之城》导演杰达·托伦是一位土耳其女性。 她用镜头记录了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和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成千上万只猫咪。 电影充满了人文色彩,将城市的魅力以猫为载体展现出来,并且搭配生动流畅的叙事,丝毫没有以往印象中纪录片的沉闷。 小万看完后,只想变成一只生活在伊斯坦布尔的自由的猫。 说《爱猫之城》与众不同,其实是因为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和生活在这里猫与众不同。 无论是代表亚洲国家的《猫咪物语》,抑或代表欧洲国家的《猫的秘密生活》,他们记录的猫咪大抵有两种状态: 要么家养,有固定的铲屎官;要么野生,流浪街头,或者集中于救助站。 但在伊斯坦布尔,猫咪们的生活状态却介于这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平衡。 它们多数没有固定的主人,但也不会食不果腹。 因为在伊斯坦布尔的街头,随处可见装在容器里的猫粮和清水。 它们被安置在小店门前,街头拐角,和任何一个可能有猫咪出没的地方。 这些并非来自政府或相关公益组织,而是人们自发为猫咪们准备的。 伊斯坦布尔街头随处可见猫粮和清水 遇到不请自来跑进家里的陌生猫咪,他们也会主动喂养、抚摸,然后随它来去自由。 即使有的猫咪喜欢偷鱼,鱼店老板也只是挥一挥手,好脾气地让它们离开。 甚至来的次数多了,他们还会给这些“惯偷”留些小鱼干出来。 遇到陌生小猫生病受伤,多数人也会立刻伸手救治,兽医还会允许他们赊账。 大叔捧着小奶猫去医院,戳中萌点(*╹▽╹*) 在伊斯坦布尔人眼里,这些猫咪也是这座古老城邦的居民。 它们在这里生活,在这里繁衍,与这座城市的气质融为一体。 它们与人类一样,有着不同的脾气秉性,寻求着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而在这种环境中世世代代生长的猫咪们,自然也养成了与众不同的脾气秉性。 伊斯坦布尔的猫大多放纵不羁,不会禁锢在同一个地方。 即使从小被固定的铲屎官抚养,它们多数时间也是在外游荡。 只有饿了渴了,或者需要爱抚了,才会跑回家。 等到亲亲抱抱举高高都满足了,又拍拍屁股走掉,十足的王者气质。 而那些没有固定铲屎官的小家伙们,通常也不怎么怕人,更不会主动攻击人。 它们在街上自由穿梭,像所有常住居民一样随意游荡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遇到合眼缘的人,就停下来蹭蹭腿,被摸摸头,享受温馨的亲近时刻。 它们不被固定的主人束缚,不被教育整点吃饭和如何排泄,它们自然而真性情。 因此它们更像一个独立而有魅力的灵魂,各自都有着独一无二的性格和脾气。 比如倔强独立,像个经验丰富的猎手一样觅食喂养孩子的大黄; 比如嫉妒心超强,不准铲屎官撸其他猫的本古; 比如24小时盯紧丈夫,不准其他母猫靠近一步的霸王花; 还有每天乐呵呵,总喜欢到处卖萌求抚摸的乐天派。 而小万印象最深刻的,则是这只永远彬彬有礼,从不贸然进入西餐店,饿了就在门外挠玻璃示意的绅士喵。 和人一样,它们都有各自的脾气,有些渴望被爱,有些谨小慎微,有些野心勃勃,整日游荡在街上圈地盘茬架。 因为伊斯坦布尔人的平等以待,它们得以做自己的主人。 猫咪自己选择在哪里生活,自己选择被什么样的人喂养和抚摸。 不刻意讨好,不改变习性,它们最大限度地保有这个物种原本的性格。 人与猫咪不是和谐相处,而是平等相处,这大概就是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和这里的猫咪最大的魅力吧? 这样的魅力大抵源自这座城市神奇的历史渊源。 作为土耳其的中心城市之一,伊斯坦布尔地跨欧、亚两洲,东西方文化在这里冲撞融合。 历经无数征战,曾多次成为帝国和共和国首都的独特经历,也让这座古老的城池拥有独一无二的文化底蕴。 而早已在这里生活了数千年的猫咪们,目睹着帝国的兴盛与衰亡,和这座城市的兴起与衰弱。 它们与这里一样,有着独一无二的魅力。 事实上,伊斯坦布尔的猫只是生活在这里的所有动物的一个缩影。 在这里,人们尊重所有生命,认可它们的存在,和它们同为城市居民的平等地位。 因此,在伊斯坦布尔,你会看到慵懒的猫,轻快的狗,还有不怕人的海鸥。 人们从它们身上看到自己缺失的那一部分: 或是信仰,或是自我,甚至可以是与上帝沟通的中间者。 而它们,则不为这些外界的期待所累,只快乐地做着它们自己。 《爱猫之城》的结尾,那个靠喂养猫咪重拾生活希望的中年大叔说: 一只猫在你脚边望着你,对你喵喵叫,就像生命在对你微笑。 人与猫、与狗,与其他任何物种间的相处,理应像这般诗意,这般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