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融创九府系产品发布会在贵阳举办。这是继壹号院系、桃花源系、府系、桃源系等多条产品线之后,融创再度推出的又一标杆力作。 十五年来,融创始终注重高端精品营造,引领高端客群生活方式,引领行业产品标准、未来文化审美和产品趋势,打造了多条成熟产品线。此次全新产品线九府系的发布,意味着融创再次开拓创新,以新东方之“神”、“形”创造符合当下美好生活的人文居所。 九府系产品于2016年首次落地南宁,两年在西南十城布局十二座产品。随着持续升级迭代,九府系形态覆盖高层、洋房及低密别墅,在经历专业与市场双重检验之下,形成了一条成熟完整的中国文化建筑标杆产品线。
图说:融创九府系产品布局 发布会上,融创首度公布了九府系文化溯源、设计理念、工艺工法等产品营造体系,融创西南营销中心总经理张惠明、融创九府系首席建筑师洪东涛、融创西南研发设计部总经理陈遥、融创广西景观设计部总监黄茜等专业线负责人一并出席,共同阐述融创对东方建筑文化、当代人居趋势、产品品质营造及中国式美好生活的深度理解。
东方文化邂逅现代人居
“随着中国的崛起,东方文化开始在全球占据更多话语权,民族文化自信也逐步提升,中国人有能力也有责任,将东方传统文化结合当代时尚趋势,重新打动国人,引领世界。”发布会上,陈遥以“世界文明中心变迁”的宏大视角,揭开九府系产品的研发初衷。 要打动国人,先要了解需求。根据吴晓波频道的调研发现,当前社会主流中坚具备全新的二元审美结构:不盲目崇洋媚外,充分了解本国文化,同时兼具当代商业审美趣味,注重品质和体验。 基于上述洞察,融创提炼了九府系产品底层逻辑:“以新东方之道,应新中产之需”,在现在生活住区,重拾东方文明和美学精髓,将其融于现代建筑手法之中,满足当代国人骨子里的文化瞻仰诉求。 研究沉淀多年终于迎来实践机会。 2016年,融创西南首进广西南宁,在这座历史文化深厚同时又是中国面对东盟十国的门户城市,融创没有选择法式英式等成熟欧美建筑形态,而是将原创的九府系产品首次落地,吻合这座城市的时代特征与文化诉求,一时间“叫好又叫座”。此后,九府系陆续在西南十城落地并获得市场认可。
图说:南宁融创九棠府 融创还在现场发布了《九府籍》手册,首度公开大量原型设计手稿,分别从东方生活情结、东方文化溯源、现代人居趋势、产品设计理念、园林院落规划、建造工艺工法等全面呈现九府系产品理念与营造标准。
图说:融创西南营销中心总经理张惠明在发布会讲解九府系产品 随着中国建筑文化的觉醒,近年来市场并不乏中式住宅产品。洪东涛指出,融创九府系的区别在于:一是从中国文化、哲学的高度向下演绎和创作;二是尊重和溯源,舍形取意来营造东方意境;三是九府系虽有设计标准,但每个九府项目会根据不同城市文脉和地块属性做出因地制宜的定制呈现。
三纲九制建立132个产品标准
既满足国人文化寻根,又符合现代人居需求,是九府系获得市场追捧的关键。陈遥表示,“东方人居的审美传统、西方建筑的现代精神、九府设计师的时尚创造”是九府系营造的核心思想。 九府系融合中式文化精神底蕴和西式功能设计手法,形成了“府尊、园韵、匠著”三大产品核心标签。
图说:融创西南研发设计部总经理陈遥讲解九府系“三纲九制”产品体系 府尊,即提炼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王府式大门、五重空间礼序、建筑体三段式等规制秩序,化繁为简形成现代社区礼仪。例如将恭王府的琉璃坡屋顶提炼为平顶大挑檐,以四壁代四柱将三间一启变为主门开合副门装饰,移植官式基座但简化台阶数量,九府系的屋宇大门遵从中式形制又符合当代生活。 园韵,即用现代造园手法演绎东方传统园林。九府系截取《清院本汉宫春晓图》画中九景,由“门、庭、园、巷、院”形成五进空间,加上“溪、石、林、花”四个自然元素融合,其“九境造园”之法,可以层层卸下当代人忙碌喧嚣的都市压力,打造一个自然舒心的归家之旅。 “不仅要好看,还要好用!”黄茜在发布会上剖析了九府系造园之法。融创通过对社区户外活动的大数据调查,孩童和老年在社区园林度过的时间最长,平均每天4-6个小时,而人的一生中有17%时间在园林中度过,所以“园林的环境及配套是否舒适非常关键”。 九府系的园林景观营造,在保留中国文化对自然、对天地独往的精神追求和审美基础上,通过儿童乐园、运动健康、康体休闲三大系统完善社区配套,实现园林景观的“全龄化、人性化、互动化”。 匠著,则是对空间功能的思考,秉承全龄共乐、多代同堂的中国文化理念,九府系从户型、公区、车库到架空层都做了细致的功能研究,力求家庭每一位成员都能满足个性需求。 府尊、园韵、匠著,是为三纲,衍生出九个价值点,称为九制。九府系产品营造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共包含132个细节标准,共同构成“三纲九制”的九府系产品体系。
图说:重庆融创九棠府 “造一处真正属于中国人的房子。”融创中国执行董事、执行总裁兼西南区域集团总裁商羽表示:“九府系沉淀了融创多年来对客户的洞察和产品营造经验,是厚蕴东方、盛载当代、悉心匠著的新东方作品。” |